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镜是什么东西(西洋镜电影简介)

西洋镜被上海人称为“西洋镜”,被外国人称为“西洋镜”,被北方人称为“洋电影”。也叫“西部风光”。讲的是一种从老牌西方国家(欧美)传入中国的游乐设备。有点神秘是因为根据光学原理要在相机里操作,但一旦打开,里面也就几张图而已。

西洋镜是什么东西(西洋镜电影简介)

西洋镜是从西方(欧美)引进的,比电影早,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对于更早的记载,清末民初江苏仪征戏剧作家·窦(1849-1917)《扬州原船记·虹桥录(下)》:《江宁人造木匣记,花树中间鸟鱼怪的神秘戏》等。,外面有一个圆孔,上面盖着五色瓶,一眼就能看出来,障碍物小而大,叫西洋镜。”鲁迅的《南腔北调的构图秘诀》也介绍:“一幅画平淡无奇,放在一个盒子里,挖一个洞,变成西方的风景,人们会张着嘴眼巴巴地看着它。”此外,马风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三十一回中有一段歇后语提到:“孟二楞摇手道:“是瞎子白看西天风景。”

五十五年来,清代集市上的放映机,都是用不同高度的镜头搭起箱子,迎接路人观看。洋娃娃和小雕像通常被放在盒子上,以吸引其他人,并让排队等候的消费者欣赏。有一面旗子,上面写着“西域风光”。盒子里有图片,盒子上有放大镜。根据光学原理,可以看到放大的图片。这种光学设备在近代早期的欧洲给观众提供了快感。清代普罗大众对西洋镜的追求,也是清代民众对娱乐文化的一种追求。起初,儿童是主要观众,儿童蜂拥在西洋镜前的样子与顾世浦画作中描绘的一样,体验着简单的视觉潮流。但清代关于西洋镜的“西洋景”大多与外国人无关。

西洋镜本来是科技发展智慧的结晶,但传入清朝后也讲究入乡随俗。一开始,还过得去。围绕苏州、扬州、南京等江南大城市的风景,把风景拍成了盒子。后来有一些箱子是南京工匠做的。清朝的李斗也谈到了盒子里绘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除了著名景点的观光,还有《西洋镜》展示的著名小说和戏剧的插图。比如《许诗集》最后一首诗提到的内容,在现存的光学装置中也可以看到:“干坤千古一壶冰,天光总画图;不要怀疑今晚的双面镜里,春天永远不在虚无中。”

这里的春色不再是花园里留不住的风景。毕竟他在另一首西洋镜诗里也提到了美,其实指的就是青楼女子。西洋镜里还有一张富家闺房外男女私会的画面。一个大胆的女人,在一个男人拿着梯子让他翻墙过来的画面里,正要和右边竹帘后的女人私会。后来这种引诱观众的行为就已经开始了,西洋镜里有上海澡堂两个女人的画面。对于隐居中的清朝人来说,不仅是陌生,更是一种诱惑和堕落。对于消费群体来说,这种不道德的玩物也会引起寺庙的注意。毕竟,曾经希望看西部风光的观众开始变成了窥探者,因为只有小孩和娇小的女人才能站起来看,成年男人必须蹲下弯腰,一脸尴尬和猥琐。

西洋镜里的内容也是清朝风气变化的一个缩影。西洋镜夹杂着传统的民间文化,一度标志着小规模的文化复兴。比如把《老北京》的浪漫主义和怀旧联系起来,可以一举两得。在宣彤统治时期,《西洋镜》因其内容不道德而被清廷查禁。但随着清朝的推翻,改朝换代后的辞书对西洋镜的定义仍然是看盒子或把戏。

在旧社会的上海胡同口,经常有人表演西洋镜。孩子们被一个大盒子包围着,盒子的一边有几个小孔,供他们的眼睛看。花两毛钱,或者用剩下的那瓶药代替钱,十天之内就能看到图片。这玩意比电影早流入中国,充满了异国风情。

当时西洋镜还衍生出一个变体——小西洋镜。一个15厘米见方左右的彩色小木盒,一面面板中央有一个带小放大镜的圆孔,对面的一面面板是毛玻璃,里面是一张“展示”的图片。画面和毛玻璃差不多宽,是毛玻璃内部上下轴缠绕的长纸带,上面有很多彩印图片。上转轴伸出右面板。看的时候,用右手慢慢的翻卡通磁带。在毛玻璃的光线下,可以像看幻灯一样观看彩色的画面,内容和正宗的西洋镜差不多。改革开放后,北京玩具店出售彩色塑料制成的小“相机”,这种相机借鉴了西方小镜子的格式。也可以翻小图的纸带,观看放大的“西部风光”。

在电视、电脑、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你可以随时随地“看电影”。一般人一年都去不了几次电影院,编成故事情节的幻灯片早就没了市场,消失了,无处可看。不过现在很多旅游景点都出现了仿古西洋镜,不仅是苏州,夏天去丽江旅游的时候,位于玉龙的宋城景区也有,其他地方可能也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3785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