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吻是什么意思(鸱吻和螭吻)

火是建筑的一大杀手,历史上被火毁掉的名胜古迹不计其数。中国的古建筑多为易燃木结构。古人为了防火,把一种能“吞火”的神兽请到屋顶,它就是猫头鹰之吻。古建筑中的吻大多是用玻璃做的,既美观又实用。更重要的是,也提醒人们注意用火安全。

鸱吻是什么意思(鸱吻和螭吻)

西夏青釉吻

明三彩吻

传说中的“火兽”

“灾”字是“宝盖”下的“火”,表现了人们对火的恐惧。据史书记载,汉代火灾频发。韩建元元年,“河内失火,烧了千余家”;元朝第六年,“辽东高庙之灾…高远神庙的大火”;太初元年,“未央宫柏梁之火”;永和元年,“成府寺火”;雍二年,“汉阳河阳城失火,死3570人”…无情肆虐的大火让汉政府头疼不已,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来阻止,比如制定法规,修筑高墙,设置街鼓等。但是火灾还是防不胜防,所以有些人求助于巫术。

据唐《苏演义》、宋《太平御览》记载,汉代南越奇才曾提到一种海兽,称其为蚋,并称其尾可“避火”;后来,一位大臣写信给汉武帝,说把“苦尾巴”放在宫里可以防火。现在看来,世界上可能不存在“刺”这种怪物,但“刺尾”可以“避火”的说法在古代已经广为流传。根据后世《山海经》中的怪鸟“卫”,“赤卫”提炼为“卫吻”;工匠们通过想象,用彩釉做成吻的形状,放在建筑物的屋顶上,提醒人们注意防火。

辽吻位于屋脊两端的一座古建筑的屋顶上。它的外形奇特,长着一个龙(兽)头,一条鱼(鸟)尾,怒目圆睁,嘴巴张得大大的,仿佛要吞噬屋顶。明代民间认为接吻是龙的九子之一,接吻这种奇怪的动作被称为“吞火”。

科学防雷神器

建筑上的吻,除了装饰和警示,还有一些实用功能。古建筑主脊的边角容易漏雨或损坏,吻高1m以上,可以加固屋顶,防止漏雨。

此外,接吻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那就是“防雷”。它的主体由玻璃等绝缘材料制成,但它的舌头由导电金属制成。这种结构被称为“闪电”。在雷电天气中,屋顶上方的吻可以率先接触到电流,然后通过自身的爆炸中和电流,避免电荷突然聚集引起爆燃,从而起到一定的防火作用。

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西方现代科学著作中也大量引用。17世纪,法国旅行家Cabriobie Demaganlan在中国旅行后写了一本书《中国新事》。书上说,那时候,一些接吻舌头的舌头上还连着一根电线,通过建筑内部深入地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避雷针的文字。

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接吻方式。

古代吻的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南北朝时“苦尾”无釉,尾垂直,尖向内卷,外部雕有鳍。很明显,只突出了怪物的尾巴。晚唐以后,蚋尾逐渐演变为兽形吻,材质也从裸陶变为釉陶。

唐代辽吻多为出土文物,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唐代清宫遗址出土的三色辽吻。这件物品是一件遗物,长50厘米,高60厘米,厚25厘米。它是用红陶制成的,釉色以绿色和褐色为主。内空窄,底宽。在吻的两侧,采用模压和手工雕刻相结合的方式。它的嘴宽如盆,獠牙锋利,眼睛凸出,面目狰狞,还有一条腾云驾雾的双龙图案。唐代兽首的造型影响深远,后世以此为基础。

宋代的辽吻多见于画中,辽金时期的仍有实物存在。当时根据建筑物件的多少,亲吻的大小也不尽相同。小的可以一次烧成型,大的需要多片拼接。现存于山西大同上华严寺大雄宝殿顶部的辽金吻,由八块玻璃组成。高4.5米,上部宽2.6米,下部宽2.8米,中部窄2米,厚0.68米。此吻造型精致,栩栩如生,呈口吞脊,尾端前伸之状。吻体鳞片细微,耳后有脚。这个吻比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吻还高,是现存最高的吻。

与以前的形式相比,明代辽吻的形制更加复杂多变,辽吻的形制逐渐成为我们今天所见的主导型。明代辽吻上部向内弯曲后向下卷曲,辽吻上雕有龙麟,栩栩如生。在明朝,一些辽亲的背上插着一把剑,据说是为了防止他们“逃跑”。

在清代,亲吻的样式最为丰富,相关的礼仪制度也尤为复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一份清朝15年负责寿皇殿工程的内务府奏折,其中详细记录了清朝皇室迎亲定亲的仪式。正文:“其吻之日,吻上用了两对金银花,两对红绸。前面立着一对龙旗御杖,和声部奏得欢……”清人对接吻的重视可见一斑。

偶尔看到这种古董拍。

明清辽吻多为实心釉料,有一定的存世量,属于古玩珍品和民间收藏。2013年10月,香港保利拍到一对明代琉璃蟠龙吻。这对kiss高1.4米多,由三部分组成,分别烘烤,然后粘合在一起。这对辽吻是典型的明朝“龙生九子”式,双龙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就像张开嘴要吞下脊骨一样。细看,这一对吻生动细腻,包括了龙身体的各个部位。两个吻的尾巴如龙,弯弯曲曲,只有两张嘴开合,形象生动。细看,桂圆硕大,鼓鼓的;龙的鼻子高,表示嗅觉敏锐;龙口大张,露出长长的舌头和锋利的龙牙;龙耳飘至后脑勺,龙耳两侧有鬃毛卷曲,雕成卷曲的草纹;龙雕必须清晰可见;龙的尾巴向上卷,然后向内,像一朵圆盘花。这对雕花辽吻极其逼真,艺术表现力极强,是不可多得的辽吻民间佳作。

中国的传统建筑精美绝伦,每一个构件都可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吻具有象征性、艺术性和实用性,是中国建筑史上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宗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2401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