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粉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泥塑粉是什么意思饭圈)

采访对象:涂老师(上海,大三,)年龄:21岁性别:女记者:你在坤之前有过偶像化的经历吗?老师:以前有很多墙(墙:我喜欢一个艺术家,但我不是一个固定的粉丝。),却

泥塑粉是什么意思(泥塑粉除外的粉丝叫什么)采访对象:涂老师(上海,大三,)

年龄:21岁

性别:女

记者:你在坤之前有过偶像化的经历吗?

老师:以前有很多墙(墙:我喜欢一个艺术家,但我不是一个固定的粉丝。),却没有认真追偶像。每年都会开始固定的对以前不相关的圈子感兴趣。这是我的常态,兴趣广泛。一开始我是个业余爱好者,特别喜欢看动漫。后来转而看欧美电影和美剧,算是“欧美圈”了。在那之后,是相对较小的兴趣,如谭梅(谭梅:关于男同性恋的作品。)圈子也混过,人的圈子也混过。(同行:独立创作正式出版的作品。后来突然迷上了摇滚乐队,飞去音乐节看演出。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CP粉丝,(CP粉丝:某群假想情侣的粉丝,喜欢把自己喜欢的两个明星当成情侣关系。)已经萌透韩圈的两三个CP。

论文:你对每个圈子的兴趣能保持多久?

老师:我上小学的时候,在动漫圈。我高中的时候在欧美。高二的时候,我开始喜欢摇滚。其实摇滚时间最短,但是影响很深。本来,我更喜欢听流行音乐。听完摇滚,其他音乐对我来说都是垃圾。哈哈,有点过了,但有时候就是有这种感觉。

论文:从摇滚圈到偶像圈,跨度挺大的。

老师:不乱来也没关系。追坤和追一个摇滚明星没太大区别。因为你喜欢的是他的人格魅力。没什么大区别。而凡泉也总是让你做同样的事情。喜欢本来是很个人的事情,但是樊泉一直希望大家一起去做。这是爱他的方式。我不能接受。为什么我不能做些不同的事情?

《华尔街日报》:你是如何关注坤的?

老师:一开始大家都嘲讽《偶像练习生》是“百里挑一”的同性恋交友节目。当时觉得很好笑,就去看了。坤的出场和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后来发现他不仅喜欢我,而且是全场实力最强的。台风特别好,他有坎坷的过去。看了一两个节目,发现不对劲。我有点困在坤,想入坑。正如我所料,我吃了他。但没想到用了这么久,难得这么痴迷。

报纸:你之前期望吃多久?

涂老师:我以为看他决赛拿第一就可以开始离开我的练习了。但其实比赛结束后第二天,我就发现自己一直不停的刷他之前的视频,感觉出不去了,被卡住了。

论文:当你发现不对劲的时候,你有没有努力克制自己?

老师:是的。为了防止过度沉迷,我两个星期没看节目。然后我一直说服自己这个节目水平和质量不高,但是国内没有类似的节目,所以我会被吸引。还不如看原版,但最后还是憋不住了,补回来就停不下来了。我会每周及时看更新。

他在舞台上的魅力实在是太夸张了。我自己也不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但是看到他在舞台上自信的样子,会让我有一种他就是我想要成为的样子的感觉。我去补了他之前参加过的节目。他之前参加的节目更像是一个修炼班,从一个门外汉做起。看完那个再回头看《我练》,你会有一种儿子终于长大了的成就感。于是我沉迷在这种成就感中。

报纸:他身上有哪些吸引你的品质?

老师:美、强、惨不是偶像吸粉的三大必备要素。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长得好看,实力强,人生经历悲惨,才能虐粉,固化粉。我是一个容易被强者吸引的人。我很容易被每个圈子里最强的人吸引,坤就是这样存在的。他各方面都很强,能一骑绝尘,所以很吸引我。

况且我是一个对未来没有规划的人。但是坤很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走什么样的路,他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第二个主题舞台他选择了说唱组合。他写歌词的时候写了自己的经历,写了自己参赛时的真实感受。当时因为打官司,他之前的经济公司反诉他,要他赔3.2亿,所以负债累累。一开始大家都以为他接了《大魔王》的剧本,是会被淘汰的剧本。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出道,但他决心做最后的努力。他用说唱表达了这种感觉。当时我觉得真的很感动。因为我不是一个很清楚自己想做什么的人,所以我很佩服他有信心和勇气去试错,去追求梦想。后来看了他的一些采访,发现其实他每次说话内容都差不多,有一种平行的意思。我真的觉得他在朝着这个梦想努力。他自己经常在采访中告诉cue粉丝,没有我们就没有成功。这加强了我和他的联系。真的会让人觉得他是你的成就,而不是资本或者公司运作的结果。因为是个人练习生,没有公司,他觉得自己是为自己的名气做了一块砖。这让我有了继续为他加油的责任感。

另外,我喜欢他的商业意识。虽然说三分真七分假,他可能没有展现真实的自己,但是他在镜头前非常努力的让粉丝开心。这种敬业精神真的让我很感动,越看后面越觉得看到了实物。

报纸:假设有一天,他的人民分崩离析。你有没有想过他会是什么感觉?

