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遭专家扒皮视频(神药专家被揭底)

以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跨省被抓的“谭秦东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事件也让长期占据各大电视台黄金广告时段的某药酒陷入舆论漩涡。口碑败坏,饱受诟病。究竟是

以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跨省被抓的“谭秦东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事件也让长期占据各大电视台黄金广告时段的某药酒陷入舆论漩涡。

口碑败坏,饱受诟病。究竟是救人的“神药”还是“毒药”,需要权威机构调查认定。

抛开事件本身,“某某药酒”的成功是当前药品市场畸形发展的缩影。比如神药界的“四大天王”被戏谑地称为,都是利用“巨额广告、虚假夸大、无缝宣传”等营销手段取得短期成功。但最终还是逃不过臭名昭著,身败名裂的结局。

一个

广告效果惊人,洗脑药治病。

某某药酒、莎普爱思、曹清华胶囊、汇仁肾宝被网民戏称为“神药四大王”。原因是在各大电视台黄金位置投入巨量广告,以达到长期霸屏的目的。

在乱七八糟的广告中吹嘘“四大神药”的神奇疗效,谁也无法撼动它的地位。

某某药酒的广告说:“喝某某药酒,老风湿、颈肩腰腿痛3天见效,1个月就好了。”“感冒咳嗽体质弱:喝1瓶某某扔掉2大袋药……”“肾虚尿频尿急:喝某某3个月完全治愈……”并宣称“一药可治多病;一药贯穿三焦,多病同时治,慢性病治得快。”

除了宣传能治百病,还自称国宝药酒,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神药遭专家扒皮(神奇制药未来前景)图片来自互联网

其次是莎普爱思,号称能治白内障。利用“白内障看不清,莎普爱思滴眼睛”,这个神奇的电视广告被广泛传播。统计显示,莎普爱思2014-2017年前三季度广告费用分别为2.1亿元、2.4亿元、2.6亿元和2.6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27.1%、26.1%、26.8%和31.9%。

图片来自互联网

汇仁神保,其口号“感觉身体被掏了空想补肾透支”和“他很好,我很好”,虽然震撼,但也震撼。在汇仁申报面前,莎普爱思的广告比例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据新京报报道,2013年至2016年6月,汇仁药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52亿元、9.03亿元、14.82亿元和7.58亿元,而广告及业务推广费用分别为3865.82万元、3.07亿元、6.66亿元和3.32亿元。这意味着大约一半的毛利花在了广告和营销上。

图片来自互联网

四位大神中,知名度最低的是“曹清华益心处士止痛胶囊”。声称其治疗风湿、类风湿、颈椎、腰椎间盘等疾病的强大疗效,令老年人趋之若鹜。

7天疏通关节,3个月再生受损关节,躺在床上的患者可以在地上行走,拄着拐杖的患者可以像苍蝇一样行走。现实中,疑难杂症绝对是曹清华胶囊广告中的“超级神药”。

2

“四大天王”都有麻烦了。神药其实是鸡肋。

广告“起飞”的同时,“四大神药王”夸大疗效、违规广告等问题也出现在舆论的探照灯下,神药疗效接连被“打脸”。

除了正在被质疑的某药酒,莎普爱思去年12月也被质疑“如果真能治疗白内障,就能获得诺贝尔奖”。

受医学媒体丁香园发表的《一年卖7.5亿洗脑,请饶过中国老人》一文影响,得知莎普爱思涉嫌虚假广告,最终莎普爱思被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尽快启动临床有效性试验。

人参宝也因为成本不到两毛钱,利润巨大而被曝光,从此一蹶不振。据Caijing.com介绍,三年内,汇仁肾宝片的毛利率从2013年的81.24%增长到2015年的88.33%,远超房地产这一高利润行业(27.22%)。另一方面,汇仁肾宝片的成本并不高,包括药材、制造成本等。,它的成本不到20美分。

央视关于曹清华胶囊的报道

广告中疗效神奇的曹清华胶囊,也被媒体指出其实是从“保健品”升级为中药的药品。据中国网财经报道,该药品被通报批评责令整改,海南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福建省、黑龙江省等。因为反复夸大宣传。因涉嫌虚假宣传,曹清华胶囊已被各地相关部门曝光处罚10余次。

黑历史太多,伤害太大,红线不能碰。

一场反对“神奇药物”的运动仍在进行。“神药四大天王”被层层揭开,“吹嘘”和“暴利”是神药企业的通病,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

受打击最大的是莎普爱思,其股票在暴跌后停牌。希捷股价从去年12月1日的每股23.75元跌至13元左右。之后其股价上涨,但涨幅有限。截至4月23日,其股价仅为13.97元,与被剥皮前的股价水平仍相差甚远。

惠肾宝片的生产企业江西惠仁药业有限公司也因环保问题,多次因涉嫌生产销售劣药被限产处罚。

事实上,这些神奇药物的成功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但它们被市场抛弃了。首先是在投资上本末倒置,意图用巨额广告替代药物研发,实现销量激增。但违法成本低、广告审查不严、监管缺失等问题,纵容了神药的持续泛滥。

新华社发直白声明:药品是特殊商品。药企必须回归正途,在研发上下功夫,为老百姓生产出更多的好药,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如今看来,“重销量,轻R&D”是个顽疾,“轻广告,看疗效”才应该是真正的篇章。天价广告费生产的“神药”,最后只会臭名昭著,身败名裂。(统筹:陈勇记者/李鹏飞)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中国商报、消费者日报、北京晨报、央视财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2737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