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全诗)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肖伟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全诗)

桂花香,玉露凉。中秋节就要到了。

2022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一直祭祀月亮,赏月,祈求丰收和幸福。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描写中秋的诗句,如“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知今宵露珠将霜,家中月色几许明!”,“西北何处是故乡,东南多少次月相逢”…苏东坡、杜甫、白居易都把明月引入诗词,为中秋而歌。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诗人周啸天特别从历代诗词中精选七篇经典作品,从造词、修辞、思想感情等方面为读者解析中秋的文化意蕴和情怀。

王建的中秋名句

有些人看着满月却不写一个字。

《十五夜望月送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乌鸦住白树中庭,桂花无声湿冷露。今夜明月中人皆盼,不知秋思落谁家。”周啸天认为这首诗是历代歌颂中秋节的名篇。

先解决问题,“十五夜”是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也就是中秋节的晚上。“全诗抒发了望月知己之情,文笔有特色,耐人寻味。”周啸天说,“乌鸦在白树栖息在中庭,桂花在冷露无声”写在庭院里,独享明月的场景。这首诗列举了中秋节月夜具有季节特征的景色。月光,栖息的乌鸦,冷露和桂花自然融合,形成一种孤独,凉爽,潮湿的状态,衬托出渴望的感觉。这两句话最独特的地方是,写月没有“月”,写人也没有字,但是看月亮的人却比比皆是。“月光通过‘白地’表现出来,既营造了水空明亮、安详、平淡的视觉感,又有低头思故人之意;再提‘桂花’,当然是宫廷里的事,但又让人想起月中桂树的传说,等于把广寒宫的凉意带到了人间。”周啸天还特别强调,原诗的题目是《你何时会弹琴》,这说明诗中徘徊在宫廷里的人那天晚上并不孤单。“有人认为这是诗人别出心裁地想象他的朋友怀念他的文字,这是完全有道理的。”

“我不知道今晚的月亮上秋思是谁的房子.”这两句都是望月盼人。上一句说的是一个人的满月,下一句说的是所有人的满月。周啸天感叹,把自己的相思和世界的相思联系起来,是诗歌的伟大升华。他认为王建巧妙地拿了李益的《黎齐招三十万人》,回望了一会儿月,张九龄的《月亮,现在长满了海,把整个天都照亮了》,但“不知道秋思属于谁”是李益、张九龄等前辈没说过的话。“张九龄和李益都只说世界大同,而王健接着说有同有异,涵盖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此诗三肯定,四问,吟叹,情无端,是作诗之道。”

两人都是望月回首往事。

有气魄和哲学思维。

说到王建的七绝,是参考张九龄的经典,所以张九龄的《望月怀古》不得不读。“月亮,现在在海上,照亮了整个天堂。有爱的人都讨厌漫漫长夜,不眠之夜,怀念他们所爱的人。熄灭蜡烛去爱这洒满月光的房间,我穿着衣服徘徊在深深的夜露寒中。所以我把我的消息留给月亮,然后转向我的床,希望有梦。”在周啸天看来,这首中秋月夜诗是盛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丞相气度,绝非小情。”“月亮,现在在海上长得满满的,照亮了整个天堂”这首诗属于任何一个时代,它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从海上升起的月亮可以是中秋节的月亮,也可以是春天的月亮。亮化整个天堂写了一种空距离和心理认同。”

张九龄的大气也在下面的诗句中表现出来。“带给分离的心,夜的长体贴”,恋人不限于男女,亲戚朋友是深情的;怨恨不是真正的恨,而是相思的表现。“吹灭蜡烛并不黑暗,穿上外套并不温暖”写的是月夜失眠者的心情,在月光下,人的情感得到净化。“所以我把我的消息留给月亮,然后转向我的床,希望有梦”,最后两句话表达了对远方人们的祝愿。作者没有直截了当地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但诗里一定包含这样的意思。“全诗意境朦胧,表达委婉深刻,很有感情。”人们认为周啸天的这首诗篇幅小得多,意义和语言也更简单,但却更耐人寻味。

但是,如果要说中秋节和月亮,张的《春江花月夜》确实是一部典范之作。“春、河、花、月、夜这五个字,本身就足以引起柔情和思念。”周啸天直言,《春江花月夜》与其说是一首如梦似幻的夜曲,不如说是一首缠绵悱恻的生命颂歌。”站在哲学的高度,思考着困扰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问题,也就是本体论的问题,生与死的问题。诗人把这种沉思放在宇宙的广阔背景中,放在春江月夜无限迷人的景色中,使这个问题更加瑰丽,更加扑朔迷离,更加引人入胜。”这样,周啸天得出结论,全诗以春江月夜为背景,对短暂而无边的人生进行了沉思,表达了恋人之间的相思之情。诗歌的兴衰与景物的变化相协调。在诗的前半部分,读者看到的是春花烂漫,潮起月落,夜幕降临,逐渐引起一种人生的哲理感。在诗的后半部分,向着这种哲理情怀的生活化、具体化,读者看到春去花落,潮退月斜,漫漫长夜也将逝去。“这绝不是一夜之间的纪录片,更像是生活的缩影。”

