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木一个耳朵旁是什么字(一个土一个阜)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潘迎和张效诚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前不久,由中国考古学会等单位组织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评选结果揭晓,其中新疆若羌小河墓地赫然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潘迎和张效诚

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前不久,由中国考古学会等单位组织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评选结果揭晓,其中新疆若羌小河墓地赫然在列。

大约100年前,一位住在“地球之耳”罗布泊附近的老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缘的沙漠中,意外发现了一个“千棺之地”。1934年,瑞典人、中瑞西北科学考察组成员贝格曼听从老人的建议,找到了这个地方,并发掘出许多墓葬。从此,这个埋藏在“死亡之海”千年的小河墓地第一次为世人所知,也揭开了塔里木盆地最早人类之谜的一角。

史前时期,生活在塔里木盆地的居民来自何方,以什么为生,尊崇什么样的精神信仰……从2002年到2005年,随着考古专家历时三年对167座墓葬的发掘,以及多学科专家学者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小河墓地之谜终于逐渐解开。

近日,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的关于小河墓地的最新科研成果显示,小河墓地的早期人类遗传了古北亚和古东亚的基因。这一重要发现揭示了人们正在探索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最早人类的起源、迁徙和融合历史,对阐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融合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那里有1000口棺材”

最早发现小河墓地的老人罗布名叫阿尔德克。早在1900年,当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首次探索塔里木盆地时,他就充当了他的向导。也正是因为这个导游的失误,帮助斯文·赫定一行发现了震惊中外的楼兰古城。在随后的几年里,阿尔德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地方。1934年,当斯文·赫定和一个科学代表团在中国和瑞典的西北部再次遇到阿尔德克时,这位忠诚的向导报告了这一信息。

奥尔德克领导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组成员沃尔克·贝格曼(Volcker Begemann)发现了这座古墓,并对12座墓葬进行了首次发掘。那时,他们乘船沿河而下。在他后来的著作《新疆考古学》中,他把沙漠深处的这组墓葬命名为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位于新疆若羌县孔雀河下游河谷以南约60公里的沙漠中。因为地处无人区,最早被发现,虽然出名了一段时间,但也回归沉寂了很久。

直到200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小河墓地进行了初步调查和试掘。时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伊迪利斯·阿卜杜勒·热苏尔被任命为小河墓地发掘负责人。

两个木一个耳朵旁是什么字(一个土一个阜)时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伊迪利斯·阿卜杜勒·热苏尔向记者讲述小河墓地的发现(2021年11月19日摄)。本报记者张效诚摄

2002年12月26日,伊迪利斯一行租了两辆沙漠越野车,从若羌县阿拉干出发,前往小河墓地所在的罗布荒地。穿越冰冻的塔里木河,行驶在焦干的盐碱地上,越走越多沙地。后来,他们的车队终于被一座高大的沙丘挡住了。

从位置来看,离小河公墓还有十几公里。伊迪利斯当即决定弃车步行。一群人继续前行,寻找小河墓地;另一组人回到阿拉干,雇了骆驼来运送物资,然后回来会合。

“每个人都带着五六十斤,天气很冷,带的水都结冰了。所有人都睡了一路,冰水干涸。28日下午体力消耗接近极限。”五十多岁的伊德里斯爬上一座沙丘向外眺望时,突然发现了约3公里外的独特景象。“四周都是沙漠,就像插了很多筷子的馒头。它非常特别和壮观。与60多年前贝格曼拍摄的照片中的情况基本一致。”狄利斯描述了他第一次看到河边墓地时的情景。

两个木一个耳朵旁是什么字(一个土一个阜)发掘前的小河墓地(2004年1月5日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矗立在沙山表面的密集木柱非常醒目,现有140棵多边形、圆形和桨形的杨树。大部分高出地表2到5米,直径在20厘米以上。”当时的考古调查报告描述。

大量的立木显然起到了沙漠聚沙的作用,使得这座规模庞大的古墓得以藏身于沙山之下,存活至今。

两个木一个耳朵旁是什么字(一个土一个阜)发掘前的小河墓地(2004年1月5日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之后,我们找到了骆驼的队友,带着设备和材料前来迎接,前期的调查和试掘工作逐渐展开。更多当时不为伯格曼所知的信息逐渐浮出水面。

到2003年1月第一次调查和试掘结束时,伊德里斯和他的队友们已经发掘了30多座墓葬,初步掌握了小河墓地的基本情况和独特的埋葬形式。

墓地为椭圆形沙丘,高7米多,长70多米,宽30多米,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整个墓地被中央木墙分为南北两个区域,以单葬为主。男性墓葬中常见木斗和木柄石器,女性墓葬中必然有木祖。

两个木一个耳朵旁是什么字(一个土一个阜)木雕脸谱(资料)(2013年2月4日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阿尔德关于“有一千口棺材”的说法颇为夸张,但小河墓地留下了可供后人研究的材料,其数量之多、内涵之丰富令考古学家震惊。

