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的由来和传说简介(古代舞狮的由来)

在中国古建筑的大门口,你经常可以看到一对石狮子坐在两边,像保安一样尽职尽责。众所周知,狮子出生在非洲,而不是中国。于是,一个问题产生了,为什么狮子会在中国茁壮成

在中国古建筑的大门口,你经常可以看到一对石狮子坐在两边,像保安一样尽职尽责。众所周知,狮子出生在非洲,而不是中国。于是,一个问题产生了,为什么狮子会在中国茁壮成长,因为它们显然是外来物种?

此外,在中国,有被称为“百兽之王”的本土老虎,也来自猫科动物。为什么威严的老虎不能变成石虎或者让人跳虎?

要解释这一切,还得从狮子的起源说起。

舞狮的由来(舞狮由来传说)

01 狮子来到中国

其实除了大家熟知的“非洲狮”,还有“亚洲狮”,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到印度一带。据史料记载,早在周穆王时期,就有驱赶狮子的故事。在周代的青铜器上也可以发现狮子。当时的狮子,主要来自西域小国,是稀有物种。

后来引进的狮子数量增多,新疆伊犁河谷的人们开始把狮子的形象艺术化。狮子形状的图案被应用到一些建筑和各种各样的坟墓上。

到了汉代,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上各国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稀有的狮子被带到了中国。虽然粗糙,但比老虎温和,容易驯养。人工喂养的狮子被圈养在皇家花园里,成为了皇室子女和权贵大臣的好朋友。

据《后汉书》记载,汉高祖张元年(87年),王派使者访韩,献上包括狮子在内的许多珍禽异兽。这是狮子作为贡品的最早记录。第二年,大月国又赠送了一只狮子,作为两国友谊的象征。

很多文武百官都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这种大猫,所以非常兴奋,直接叫它“无角麒麟”。狮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带着神圣的光环,他们进入了瑞士兽的行列,正式开始了中国千年之旅。

狮子是皇室特有的,中下层根本看不到任何活物。正是这种距离产生的美感,激发了人民对狮子的美好向往。对狮子的动物崇拜也影响了中国的民间文化,各种与狮子相关的艺术也逐渐发展起来。

所以严格来说,在当时的人的世界里,只有艺术狮子,比如狮雕,狮画等等。

佛教传入后,狮子的地位更高了。它是佛教的圣物,被视为释迦牟尼的化身。佛教中很多物品都与“狮子”有关,比如“狮吼”,文殊菩萨的青狮坐骑,等等。所以,有一定规模的寺庙会在庙门两侧蹲一对石狮子,以示对佛教的敬畏和决心。

许多大户人家纷纷效仿,在门前竖起石狮,称为“镇宅”。由于雕刻大师的技艺,狮子的形象变得越来越有力空。东汉时期甚至出现了翅膀的形状。人们深信,只要坐上这头狮子,死后就能升天。

舞狮也起源于汉代。当时,跟随狮子从西亚来到中国的人,除了使者和商人,还有一种职业叫“驯狮师”。这群人来自杂技领域,主要训练真狮子表演。它们既惊险又美丽,很受皇室欢迎。

可惜普通人也看不到真正的狮子表演。他们只能按照书上的描述做一个假狮子,然后开始表演。这些修行者被称为“象人”。各地的民间舞狮运动萌芽发展,直至成为经典的传统艺术。

02 猛兽艺术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狮子的神圣地位得到提升。南朝的石狮依然沿袭东汉的威武形象,翅膀也变得更加发达,有的还有文身。

然而到了北朝,审美趋向发生了变化。为了弱化狮子的猛男猛女形象,能工巧匠绞尽脑汁研究整形手术,让狮子对人畜无害,彻底将猛兽改造成“萌兽”。天真的海浪过后,很快变成了一座大房子,取代了石狮前辈。

当北魏的吴泰在战斗中俘虏了大量的胡人时,吴泰命令他们在视察时表演特别的节目。这时,一些胡人戴上狮头面具,披上狮皮,随着背景音乐有节奏地跳舞。汉武帝很高兴,就给舞狮起了个名字叫“北魏瑞氏”。