醉作最负盛名。

东坡通达清空齐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在中秋一定有一席之地,如果论知名度的话。周啸天用“最负盛名”来形容“水调歌头”。《水调歌头》字前有个小序:陈冰中秋,欢饮而醉。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怀着我的儿子。“上一部电影是写中秋节的。第一句出自太白《酒问明月》的开篇,‘几时天上几月,我戒酒问’。也就是说一起喝醉还挺仙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紧接着问‘不知天上宫,今夕何年?’,我有自己的落入仙女般的感觉,仿佛我是一个陌生人。月朦胧,醉朦胧,有种销魂的感觉;如果你是打算送神仙的,你有自己的“回归”论;琼楼玉宇在《大事记》中说翟甘友登月,而《高处不胜寒》在《明太祖杂记》中暗示叶静可以请皇帝去月宫,月亮的封面上还有“广寒宫”。只是一种感觉,却无法实现。但作词人把原因归为‘我怕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以很有意思。”

接下来说说下一部电影吧。下一部电影是扮演孕妇。Yuki是谁?苏东坡的弟弟周啸天苏辙解释说:“‘转’和‘低’两个字描述了月夜的经过。据不眠者’即‘达丹’不困,苏东坡思之,天下也。问‘月亮转的时候是怎么回事?月亮的圆月和人的分分合合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圆月的时候,人是非常容易离开思想的。‘不应有恨’,不可理喻,妙不可言。‘人有喜怒哀乐’,三句评语,脱口而出,不请自来毫无人性,所以是名言。最后一个愿望来自谢庄的《月赋》“千里共明月”,是夫妻俩直接发出的,也是天下所有牛郎织女共同发出的。表现了苏东坡对人生的理解观:现实生活中虽有不足,但仍让人留恋。”

综上所述,周啸天总结出《水调歌头》全词前半部分抒情,后半部分抒情,表现了苏东坡充满憧憬但又直面现实,通过把握现实而超越现实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人格观,给人以充分的审美享受和积极的思想影响。他称赞道:“这个词的用词平实家常,清晰空,读起来没有语言障碍。但措辞来源很多,感觉有书生气,就是文化气息缺席。”

李白的月亮不是中秋节的月亮。

月亮的悲伤就像中秋节的悲伤。

月是中秋节的灵魂。在古诗词中,有很多关于月亮的经典,也被后人视为中秋值得背诵的篇章。李白的《独饮明月》《静夜思》《峨眉山月歌》就是这样的佳作。无论是“直到,举起我的杯子,我问明月,给我带来我的影子,让我们三个人”,“抬起头来看,我发现这是月光,再次下沉,我突然想起了家”,还是“峨眉山有半个月亮秋天,它反映在平羌河”,这一切都与中秋节的感情密切相关。

李白的代表作之一《独饮明月》作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春。当时李白一心为翰林,政治上什么也做不了,感到很孤独。周啸天说:“这首诗把月亮和酒结合成一个主题,不是对月亮提问,而是对月亮独白。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李白的人生哲学。生命渴望永恒,而永恒不属于个体生命。人生最怕孤独和没有朋友,所以没有人渴望友情和爱情。给人爱的日子不多,因为短暂,所以值得珍惜。人只能为快乐而活,快乐在于分享。当没有人分享时,李白不得不带来想象的物体,这比什么都没有好——“直到,举起我的杯子,我问明月,给我带来我的影子,让我们三个人。”举杯邀天上明月,地上影子,与自己形成一场‘聚会’。”

至于《静夜思》,周啸天笑着说,“这是一首著名的唐诗。它的内容如此朴实,语言如此简单,却是大诗人李白写的。”很简单,这首诗写的是李白抑制不住的思乡之情,而引发这种思想的催化剂就是“明月”。李白就这样为自己的乡愁找到了一个绝妙的意象。而这种形象,不就是中秋节,渴望团圆的人们共同的忧郁吗?周啸天说:“月亮是一本活的历书。人们在家看,出门看,中秋看,元宵看。他们和家人一样熟悉。看到明月,就会想起童年的一切,想起家乡的一切。《静夜思》里描写的乡愁,可以把天下人全部消灭。”

“峨眉山半月落秋色,影落平羌流。夜送清溪入三峡,四君不见周霞。”峨眉山月歌,李白入蜀时所作。2018年中秋节,周啸天曾在“圆月中秋诗韵巴蜀”诗歌鉴赏会上推荐过这首非中秋主题的诗歌。从《峨眉山月》这首诗中指出,旅游的季节是秋天。“月亮只有‘半圆’,是上弦月,令人想起青山吐月的美好意境。‘影’指的是月影,‘入’和‘流’这两个动词的意思是月影反射到河里,然后随河水流动。经验告诉我们,月亮走了,我也会走。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流入河”的奇妙景象。所以,这句话既写了清江被月亮倒映的美景,也讲述了秋夜的航行。可以用空辉煌来形容!”周啸天直言不讳地说,这首诗为读者逐步展开了一幅跨越蜀江万里的旅程图. “山月与万里人相伴,夜夜可见,让‘想你’的感觉越来越深。明月可亲而不可及,遥不可及。它也是友谊的象征。”

来源:四川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3834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