“在挖掘的过程中,因为沙子装不下,这里的墓还没挖完,边上的又露出来了,不断有新的墓出现。”当时,狄利斯初步判断小河墓地至少有三层。

小河墓地独特的埋葬形式和文化特征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重视,批准对该墓地进行全面发掘。

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雨水稀少。这里特殊的自然环境为文物的长期遗存创造了客观条件。但由于每年春夏秋三季都是大风季节,考古工作只能在冬季进行。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通过考古人员的不断接力,这个巨型“馒头”逐渐被压扁,小河墓地露出了真面目。

据统计,小河墓地考古已发掘墓葬167座,出土文物1000余件,保存完好的古尸30余具。根据遗存的文化特征和一系列碳14测年数据,小河墓地距今约3400 ~ 4000年。它是夏商时期塔里木盆地特有的青铜时代文物,反映了塔里木盆地青铜时代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是新疆史前考古的重大成果,荣获“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三等奖和“2006-2007年度田野考古奖”。

两个木一个耳朵旁是什么字(一个土一个阜)考古学家正在挖掘一层墓(2004年1月25日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新疆青铜时代最神秘的文物”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文颖参与了2003年后小河墓地的整体发掘工作。在她看来,小河墓地是新疆最神秘的青铜时代文物。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非常独特的原始宗教遗迹,如奇特的埋葬方法、生殖崇拜等。,这是我们在世界已知的史前文物中找不到可比的材料的。”李对说道。

据李文颖介绍,小河墓地以一个原生的红柳沙丘为基础,由连续建造的多层墓、自然积沙和人工积沙组成,共埋五层。墓葬的结构基本相同,即挖碉堡,在碉堡内放置木棺;棺材由侧板、两侧挡板和盖板组成。形似无底的独木舟,棺盖一般为牛皮。男棺前的木架像桨,象征外阴,而女棺前的木架是圆柱形,象征男根;有的墓室前竖立着红木柱子,上面挂着牛头;所有死者都戴着毡帽,穿着羊毛马甲,羊毛斗篷和草编篮子。木质“尸体”出现在个别棺材里。

两个木一个耳朵旁是什么字(一个土一个阜)男根站在女棺前(2004年3月5日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最大的墓地是一座木屋墓,发现时已经严重损毁。室内墙板和7平方米左右的木柱上发现红色和黑色的几何线条。墓前墙两侧叠放着七层牛头。还发现了独特的随葬品,如石杖头、骨刻人脸、圆形铜镜和彩绘木板。一具成年女性的遗骸被发现于坟墓中被扰动的沙子中。

“这些遗物或直观或抽象地表达了根植于小河人社会生活中的生殖崇拜、灵魂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等观念,是研究新疆史前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其珍贵的物质资料。”李对说道。

在小河墓地出土的30多具保存完好的古尸中,“小河公主”无疑是最著名的一具。它曾在中国甚至国外的许多地方巡回演出,并对其美丽的外观和保存完好感到惊讶。

已经退休多年的Idyllis仍然清晰地记得“小河公主”出土时的情景。“她的墓M11保存完好,棺材用牛皮裹得严严实实。我一块一块揭开牛皮后,小盖板露出来了。揭开第一个盖板,发现毡帽的顶部,像全新的一样;再揭开一个盖板,露出额头,皮肤看起来还是有弹性的;当第三个盖子要揭开的时候,现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只看到她的眉毛弯弯的,睫毛长长的,嘴角似乎微微笑着,仿佛刚刚死去。小黑公主!不知道是谁惊呼,从此就取消了。“小弟,说。

沙漠气候让木乃伊得以保存完好,但也让考古学家面临常人难以想象的艰巨挑战。

墓地在沙漠无人区深处,方圆有数百公里的道路、饮用水和通讯信号。水是如此珍贵,考古学家都舍不得洗脸。时间长了,大家脸上都是泥。虽然我们选择在风小的冬天工作,但是一旦遇到大风天,白天只能躲在帐篷里清理文物。晚上风力变弱时,我们架起探照灯继续清理大量的积沙。

在小河墓地发掘现场,一种特殊的“考古工具”——传送带出现在现场。大量覆盖在坟墓上的细沙被一簸箕一簸箕送到传送带上。最后又放映了一遍,有专人盯着,防止小文物流失。

“由于墓地堆积基本都是流沙,而且垂直度很差,传统的靠留出四壁断面,观察剩余层位的挖掘方法,在这里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很小。”李文颖说,因此,考古学家采用了一种广泛向下暴露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仔细观察平面遗迹,他们还注意分析大量木柱上留下的相关痕迹,并依靠木柱留下的局部堆积,结合墓葬之间丰富的重叠压力来打破关系,最终划分出上下五层的墓葬。