老师:如果他违法,抄袭,或者介入别人的婚姻,我会认为这是做人的底线,我绝不接受。如果其他事情被拍到抽烟泡吧,我完全没问题,但我觉得他彰显个性,这是基本需求。我觉得有些粉丝管的太严了,很多人接受不了偶像被拍到抽烟泡吧。像现在,蔡晓正在崛起,所以有时如果他说得更多,他会被营销号炒作。所以粉丝谨慎,一切都要规范,一切都要做好,否则对他不好。我觉得很累。每个人都是道德卫士。

报纸:自从你开始吃偶像,你以前做过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吗?

老师:是的。第一,我是真的因为他的代言而买了东西。他代言的护肤品我都买了。这些东西都得抢。但是我没有买他代言的洗衣产品,因为我是不久前刚买的。我想既然都有了,就不想再浪费这笔钱了。除了买东西,更疯狂的是依赖社交媒体。我不想错过或延迟收到任何关于他的消息。在偶像化之前的话,一般都是看到的,没看到就算了。这次给他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群,然后他就一直刷,存了很多图。我也投了他一票。我借了别人的VIP账号,天天给他投票。虽然一天只有三票,但我觉得我已经尽力了。

报纸:是什么促使你为他花钱?

涂老师:给他花钱。第一,他的实力真的配得上第一;第二,他是有官司的个人学员,比其他有公司的学员弱。前几期节目出来的时候,我确实发现他的镜头不多,有些节目组是用来“走粉”的(走粉:一种打着明星知名度的幌子来博取粉丝关注的营销方式。),真心希望他即使接了《大魔王》剧本,依然能靠粉丝逆天投票。但他并没有在节目上花钱,节目结束后才开始。

论文:你有没有在朋友圈分享过坤的内容?有朋友投票吗?

老师:决赛给他激情一博,赛后藏起来。我没有让身边的人投票,因为我觉得他们不知道,也不一定喜欢。比如我舍友都在追韩圈和国内偶像团体,他们要投肯定会不高兴。毕竟是一个圈子里的对手。

报纸:所以你故意隐藏你的偶像属性?

涂老师:是啊,还是觉得有点丢人。“偶像化就是不务正业”这种观念一直影响着我。我觉得偶像不是一个个人特色很强的人,而是一个产业链的产物。我喜欢的摇滚明星都很有性格,气质独特。那个偶像感觉是一样的,所以我一直认为追偶像是粉丝放弃个性追求的行为。我以前不喜欢偶像化。但是没想到…现在觉得做什么都不对和偶像化没关系。因为没有做好本职工作的人,总会找到很多渠道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应该做的工作上转移开。

记者:在偶像化的过程中,你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涂老师:偶像化就像一种“精神鸦片”。一开始看节目只是为了消磨时间,找点乐子。后来看的时候也有同感,感受到了真情实感。心情很复杂。虽然他真的带来了很多正能量,但其实花在他身上的时间太多了。比如你因为太关注社交媒体,晚上上高二的时候就无法集中注意力。其次,是因为我没有花很多钱和精力,却得到了看他一路夺冠,一直拿第一的纯粹快感。于是我就有点沉迷了,作业完成的比以前慢了。本来我收集了很多电影和纪录片,打算有时间看,但是结婚后,对纪录片和电影提不起很高的兴趣,需要你长时间的专注和思考。粉丝剪辑的花絮小视频很多,这种碎片化的东西更吸引我。然后,看完这些,一天就过去了。

《华尔街日报》:你有没有想过克服这些相对负面的影响?

老师:我很难过,因为我这学期过得很糟糕。我只想找点乐子。但一开始就很难停下来,坤一直赢。他越是拿一等奖,我就越是上瘾。我木强的心很严重。如果有一天他没中头奖,我就立马脱粉。我真的会对他失望。

报纸:偶像能激励你吗?

