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朋克风格是什么意思?(赛博朋克风格还有什么风格)

最近几天,在年轻人中,没有什么比谈论“赛博朋克”更热的了。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款视频游戏的上市。筹备八年,屡次跳票的《赛博朋克2077》可能是近年来最值得期待的

最近几天,在年轻人中,没有什么比谈论“赛博朋克”更热的了。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款视频游戏的上市。筹备八年,屡次跳票的《赛博朋克2077》可能是近年来最值得期待的游戏大作。12月10日发布后,steam游戏平台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00万,创下该平台单机游戏同时在线人数纪录。根据游戏发行商发布的报告,《赛博朋克2077》依靠预购量和首日销量,仅用一天时间就收回了游戏制作和市场宣发的成本。

赛博朋克风格是什么意思(赛博朋克寓意)插图

《赛博朋克2077》游戏截图。赛博朋克2077游戏截图。

如果我们稍微回顾一下过去几年,就会发现“赛博朋克”的成功不仅仅是一款游戏。在影视圈,一批赛博朋克风格的作品的出现,如《银翼杀手2049》、《预备玩家一号》、《阿丽塔:战斗天使与爱情》、《死亡与机器人》等,让很多第一次接触这类题材的观众大呼过瘾。

与此同时,一种被称为“赛博朋克风格”的美学或视觉艺术风格正在悄然占领各种社交网络。通过滤镜和图片处理,粉红色和蓝色的霓虹灯和暗冷色调,似乎任何一张照片都有塑造赛博朋克世界的潜力。

在“地球潮文化”的推动下,网络上流行赛博朋克风格的梗图。那些充满传统与现代反差与不和谐的照片,在被贴上赛博朋克2077的游戏标签后,成为网民争相转发的热门图片。

赛博朋克到底是什么意思?晚上的雨霓虹是不是赛博朋克?“高科技,低生活”的标签识别能概括其全部内涵吗?事实上,即使在赛博朋克最资深的论坛,你也很难在这个问题上找到共识。当赛博朋克作为一种符号成为流行文化的消费品时,赛博朋克的精神内核正在逐渐消解。

作者|李永波

01创造“赛博朋克”:机械与人性的哲学思辨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赛博朋克”略显别扭的音译,会简单地按照构词法解释为“赛博朋克”或数字时代的朋克。这种普遍的误解无形中削弱了赛博朋克的哲学内涵。

作为科幻文学的一个门类,赛博朋克这个词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1980年,科幻作家Bruce Bethke创造了这个复合词:赛博朋克是控制论和朋克的结合。布鲁斯·贝斯克(Bruce Bethke)以赛博朋克(Cyberpunk)为小说标题,描述了迷惘的年轻一代:他们是抵制父母权威的技术宅,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利用计算机技术钻漏洞,制造麻烦。

今天说到控制论,很多人会想到机械控制或者工程自动化。事实上,当“控制论之父”诺伯特·维纳于1948年首次发表《控制论》时,就引发了一场持续半个世纪的思想革命。维纳控制论的根本洞见是,具有生物系统的人类在本质上与机器共享一个类似的反馈机制。换句话说,人类和机器的行为在理论上是可以统一的。人类的智能行为是这种机制的外在表现,机器可以像人类一样自我学习和进化。

维纳在70年前为今天的人工智能绘制蓝图时,也提出了自己对机器统治的担忧和警告。经历过二战岁月的维纳在《人人之用》中预言,依靠机器统治可能成为“新法西斯威胁”。

时隔多年,当赛博朋克已经成为科幻文学的一种类型时,布鲁斯·贝斯克(Bruce Bethke)在个人博客上发帖,承认自己曾努力创造这种结合了高科技和朋克文化的词汇,这只是自己的一个噱头,完全是为了让图书编辑记住自己的书名。

尽管如此,赛博朋克科幻文学和影视作品的精神内核一直延续着对人与机器关系的控制论思考。1984年,威廉·吉布森出版了科幻文学“大满贯”的经典之作《紧张的流浪者》,采用了赛博朋克一词,从此开启了科幻文学的新类别。

人是谁,机器是谁,植入芯片的行走机器和具有人性的人工智能?纵观赛博朋克的文学和电影改编史,从菲利普·迪克1968年的小说《仿生人会梦到电子羊吗?以及1982年的电影《银翼杀手》,或者《神经漫游者》和《黑客帝国》三部曲,或者2019年上映的日本赛博朋克动画片《冈恩和阿丽塔:战斗天使》。横跨几十年的赛博朋克作品,从未放弃对机械和人性的哲学思考。

朋克精神、“新浪潮”与东方想象20世纪社会思潮下的赛博朋克科幻作家劳仑·波尔辛曾这样定义赛博朋克文学运动的内涵和社会思潮:

赛博朋克的经典角色是一个被边缘化和异化的孤独者。他们生活在社会群体的边缘,生活在一个充满反乌托邦的未来:他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快速变化的技术的影响,计算机化信息的普及覆盖全球,以及侵入性的人体改造。

