薄层色谱扫描仪(薄层色谱的原理)

薄层色谱法;;亲切细致的照料

薄层色谱扫描仪(薄层色谱的原理)

将固定相(吸附剂、载体或其他活性物质)均匀铺展在平板(如玻璃板、塑料片、金属片等)上的色谱法。)形成薄层(约0.25mm厚)。也称为薄层色谱法。

简史

1938年,N.A. ismailov等人在载玻片上涂上一薄层氧化铝,以分离各种植物酊剂中的成分,这就是最早的薄层色谱法。此后,在20世纪50年代,以硅胶为吸附剂,以煅石膏为粘合剂的硅胶薄层色谱法(TLC)被成功用于挥发油的分离。20世纪60年代,TLC基本成熟。

分离程序

用毛细管将样品溶液点在薄层板一端离底边1 ~ 1.5厘米处(称为原点)。将薄层板放置在封闭的容器(展开剂罐)中,点端朝下,加入合适的溶剂作为流动相(展开剂)。

由于毛细管作用,展开剂沿薄层板向上移动,带动样品中的组分向前移动。这个过程叫做展开。由于各组分性质不同,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各组分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强度不同,因此移动距离也不同。在展开一定距离后,获得分离的组分斑点。

可以使用适当的方法使每个组件显示其在棋盘上的位置。如果组件本身有颜色,可以直接观察。否则,可通过喷洒显色剂或在紫外灯下观察荧光来确定斑点位置。通常,用特定的位移值()来表示元件运动的特征,其定义为:

当流动相、固定相和展开条件固定时,该值即为组分的特征参数,可用于组分的定性鉴别。在实践中,样品通常与已知的纯物质同时开发,并比较它们的值以进行定性分析。

类型

按分离机理可分为吸附薄层色谱、分配薄层色谱、离子交换薄层色谱和凝胶薄层色谱。薄层吸附色谱法应用广泛,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和氧化铝。

定量法

可分为洗脱测定法(直接定量)和原位扫描测定法(间接定量)。

①洗脱试验。将展开的组分斑点与吸附剂一起刮去,用合适的溶剂洗脱并溶解组分,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定量测定。

常用的定量测定方法有比色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法等。

洗脱法的样品量取决于测定方法的灵敏度,一般远大于薄层扫描法。因此,通常将样品点成条,以增加样品量。

②原位(薄层)扫描法。将显影后的薄层板放入薄层扫描仪(也称密度计)中,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使斑点在光路上移动。因为斑点吸收光,所以可以画出峰曲线,通过比较峰面积和标准样品的吸收来计算含量。

特性

操作简单,设备简单,除光学密度计外不需要特殊设备,分离效果好,时间短,可以在一块板上同时分离多个样品。除低沸点物质外,各种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均可分离。

app应用

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化学、石油化工等领域。一般样品用量为几微克至几百微克,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微量分离分析方法。为了制备大量(毫克)样品,使用大而厚的薄层板,并将样品点成条状。

高效液相色谱中使用的微粒也已经用于薄层色谱中。使用5 ~ 10微米的吸附剂制板可以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这种方法也被称为高效薄层色谱法。其优点是样品用量少(只有纳克样品),铺展距离小,铺展时间短。

来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第二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4499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