在一些寺庙里,每年四月的第四天,都会举行盛大的祈福活动,通常由舞狮队表演,其他人紧随其后。很快,这种形式在民间传播开来。只要有重要的节日,人们总是一边舞狮一边敲锣,沿街游行,祈求平安和成功。

在绘画中,有很多狮子的元素,比如嵇康的《打狮图》,描绘了一头狮子和一头大象激烈搏斗的场景。另一位画家顾光宝,画狮子也能治病,相当神奇。

当时顾光宝的朋友鲁盖,患了一年多的慢性病,一直没有治好。谷光宝画了一只墨狮,让鲁灌挂在户外。当晚,陆水听到屋外有异响,第二天去查看时,发现墨狮的胸口沾满了鲜血。他长期的疾病不知何故消失了。

有这样一个关于真狮子的故事。北魏光年间,波斯派使臣来访,献上狮子。后来北魏,闵皇帝继位,下令把狮子还回去。这时负责护送狮子的人,考虑到路途太远,就有了计划,在路上偷偷把狮子打死了。可惜纸是挡不住火的。他回来后,立即被投入监狱。

03 民间瑞兽

到了唐朝,国力越来越强,朝贡也多了。来自西域的狮子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发展到后来,普通人终于有机会看到狮子的脸了。

舞狮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每当有新年或节日庆典时,在宫廷或民间街头总能看到“舞狮”表演。

杨贵妃负责组织舞狮,舞狮发生在皇宫里,也是人们谈论最多的。全剧共有五组狮子,每组十二人,各身着五种颜色,在音乐中翩翩起舞。杨贵妃凭借这个绝妙的项目,成功取悦了唐玄宗。

舞狮不仅在中国流行,还传到了日本。日本《信治古乐图》是唐代乐舞图集,描绘了舞狮表演的盛况。

狮子的形象在绘画中出现过很多次,如颜的《狮子王图》,画了两只大狮子和许多小狮子。他们很聪明,也很现实。颜的另一幅画《西游记》中的狮子,甚至画了一只黑色的狮子。后来,在段的《酉阳杂》中,也出现了“西域有黑狮”的相应描写。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有许多狮子的图画,常以“金狮”示人。在231号窟中,《群狮》中的狮子被画成拟人化的风格,两端挺立,像威武的勇士,十分传神。

雕塑领域的狮子造型逐渐统一,或蹲或走,神态端庄,整体构成稳定的三角形。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唐舜陵石狮》。顺陵的主人是武则天的母亲杨。在这里最著名的石雕中,有蹲伏的狮子和行走的狮子,一只雌狮和一只雄狮,它们的嘴张着和闭着,都是由一整块石灰石精心雕刻而成的。他们意气风发,气势磅礴,被誉为“东方第一狮”。

当时的长安城,商业区和居民区是分开的,商业和娱乐场所称为“城”,人们居住的地方称为“广场”。每个广场都会有一个方形的门和一个栅栏。在柱子的两边,经常用两块石头夹住,可以防风防震。后来,在工匠们的巧手下,这些单调的石柱上刻上了动物的图形,最常见的是狮子和独角兽。

久而久之,石狮原本的专属地位被打破,被应用到各种民间建筑中,成为一种常见的装饰品。后来应用于陶瓷、印染、园艺等领域。

宋代石狮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真的坐下了。蹲狮看起来比较听话,很有生活气息,这种固定的姿势一直沿用到历代。有时候,为了显示狮子的高度,工匠们还会给它配一个石头底座。

在狮子的嘴里,放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绣球花。配饰也从普通发展到奢侈,脖子上挂着项圈,铃铛等等。随着狮子家庭成员的扩大,二胎、三胎现象普遍,如母子情深、贪玩的小狮子。这样的主题雕塑既贴心又喜庆。

有一则关于真狮子的轶事,记载在细心的《归心杂识》中。据说一只狮子是从国外赠送的。一位大臣看到后,觉得与之前看到的画不符,于是怀疑是假狮子。为了证明狮子是一只狮子,信使把它带到一只老虎面前。老虎看着狮子,立刻蜷缩成一团,不敢动。狮子更加骄傲了。他顺势往老虎头上撒尿,只见懦弱的老虎依旧一言不发。直到那时,人们才相信眼前的是一头真正的狮子。

