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料三要素(创业的真正含义)

最近思想理论界对《资本论》问题讨论热烈,众说纷纭。其中一个重要观点是“资本是社会主义的生产要素”。笔者认为,这个命题首先是一个逻辑错误,混淆了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

生产资料三要素(创业的真正含义)

最近思想理论界对《资本论》问题讨论热烈,众说纷纭。其中一个重要观点是“资本是社会主义的生产要素”。笔者认为,这个命题首先是一个逻辑错误,混淆了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要素,进而混淆了根本对立的生产关系。

这个命题实际上涉及到生产力、生产关系、资本、社会主义、要素等基本概念。要理解资本、社会主义和生产要素,首先要理解上述五个基本概念的科学含义及其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第一对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是人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定的关系。所谓要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一个事物的基本要素,比如“汉字”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有形、有声、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虽然是一对矛盾,但是是两回事,是不同的概念。其构成因素不同。生产力是由人和物组成的,具体地说,是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组成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统称为生产资料。生产关系不是生产力,不能用生产力的要素来解读。生产关系也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生产劳动过程中谁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问题),人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劳动产品的分配和消费。目前国内出版的所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教材都明确写出了上述基本概念及其要素。

关于资本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家几乎都把资本看作“物”,看作生产资料,看作资本和货币。马克思从根本上颠覆了上述认识,认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生产关系,可以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资本”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是肯定的。既然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那么资本或资本主义的要素是完全等价的。它包括三点:第一,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第二,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而劳动者是被雇佣和支配的;第三,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劳动者只获得必要劳动创造的必要价值,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绝对不能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物”的要素来解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资本”要素或“人际关系”要素,否则就是偷换概念,逻辑混乱。

社会主义是与资本主义根本对立的经济制度,也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生产资料归社会或集体所有,实际上是劳动者所有;第二,人在生产过程中分工不同,地位不同,但本质上是平等合作的;第三,按劳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能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要素即“物”来解释,否则就错了。

在我们诠释了上述五个基本概念的科学含义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资本是社会主义的生产要素”这句话有什么错?这句话的关键是如何理解“资本”的本质。对“资本”的理解只有两种。但无论哪种理解,整句都是错的。

第一,把“资本”理解为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其他东西的要素。实际上,这是混淆了生产力要素和生产关系要素。那么这句话的解释就是“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要素”。但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是物,而是生产关系。显然,把“物”当作“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要素”是绝对错误的。也许有些同志把这句话理解为实际上是说“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生产”要素,即社会主义生产力。如果你这样理解。这句话完全是废话,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资本”本身不是一个东西。把“资本”解读为“物”,本身就是思想发展史上的倒退。

第二,“资本”被理解为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那么这句话的解读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要素”。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经济制度。一个是私有制,一个是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如何变化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要素的?这显然是一个更荒谬的推理和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是应用于以往公共资金或费用概念的“资本”概念,本质上并不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资本”。一些所谓的权威人士和学者故意混淆两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的界限,并由此推导出荒谬的结论,即他们把典型的资本主义的“资本”概念,即“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归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范畴,借“社会主义”之名为资本主义复辟大开绿灯。

【相关阅读】

郝贵生:把资本看作“物”是历史的倒退
郝桂生:把资本当成“物”是历史的倒退

郝贵生:恩格斯对杜林把资本看作“物”和污蔑剩余价值理论的批判
郝桂生:恩格斯对杜林把资本当作“物”和诬蔑剩余价值的理论的批判

郝贵生:关于“资本”本性,马克思主义学者究竟讲什么“理”?
郝桂生:关于“资本”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学者真正讲的是什么“理”?

郝贵生:《资本论》的当代意义究竟是什么?
郝桂生:《资本论》的当代意义是什么?

(作者是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经作者授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340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