其中,四楼和五楼的文物由于地下潮湿,一般状况较差,保存完好的木乃伊主要来自前三层。

两个木一个耳朵旁是什么字(一个土一个阜)棺材上盖着三张不同颜色的牛皮(2004年2月4日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结合塔里木盆地发现的埋葬形式和遗存相似的古墓沟墓地和克里雅北部墓地,李文颖等人认为,塔里木盆地中东部地区曾存在一种独特的青铜时代考古文化,即小河文化。这种文化兴起于公元前3000年后半期,兴盛于公元前2000年前半期,逐渐衰落,最后在公元前2000年后半期消失。先后发现此类文物10余处,其中小河墓地的考古资料最为丰富和完整。

但在小河墓地发掘前和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收集了大量散落的棺木、倒下的木桩、短木楔等。据统计,整个墓地至少有190多座墓葬因风蚀或人为原因遭到彻底破坏,挖掘数量不到原墓地的一半,这让考古学家感到非常遗憾。

探索早期人流的来源。

罗布泊,这个神秘的“地球之耳”,今天看起来像一个干涸的湖床,看起来像一个人的耳朵。但在我国古籍中记载为“浦长海”、“延泽”,曾经是一个水生植物丰富的湖泊。

罗布·阿尔德克老人当年发现小河墓地的时候,大概也没有意识到塔里木盆地史前先民之谜会被逐渐揭开。

小荷是谁?他们过着怎样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对此,我国学者对小河文化进行了大量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不断揭示塔里木盆地史前居民的信息。如在小河墓地发现大量牛羊骨骼、胡杨木、小麦、谷子等作物,反映了小河人的农牧生产方式,及其林草茂盛的绿洲生态环境。从墓葬形制和埋葬方式可以看出,小河人的社会离不开原始宗教和巫术。小河文化前期女性地位特殊,小河文化后期男性占主导地位。

两个木一个耳朵旁是什么字(一个土一个阜)站在男棺前的女荫(2004年3月1日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关于小河人的起源,此前有过“草原起源假说”和“绿洲起源假说”,但学术界并未形成权威结论。

2021年10月27日,《自然》在线发表了塔里木盆地青铜时代古人类基因组起源的最新科研成果。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崔银秋教授团队,联合德国、美国、韩国等国外合作者。,利用最新的古基因组技术,从距今4000年至3800年前的小河墓地最底层人类遗存中,成功获得了塔里木盆地迄今为止最早的古人类基因组数据。

“从2005年开始,我的导师周辉教授和朱宏教授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研究这个项目。经过三代人的努力,两代人的技术变革,终于有了成果。”崔银秋说。

中外研究人员通过对基因组数据的大数据建模和分析,发现小河文化早期居民代表了一个由古北亚和古东亚组成的古老遗传谱系,广泛存在于欧亚草原中东部的广大地区。这个系谱与同时期的欧亚草原种群和中亚绿洲种群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也没有与任何其他全新世种群混合的迹象。

但崔银秋的分析表明,这一古老遗传谱系的独特性,可能是由于塔里木盆地独特的沙漠环境形成的天然遗传屏障,造成了塔里木盆地古人长期的遗传隔离。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利用古蛋白质组技术,在小河墓地最底层人类遗骸的牙结石中找到了长期食用乳制品的证据。此外,墓葬中的小米和小麦遗存表明,长期的基因隔离并没有阻断小河人与外界的文化和贸易交流。

两个木一个耳朵旁是什么字(一个土一个阜)木乃伊上发现的麦粒和小米粒(2004年3月14日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同时,中国学者进行的多学科研究结果也表明,小河墓地出土的小麦来自近东,小米来自华北。金耳环等金属器物的材质和制作多样化,说明小河人应该与当时周边地区的其他青铜时代文化有一定的接触或文化交流。

“小河墓地的发现和研究,揭开了新疆史前考古的重要一页。基于小河墓地的多学科研究成果,提升了中国学者在国际欧亚考古研究领域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李文颖说,这些成果对阐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探索欧亚大陆早期文化和文明的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两个木一个耳朵旁是什么字(一个土一个阜)漂亮的草篮(2013年3月27日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然而,作为小河墓地的主要发掘者,一个挥之不去的谜团萦绕在伊德里斯的脑海中:小河墓地顶层和底层的时间差超过600年,这表明小河人使用这片墓地的时间很久了。那么小河人居住区在哪里呢?

“墓葬里有很多牛皮和牛头。其他部分呢?如果能找到吃剩牛骨形成的垃圾堆积层,就能找到小河人的生活区。”这些年来,伊德里斯搜索了小河墓地周围四五公里的区域,一无所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70岁的伊德里斯仍然不愿放弃,经常回到小河墓地附近,行走在盐碱地、戈壁滩和沙漠中,孜孜不倦地搜寻相关线索。

来源: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407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