04 走下神坛的命运

到了元代,据史书记载,石狮已经不是当时镇宅中唯一的恶灵了。新成员是铁狮子,是生铁做的,也放在大门口。后来,铁狮子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白石”狮子。

明代出现了一个狮子艺术的高峰。这些宏伟的野兽,真正变成了文化符号,走下神坛,进入劳苦大众的日常生活。无论是民间建筑还是民间工艺,狮子随处可见。原本在户外的石狮,体积缩小后变成了一个有着幼狮模样的装饰品。此外,像狮子、儿童狮子头帽、狮子头鞋等玩具也逐渐流行起来。

从十三陵的石狮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变化。与以前的朝代相比,十三陵的石狮更加温顺。他们不再一味的秀肌肉,更像是纯粹的饰品。虽然成为了装饰品,但是它的颜值和观赏价值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雕刻更加注重细节,摆件也变得更加奢华。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海外贸易,国与国之间拉起了友谊之舟。明英宗时,西域某国进贡一头狮子,结果半路死了。信使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妙招。最后,明朝朝廷成功接收了一张狮子皮。

当时京都的西苑是圈养狮子的地方。据史料记载,驯养师通常是胡人,享受“三品”待遇,而一头狮子每天至少吃一只活羊。

一批又一批的外国人来参观,他们带来了更多的狮子。虽然名义上是朝贡,实际上是变相的贸易。明政府会交换其他价值更高的商品。后来,这种你死我活的亏本生意遭到了一些大臣的质疑。明朝孝宗年间,吏部尚书庚戌曾提出“南海不是西域贡路”,意思是我们不需要太多狮子,希望拒绝朝贡。

后来,孝宗为了削减开支,提出了放生政策,要求废除圈养老虎、狮子、豹子等动物。负责执行的官员一下子被难住了。因为是随意放生的,这些猛兽必然会伤人,但是把它们全部杀死并不符合放生的初衷。结果,小宗很快想出了解决办法:“从现在开始,不给这些动物提供食物,它们自然活不下去。”

自清代以来,一对雌雄石狮已成为一种常规设置。狮头上的“卷发”也有严格的规定。这种形状叫做“肉包子”,在各级官员的大门口都有不同的编号。故宫的石狮子最多45个肉包子。有13个官员,然后递减。七年级官末不允许摆放石狮,只能用狮形图案代替。

康熙年间,皇帝南巡时,要求带上一只活狮子。人们把狮子绑在船头,然后把活猪从岸上拖过来当食物。当那头活猪还在岸上的时候,它就不停地嚎叫。当它被拖到狮子面前时,它立刻闭嘴了。然后,狮子抬起头,想闻闻。结果,活猪当场晕倒。

后来康熙皇帝去打猎,带了两只狮子。他们成了好帮手,让皇帝大吃一惊。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效法祖父,南巡时带了一头狮子。唯一不同的是,这次狮子的食物中除了肥猪,还加入了活的鸡鸭鹅。

05 狮子的寓意

在古人的知识中,石狮的身体方位是西北。一男一女,左男右女,阴阳相合,可以驱邪。通常狮子的爪子在玩绣球,这是权利的象征。至于母狮身旁躺着一只幼狮,说明这个家族人丁兴旺,世代相传。

有些石狮子张着嘴,代表着财富。闭口就是守财。甚至有人认为,在遇到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时,石狮的眼睛会提前变红。

石狮的肉包子在佛像头上很常见。肉包子越多,佛法越深。狮头在使用时,为了更加美观,工匠进行艺术加工,最后变成一圈又一圈,也就是人们看到的大波浪卷发。

自从来到中国,狮子经历了从神秘到神化,再到世俗化的漫长历程。它原本的样子,经过古人富有想象力的改造,不断更新,越来越完美。如今,狮子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将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更多惊喜元素,带来更多中国智慧。

参考资料:中国民俗学,荷花上的狮子-品种,欧洲和亚洲内陆的图像和传说,中国石狮雕塑艺术,汉魏晋南北朝西域官方历史研究。

作者:我们的特邀作者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3318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