科技发达,人体改造,边缘化人群,反乌托邦。赛博朋克的作品通常以科技高度发展的近未来社会为背景,但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却停滞不前、倒退不前。高科技底层的生活在赛博朋克的作品中变成了普通人的命运。

为什么赛博朋克总是热衷于描述一种“高科技低生活”的社会形态?这与赛博朋克中的“朋克”密切相关。

朋克最初来自二战后的英国。当时战后英国失业率上升,经济萧条,社会一片死寂。一些年轻人通过音乐用最真实的姿态宣泄愤怒。六七十年代,这种叛逆的朋克文化跨越大西洋,与美国科幻新浪潮相结合,形成了赛博朋克的雏形。

从科幻文学的历史来看,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盛行的“黄金时代”科幻文学已经趋于衰弱。这些作品对科学的乐观想象和对人类未来的乌托邦幻想让读者感到厌烦。新一波科幻小说的适时出现试图让这种濒临消亡的文体焕然一新,将科幻小说引入严肃文学领域。这类科幻文学的关注点与现实密切相关。而不是一味地赞美泰空探索和外星殖民的美好愿景,而是探究科技的阴暗面,从而逐渐展现出其反乌托邦的叙事风格。

这个时期诞生的赛博朋克,对现实有着非常强烈的关注。这些科幻作家试图通过作品回应嬉皮士、性解放、迷幻毒品文化等正在发生的各种社会运动和变化。他们意识到,追求效率的技术最终会导致社会僵化,贫富差距拉大,整个社会充满对人性的压抑。

就像霓虹灯和永恒的雨一样,摩天大楼和贫民窟是赛博朋克的经典形象。比如香港历史上的九龙城寨,在赛博朋克的作品中成为了城市建筑的原型。赛博朋克经典动画《龟壳里的幽灵》的艺术设计竹内敦志曾这样解释布景需要营造的整体氛围:

现代城市到处都是广告牌、霓虹灯和标志...当人们(无意识地)生活在这种信息泛滥中时,街道必须相应地被描绘成被淹没的...老街和高楼林立的新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的感觉是,本来就很不一样的两者,处于一个侵入另一个的局面。也许这就是现代化带来的紧张或者压力吧!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保持着一种奇怪的相邻关系。这大概就是未来的样子。

当技术可以代替人做一切事情的时候,人的生存价值何在?住在底层贫民窟的穷人和住在高层摩天大楼的富人是同一物种吗?这种对科学主义的反思和对僵化社会的反叛精神构成了赛博朋克的精神内核,其背后是深刻的社会运动和观念的革新。

科幻作家陈秋帆曾撰文评论说,中国的赛博朋克作品偏重于“cyber 空”的技术想象,而缺乏对更深层朋克精神的理解和表达。在他看来,至少部分原因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作家无法对嬉皮士运动、个人主义和毒品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深受社会思潮影响的赛博朋克,并不总是扮演时代的先锋角色。80年代以后,北美的赛博朋克叙事开始表现出西方对正在崛起的东方文明的焦虑和恐惧。赛博朋克中经常出现的东亚文化,往往被设定为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他者”,以社会威胁和小人的身份出现。比如游戏《赛博朋克2077》的故事背景改编自1990年赛博朋克中的桌游,其中经常出现岚坂公司和虎爪帮,反映了90年代初美国人对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和世界霸权动摇的担忧。

如今,赛博朋克正在经历一个从亚文化到破圈文化的过程。然而,在脱离了时代背景和文本语境之后,赛博朋克也在消解自己的精神内核。

我们给赛博朋克的社会形态贴上“高科技、低生活”的标签,用雨天、霓虹灯、全息图简化我们对赛博朋克的直观印象。直到最后,在流行的网络地图中,赛博朋克等同于一种无厘头式的对比。相比之下,赛博朋克作品中维持的“赛博”与“朋克”之间的张力,从来都不是公众讨论的话题。

赛博朋克本身意义的消失,可能部分是因为赛博朋克作品中的各种担忧和假设,其中很多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现实。国外赛博朋克粉丝建立的网站Neon Dystopia有一个长期专栏“赛博朋克的最后一周”,用赛博朋克的含义转载世界上的日常事件:从阿尔法狗战胜人类最强棋手、斯诺登事件、航天飞机上的商业广告,到今年美国爆发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

用现在的视角看几十年前的科幻作品,我们常常感叹作家对未来的想象赶不上科技的速度,但对社会和人性的把握却出奇的准确。赛博朋克创始人威廉·吉布森曾预言:“未来已经在这里,只是分布不均。”也许,我们已经生活在赛博朋克的世界里了。

参考链接:

https://www . inverse . com/gaming/cyber punk-含义-定义-2077-视频-游戏

https://cn.nytimes.com/books/20130808/cc08cyberpunk/

https://www.neondystopia.com/cyberpunk-technology/

https://www . wired . com/story/orientalism-cyber punk-2077-黄祸-科幻/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李永波写的;编辑:李永波;校对:卓伟。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请转发到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2720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