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闺女中的黄花指的是什么花(黄花闺女中的黄花指的是哪种花)

在旧社会和封建时代,适龄男女结婚是不自由的。俗话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男女要结婚,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要由父母长辈决定。只有选择了“合适的人”,他们才能结婚。

黄花闺女中的黄花指的是什么花(黄花闺女中的黄花指的是哪种花)

因为封建时期女性地位不高,结婚前,公婆要派专人检查未婚妻的品行、身材、外貌是否达标。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女方是不是“黄花闺女”。

为什么古代未婚少女被称为“黄花闺女”?《黄花闺女》中的“黄花”有什么看点?为什么不叫“红花”、“白花”、“粉花”呢?

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宋代文人李云等人编辑的《太平玉兰》中有这样的记载。相传,魏晋北朝时,宋武帝武帝有一个女儿,名叫寿阳公主。

寿阳公主非常美丽,深受父亲宋武帝的喜爱。某年正月初七,寿阳公主和宫女们在宫廷里嬉戏打闹。打了一会儿,公主觉得有点累了,就躺下来,在有章的堂屋檐下打了个盹。

此时,章厅外有几棵开满了花的李子树。微风吹过,倒下的树五颜六色,梅花零落。一朵梅花恰好落在寿阳公主的额头上。

因为寿阳公主之前一直在打打闹闹,额头上挂满了香汗。这朵梅花被汗水打湿后,在公主的额头上留下了淡淡的痕迹,形成了梅花形状,挥之不去。

寿阳公主醒来后,宫女们发现公主额头上有梅花印,显得更加柔美妩媚。大家都忍不住哭了。

皇后看到后,非常喜欢。她特意让寿阳公主在额头上留着这个梅花的形状,三天后就洗掉了。

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经常在额头上贴上梅花,宫女们也纷纷效仿,产生了所谓的“梅花妆”。

《杂五行书》《太平御览》卷三十年谱部《十五人天》引曰:“寿阳公主,宋武帝女,每日卧于含章殿檐上,梅花落于公主额上,成五花,不可拂去。王后呆了一会儿,过了三天,她洗了。宫女好奇怪,居然真的管用。今天的梅花妆也一样。”

这种装饰后来传到宫外,民间妇女纷纷效仿,用梅花、菊花、黄纸剪出图案贴在额头上。后来逐渐发展成“贴黄花”的习俗。

《木兰辞》中有这样一句话:“窗饰云,镜饰黄贴花”。木兰生活在南北朝时期。

因此,诞生于刘宋宫殿的装饰,流传到民间就成了“贴黄花”的习俗。后来“花黄”二字反过来了。

此外,这种装饰在未婚女性中很受欢迎,渐渐地,“黄花闺女”成了未婚少女的代名词。

但是梅花是有季节性的,有些高官的姑娘就想出了这样的办法。他们采集其他淡黄的花粉(菊花),制成粉末,贴在额头或脸颊上,达到粉饰和增添美丽的效果。

据现代历史专家分析,这种“贴黄花”的习俗一直流行到元代。而且每个朝代流行的“梅花妆”都不一样。

比如唐宋时期,未婚少女用黄粉在额头上画出各种形状的花鸟,或者用金纸剪成花或其他珍禽异兽的形状,贴在额头上。

南北朝时,“梅花妆”还没有这么精细。他们大多被画成花朵的形状,在前额或脸颊上涂上粉末。

当然,《太平玉兰》不是正统的史籍。本书记载的相关内容只能作为旁证参考,不能作为实质性证据。关于“黄花闺女”的来历,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在古代,黄花代指的是“菊花”(在汉语词典中,“黄花”解释为菊花、菜花等。),而且古人认为菊花在傲霜耐寒。它和玉一样,常用来比喻一个人的高尚品格。

魏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包括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著名诗人,都对菊花赞不绝口。古代女子在额头上放了一朵菊花,而不是梅花。

婚前,这些女性需要保持贞操,不与其他男性接触。用“黄花闺女”形容她们品德高尚,情操贞洁,思想觉悟高,坚决不与丈夫以外的其他男人(父亲除外)发生联系。

无疑间接说明古代女性受环境影响,导致地位低下。

从这两个故事来看,无论黄花代表菊花还是梅花,都体现了古代女性守贞的重要性。

起初,“黄花闺女”指的是没有结婚的姑娘。但随着历史的演变,那些失去童贞的未婚女性和已婚女性,已经没有机会获得这个“光荣称号”了。

“黄花闺女”一词也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演变和封建礼教下的贞节观念。即使丈夫死了,妻子也要保持自己的荣誉,永不再婚,这能代表她的良好品格。

从秦汉到隋唐,蔡文姬、卓文君、肖媚娘(萧皇后)等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虽多次再婚,但并未受到鄙视和批判。

到了宋代,随着朱、周敦颐等人相继提出理学伦理观念,普通女性在日常生活和思想中的活动范围越来越窄。就连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颐也说:“饿死极小,失节极大。”

即使家里贫穷无助,失去丈夫的寡妇也必须永远死去。从这些封建观念来看,“黄花闺女”已经成为束缚女性的手段。

在“黄花闺女”诞生之初,这个词就代表着纯洁高尚的品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同朝代不同礼教的诞生,“黄花闺女”从一个赞美女性的褒义词变成了嘲讽女性的贬义词。

原来黄花指的是梅花和菊花,用来赞美女孩子华丽的装饰。但到了宋元时期,黄花就成了用来衡量女性贞操、道德是否高尚的判断名词。

朱曾强调:“丈夫守寡再嫁,无恩不报”。让男人对处女有个爱好。离婚丧偶的女人在她们眼里已经是糟粕了,跟“黄花闺女”没法比。

至今仍有很多男性朋友过分强调“黄花闺女”的重要性。

但贞操和荣誉并不是衡量女性道德品质的唯一标准,最重要的是内涵和潜在认知的概念。

为什么“黄花闺女”不能换成“粉花”或者“红花”?只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黄花”这个词被人为地加上了很多束缚性的概念,这也是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

既然都是束缚女性,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4337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