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灵(李杰医生)

中公。com记者刘英杰

李杰灵(李杰医生)

“那时候,我常常被别人能轻松处理的设备故障搞得不知所措……”华阳集团一矿机电工区员工李杰告诉中国工业网记者。

1997年,李杰从阳煤集团技校毕业后,成为一名综采维修电工。作为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人,他以为自己的知识终于有用了,没想到在现实中屡屡受挫。

凭着“再来一次”的勇气,如今的李杰成为了工人们谈论管理井下设备的矿上“华佗”,在他手中让患有“疑难杂症”的设备起死回生。同时,他也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使制作始终充满活力。

(指医生)治病救人

“中医讲究‘视、听、问’,保养也是一样。”告诉Zhonggong.com的记者李杰..“看,打开机盖,不要操作,先观察;气味,如果设备被烧了,就有可能顺着烧焦的气味找到‘病根’;问,从操作者口中寻找可以突破的重点;切,理顺思路,用手把‘病’除掉。”

2021年3月,一台从德国进口的硬岩掘进机被引进当时李杰所在的阳煤集团七源矿进行试运行。一次,设备突发黑屏故障,按照规定,除了厂家和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任何人都不允许开盖维修。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时,外国专家不可能进行现场指导。下午2点,矿上经过培训的工人开始下井检查…直到第二天早上,设备仍然处于关机状态。李杰找到矿领导,自告奋勇,申请“破格”维修。十分钟后,故障排除完成。两个小时后,设备换上配件,再次投入生产。原来,前一天晚上回去的李杰并没有休息,而是查找相关资料,做功课。“那个电路图有153页,全是德语,我根本看不懂。”李杰说:“但是一切都是一样的,电路图原则上都是一样的。”在举一反三的学习和探索中,李杰向外国专家证明了“我们自己也能做到”。

有信心和操作一气呵成,很不容易。

从技术小白开始,李杰就利用业余时间把所有的图纸和说明书都从笔记本上摘抄下来,记了12本。为了打磨技术水平,他主动找老师傅“挑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故障报修时,他总是自告奋勇,冲在事故第一线。

在李杰的朋友圈里,节假日没有什么好吃的,有的是:“只有2%的人知道这个电气知识?200个关于电气技术的问答……”李杰的妻子告诉记者:“节假日,他一整天都在书房,看书,做笔记。即使看手机电脑,也是看维修技能等工作相关的内容。”

家里的衣柜里,除了衣服,还有各种厚厚的参考书和写满字的笔记本。

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布道和教学

对于勤奋好学的李杰来说,“竞技场”是他重要的成长平台。

2013年5月,李杰被推荐参加“中国平煤神马杯”第五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综采维修电工组竞赛选拔。

“排查PLC硬件没问题,但是内部软件程序对我来说就是一片空白。”李杰说。因为这部分知识的缺乏,他在培训初试中的成绩很不理想。

为了更系统地学习PLC编程,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白天,他向教练和其他球员寻求建议。有的午休学习,有的加班练习。到了晚上,键盘的敲击声依然没有停止,每一个程序代码都在思考中反复推敲。

训练结束后,李杰以第二名的成绩代表小组参加了全国比赛。由于缺乏大型比赛经验,李杰最终在100多名参赛选手中排名第18。

如果不愿意,吸取经验教训,收拾东西重新开始…

2015年,李杰再次代表集团参加冀中能源杯第六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数百名大师中脱颖而出,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从此,李杰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从选手变成了教练。

李杰有一套特殊的方法来训练他的弟子。“训练考试,别人扣分,我罚俯卧撑。”李杰笑着说:“压接电线修故障是体力活。这种‘体罚’可以帮助他们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加强体能训练。”

比赛环境总是充满紧迫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李杰看来至关重要。

“当时急得手都抖了,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李杰回忆起第一次参加比赛时的情景。“训练时,30秒有8颗螺丝钉,有一颗螺丝钉掉在场上,耽误了3分钟。”慌乱中,李杰想起了老师的话。他停止手术,深呼吸,放松,然后继续完成比赛。

成为教练后,李杰总结了自己在培养新人的实施计划中所遭受的一切损失。

“我们有一个准备理论考试的题库。我会让队员在瑜伽垫上做平板支撑的同时回答问题。”如何在极度疲劳和急迫的状态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李杰形成了独到的妙招。“有些玩家回单位带徒弟也会用这种方法。”

经常有人说“教会的门徒饿死了”,但李杰并不认同。

“做他的徒弟很开心。他一点架子也没有,从不发脾气。”徒弟刘玉军坦言,“我恨不得把他知道的都教给我!”

直到现在,多年前教过的徒弟们依然和李杰保持着联系,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们总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这位严厉却大方的师傅。

新赛道

现在的李杰是一个能“摆弄”地下设备的能人,但这并不是他追求的终点。

现代科技的迭代升级日新月异,智能矿山建设成为李杰的新“战场”。

“智能化和我们过去接触的东西不一样。以前,我们可以用万用表测量。现在很多数据都可以直接上传,用电脑调试……”谈起这几年的变化,李杰滔滔不绝。

“以前我从井下上来,就只剩一颗‘白牙’了!”现在,李杰坐在宽敞明亮的集控中心,面对着巨大的电子屏幕,可以知道地下千变万化的情况。

“因为现在的设备,带徒弟的方式会有所改变。”告诉Zhonggong.com的记者李杰..刚带徒弟的时候,从安全角度出发,“手把手”的教学模式是李杰的首选:“有时候我们会接触到很高的电压,如果技术不够娴熟,造成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但现在,李杰的教学方式已经从学徒的“被动”接受,变成了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发现、提问、解决问题。“现在我更专注于回答问题。”李杰说,“很多情况下,你可以通过井上的笔记本来调整井下的情况,非常安全!”

设备要“智能”,人员要“素质”。

在李杰的带领下,矿井人员培训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了网上教学模式。“智能设备买回后,我们会和厂家开视频会议,远程指导安装、调试和使用。我们会把视频录下来,供工人反复学习和查阅,不断提高实用水平,为采矿一线做好工作。”李杰介绍。

25年来,李杰从一个懵懂的“菜鸟”变成了井下机电维修的行家里手,培养出的很多技术人员也成为了能独当一面的骨干。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职工、全国煤炭行业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山西省劳动模范…星光熠熠,李杰一直写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成绩单”。

今年,李杰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肩负着新的责任。他说,“作为一名来自煤矿一线的基层代表,我将立足岗位,努力提高技能,为智能矿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资料来源:Zhonggong.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3407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