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怎么读(梅贻琦简历)

“所谓大学者,不是指有建筑,而是有大师。”这句话广为流传,石贤也经常引用。它来自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益铭没想到,梅校长写得一手好字(图一),却是物理专业的。按照

“所谓大学者,不是指有建筑,而是有大师。”这句话广为流传,石贤也经常引用。它来自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益铭

没想到,梅校长写得一手好字(图一),却是物理专业的。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跨界”。其实那时候很正常。梅校长本人就提倡“全人”教育。“不如让学生一技之长,将来随机运用,深入发展”,实现“德、智、体、美、勤、社”教育同步发展。就梅校长本人而言,他熟读诗书,热爱科学。读诗书是传统,追求科学是新学问,为了强国复兴民族。但不难发现,这对于当前理工科人强调专业分工,普遍忽视人文素养的现状,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启发。其实老一辈的人,不管文理,都是有旧知识的,或者换句话说,有分工,但是心里没有分工,人文不可或缺。

梅贻琦怎么读(梅贻琦简历)梅贻琦怎么读(梅贻琦简历)

梅贻琦梅贻琦

作为一代圣贤,教育的典范,物理学家梅贻琦的题词书法沉稳老练,粗细对比强烈。既轻快流畅,又奔放。可见他师从颜真卿,王羲之,唐代大书法家李咏,豪放俊朗。也可以看出魏碑的笔法,切入纸中,有一种有力的锋芒,有一种不可侵犯的气势。他的书法作品无疑是他性格的延续,但他的书法造诣却被他的学识和地位所掩盖。从他的个人经历和专业来看,他从事的是物理研究,但他的人文素养也不容忽视,这对今天的书法教育很有启发。

梅贻琦(1889-1962),字悦汉。1931年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是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首先提出了“全人教育”的概念,它是以中国儒家“大学”教育思想为基础,吸收了近代中外大学教育思想的精华而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叶、潘光旦、陈寅恪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图1)

梅贻琦工作勤奋,被称为“沉默寡言的绅士”。电影《莫问西东》中有一幕梅校长对学生问题的困惑,其中有这样一段关于人生意义的旁白:“相信自己的珍贵,思考人生;追求真理,做你该做的,别无所求。”梅校长嗜酒如命,但并不多喝。在这方面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绅士”。但他保持着一颗老朋友的心,从不吹任何敬酒的善意,有时被酒友们称为“酒圣”。有趣的是,很多名人名扬天下,诽谤也随之而来。梅,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是“骤称之”,“专业无异”,并无诋毁之意。这说明在师生中的口碑无疑是个人注重知行合一的结果。

当然,在清华大学的发展史上,杰出的校长远不止梅一人,但也有人像一样,曾经担任过清华学校的副校监、校监,是名称改为清华学校后的第一批校长。因为墨迹难找,所以在这里排不上号。

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堂,周以纯任副校长。周宜春的父亲周,是徽州的茶商。曾在汉口、天津、上海等地开过规模较大的泰昌源茶楼。因为家境殷实,父亲在周宜春年轻时为他请了英语家教。周宜春(图2)在担任校长期间,推行“完整人格教育”,积极推进“三育并举”,实施严格管理,使学校在教学等方面稳步发展。

梅贻琦怎么读(梅贻琦简历)周宜春

周宜春的书法作品极为罕见,这份报告是唯一的。虽然漫不经心,但很从容,很气派。可见他书法功底深厚,技术娴熟。他曾学过王羲之、颜真卿,笔法细腻,字宽体阔,有大将之风范。

周宜春(1883-1958),本名梅。1913年至1918年任清华大学第二任校长,当时不到30岁。他成为清华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他是清华初创时期的主要开拓者和领导者之一,被誉为“老校长”。从梁启超在学校的演讲中,提炼出“自强不息,道德担当”这八个字作为校训。(图2)