老师:有一些精神上的激励,但是没有实质性的。但是我没有目标,也没有工作的地方。

《华尔街日报》:但你喜欢看坤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吗?

老师:是的。这样说是相当悲观的。

论文:你对饭圈的了解是从这次看《我练》开始的,还是过去有所积累?

老师:不管你喜欢什么,总会有一个圆,总会有一些小眼泪。饭圈文化和宗教在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偶像化是为了快乐,不要和饭圈鬼混。一旦踏入其中,就会被一个又一个洗脑包洗脑,再也爬不出来。这次通过追“我练”学到了更多的缩写和规则。好一点了。

报纸:你有没有参与过撕毁其他粉丝?

老师:没有,圈子文化里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两个粉丝互相撕。首先,病因往往莫名其妙。其次,粉丝显然文化程度不低,但看到一两句脏话就立马火了。站出来为这件事辩护是无脑的。认为是在网上,毫无节制的互相谩骂,就更可笑了。除了发泄多余的荷尔蒙和消磨时间,我想不出任何理由。故意挑拨第三方从流量间的战争中获利是另一回事,但如果每次都是“阴谋论”的原因,水军公司肯定赚得盆满钵满。

粉丝经常把东西撕错。比如坤粉丝和另一个艺人的粉丝之前撕了一两周。他们说把坤排除在另一个艺人的节目之外,但都是爱奇艺剪辑的。很多粉丝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忽略了爱奇艺乱剪辑的问题,纯属内部问题,没必要。如果真的要撕,还不如说你们艺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把公司和节目组都撕了。我觉得这才是有意义的。大部分眼泪对我来说都很无聊,我不想在上面浪费时间。

报纸:你撕毁了节目组和平台吗?

老师:其实不是撕。有些粉头会发一些有理有据的帖子,我也会转发。有时候看节目的时候看到不合理的地方,就会发微博@爱奇艺,问他们怎么回事。

报纸:你认为粉色圈里有明显的等级制度吗?

老师:是的。粉(Fen:指偶像团体中的一类粉丝,他们只喜欢团体中的一个艺人。)地位肯定是最高的。如果只有粉和cp粉互相骂,肯定会有更多支持只有粉的。比如A的唯粉和AB的cp粉撕起来的时候,B的唯粉会支持A的唯粉。反正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们最后都会和cp粉说,我们会以圈地收场。一般来说,站(指某个明星的官网等。)在粉中地位最高,因为他们做图。花大价钱给偶像做个人支持的粉丝地位也很高,但是一旦发现他们有什么错误,比如发现他们不仅是粉丝,或者其实是在盯梢粉丝(盯梢粉丝:粉丝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对艺人进行跟踪、窥视、骚扰,影响其私生活。)或者反践踏(反践踏:贬低你过去喜欢的艺人的行为。),它会立刻从上面掉进土里。

在追《我练》之前,我以cp粉的身份存在了很久。按理说我应该更理解cp粉的心情。但是因为我在实践中是粉丝专团,所以他们会不停的说cp怎么错,以至于我现在对cp一点兴趣都没有。看到cp,我会下意识的觉得自己在吸血。(吸血:利用和消耗其他艺人的人气为自己获取人气的行为。)所以我在这方面受到了饭圈的影响。

论文:如何看待饭圈和饭圈文化?

老师:我有点担心和害怕,但是我觉得很有趣。本质上,我认为偶像化是因为粉丝在偶像身上看到了一种他们崇拜或向往的特质,但并不一定具备。在真人秀环境下,粉丝看到的是不同的特质,再加上个人经历和三观,等等,就会有一种粉丝只喜欢我们团里的一个艺人,而鄙视团里其他成员。),泥塑粉(泥塑粉:又名反苏粉。把你喜欢的男艺人想象成柔弱或者女性化,把自己想象成她男朋友的粉丝。),cp粉的出现。但总体来说,饭圈的核心矛盾是“你不够爱ta,我最爱ta”,所以会有各种内部和家庭的撕裂。为了尽量减少撕逼,及时止损,稳定粉丝,维持高人气,会有粉头站出来发布一些基本规定,让大家及时面对情况,这就成了一种“军事化管理”。不守规矩的就是伪粉,要道歉,要被开除粉。当偶像化从个体行为变成集体行为,“我很高兴看到ta”变成了“我很高兴去做我该做的事情”。对偶像的喜爱已经可以量化了。讲博客,控制评估,打击帮派,帮忙,做数据,要花很多时间。做的越多,爱的越深。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应采访对象要求,采访对象姓名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2722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