1914年冬,周宜春邀请梁启超做题为《君子》的演讲。“一个清华学子,学贯中西,集四方之美,为师为友,并驾齐驱。他在海外游历多年,吸收了新的文明,改善了我们的社会,促进了我们的政治。不是清华学生,会是怎样的君子?”这篇讲话发表在1914年11月10日的《清华周刊》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此后,它被写进了清华的校规,后来逐渐演变为清华的校训。

像周以纯等人,他们的思想和学识,因为时代背景等原因,能够做到“中西合璧”。1911年,周参加清廷留学生考试,授予秀才,命翰林。他当时被称为“洋翰林”,帮助编纂了《标准英汉词典》。1912年,周宜春成为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秘书,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即使不再是校长,他也会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尤其是文化方面的事务。1925年,北京图书馆成立。

在唐国安之前,1911年,周子琪作为督学创办了清华学堂。次年10月,在当时的督学唐国安任职期间,学校更名为清华学校。

取名“子琪”,意为“见贤思齐”,其父意为“严于律己,见贤思齐,方能成大器”。在新旧时代转换的历史中,个人既有新时代的痕迹,也有旧时代的烙印。从书法的角度来看,很明显周子琪的书法(图3)有柜体风格的影子。因为他的科举经历,严谨稳重的特点是第一位的,然后他经历了新式教育。在后来的人看来,写作变得更加轻松随意。

梅贻琦怎么读(梅贻琦简历)梅贻琦怎么读(梅贻琦简历)

周自齐周子琪

周子琪的书信文笔流畅,结字凝重,气息华美,又不失书生意气。他可以自己学圣教的序,自己玩。“清华”二字很珍贵,说明馆体的品牌被个人发挥到了极致,个人精力充沛,意气风发。

周子琪(1869—1923),字“子”。历任外交部巡抚、山东巡抚兼民政总长、中国银行行长、首席财务官、首席农工商官等职。早年出国,后创办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1911年2月至1912年1月任校监。(图3)

作为北洋大臣中的重要一员,周是一位理财大师。我人生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拒绝签署第21条。那时候,时代像旋转木马一样变化。在徐世昌卸任后,周子琪担任了10天的总统,可能是任期最短的代总统。

当然,人的一生中最了不起的是清华学堂的建立,对清华有开拓作用。

周子琪退出政坛后,组织孔雀电影制作公司,邀请专业人士翻译第一部外国电影《荷花女》,这是中国字幕与外国电影匹配的开始,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冯友兰活了95岁,将近一个世纪,人间沧桑。

难忘的是他的“四境界”观点。人生四大境界中,有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是现在的人,有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是应该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知,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更需要觉知,天地境界最需要觉知。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如果将“自然、技艺、道德、天地”应用于书法家对人生的理解,无疑对当下书法领域的各种病症具有指导意义,可以让我们远离甚至忘却功利,追求道德境界。

冯友兰90多岁还能写作,暮年不知疲倦。他的文风与生活步调一致,真可谓“人皆有书老”(图4)。“老”不仅仅是抖抖笔墨,装装老,而是要保持心如止水的老,步入一种平静的状态,这样才能保持平静,做好自己,平淡天真,返璞归真。

梅贻琦怎么读(梅贻琦简历)冯友兰

释义:宋全,废直,郁满,郁新,得越少越迷茫。是圣人抱一(想)天下。如果你没有看到你自己,你知道;不,所以彰;没有自割,所以主动(;别夸了,这么长)。老子的语言。导演屈原□雅治。一九八六年二月,冯友兰,九十一岁。

作为一个学者,冯友兰掌握了全面的传统文化,书法功底也不弱。再加上多年的勤用毛笔,书法无疑有了很好的基础。这款竖条可谓是一本旧书,将涩味和流畅性巧妙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冯友兰(1895-1990),本名智胜。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新编》、《贞元六书》等。,并被誉为“现代新儒家”。(图4)

中国历代文人写书法,重形式,轻意境。所谓形式,就是先学习碑文,打好扎实的技术基础,再尝试写个人心迹,即兴表达,从规则走向随机。

(原标题:大学梅墨)来源:北京晚报流程编辑:TF01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418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