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份的世界经济坐标(世界经济发展地图)

这似乎是最不寻常和不平凡的,它很容易,但很难实现。重要的一年,船在中流,写下不平凡的一页。

中国省份的世界经济坐标(世界经济发展地图)

今年以来,百年变局和百年疫情交织,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全球发展遭遇严重挫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加复杂多变。

中流砥柱,千里之行。在发展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帷幄,举旗呐喊:“我们有信心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争取今年我国经济发展达到更好水平。”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我们抗灾促弱苗,抢抓农时,夺取夏粮丰收;畅通流通,降低税费,保护主体,稳定经济市场。

勤勤恳恳,稳步前进。我们抗疫情、稳就业、保供应、保价格,守住民生底线;强化链条,增加后劲,不断创新,牢牢把握中国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和科学为指导,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百战百胜,实干者为先;打到中流击水,勇者胜。中国这艘巨轮,正乘风破浪,无惧风浪,挺立潮头。

稳扎稳打,稳步前进-

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经济企稳回升。

把2022年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标为月度曲线,是一次惊心动魄的V型反转。

1、2月开局良好,经济数据释放积极信号;3月份,国内疫情反弹、乌克兰危机等突发因素影响骤然加大,经济运行出现波动;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回落,就业、工业生产、用电量、货运等指标明显回落。在某些方面,困难比疫情严重冲击的2020年还要大。

“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把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们应该防止疫情,稳定经济,确保安全发展.”站在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协调的关键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预防疫情,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应该是第一位的。

坚持人和生命至上,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最好暂时影响一点经济发展,不能伤害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尤其是要保护好老人和孩子。”截至7月20日,全国60岁以上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人数已超过2.36亿,其中超过2.23亿人完成了全程接种。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分别占老年人口的89.45%和84.5%。

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各地各部门要严格细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深圳实行分区管理,快速开展核酸检测;吉林严格落实“四早”措施,推动实现社会出清;25个省的5万多名医护人员和军队医疗队员赶赴上海;北京已经深入挖掘风险点,并以最快的速度阻断了疫情传播链…截至8月2日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29802例,死亡5226人。中国是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

稳定经济,宏观政策要推进和持续,微观措施要快、准、有力。

支持更有力,帮助更解渴。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增长18%,增幅为近年来最高;截至7月20日,全国新增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总额超过3万亿元,其中增值税退税20005亿元退至纳税人账户,是去年退税规模的3倍多;上半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比上年同期多增6329亿元。三种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流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政策“组合拳”更努力形成合力。

救济更全面,执行更高效。对餐饮、零售等贫困行业5家企业和其他行业17家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中小企业失业保险稳定返还比例最高为90%,大企业最高为50%;调动人员和物资赶赴疫情严重地区,建立“白名单”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加大信贷资源向疫情严重地区倾斜;开展涉企“三乱”问题专项整治…政策是“及时雨”,快享受,不用申请就能享受。

随着稳定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生效,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5%,其中二季度增长0.4%,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稳中有进。

看主要指标,经济底盘扎实。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远低于欧美国家。6月份,城市调查失业率连续第二个月下降至5.5%。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3%,快于经济增速。

看重点领域,市场信心加速。6月份,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多项经济指标明显好转,上海经济总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4.3%。第二季度,31个省份中有26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增长。1-5月,全国新增市场主体1151.4万户,在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实现正增长。我们经受住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严峻的疫情防控考验,企业期待持续改进。

看内生动力,创新驱动持续向好。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2%,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4.1个百分点;15.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项创新“小巨人”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33.4万件,同比增长23.4%;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新建筑“绿化”已超过90%,充满高质量发展动力。

“不求容易的事,就能成功;不避难,就入。”回顾过去半年,面对内外阶段性、突发性因素的冲击,中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企稳回升。这有力地证明,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充满活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前进中的风险考验。

化危机为机遇,赢得机遇-

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做好准备,是国家的通行之道。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特别是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剧。

深刻洞察时代大势,准确把握历史大势,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坚持发展和安全统筹兼顾,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抗灾夺农,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粮食安全是“全国之最”。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今年的全国人大“派团”,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讲:“我反复强调,吃饭多不吃饭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一个战略问题。”

4月10日,海南三亚亚洲湾种子实验室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6月8日,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望着一望无际的田野,总书记思绪万千:“民以食为天。要推进农业现代化,我们既要依靠中国的农业专家,也要依靠中国的农民。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各地区各部门牢牢守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克服疫情蔓延、农资价格上涨等困难,以超常规、超强度推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为稳定粮食生产,中央财政安排了60多亿元夏粮小麦补贴资金,促进稳产高产,并提高了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

抓弱转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今年累计派人进村到户62.4万人,推动1.1亿亩晚播小麦、小麦肥料和冬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机械化收割。今年夏收期间,全国投入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超过65万台,日收割面积连续13天超过1000万亩。

紧紧握住戒指,天道酬勤助丰收。今年我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948亿斤,创历史新高,全国优质专用小麦比重达到38.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当前,各地各部门都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藏粮于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上半年,高标准农田建成开工7377万亩。实施“科技藏粮”,不断改善农机装备条件,小麦收获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扎实开展种业振兴,首次审定一批绿色、专用、耐盐小麦品种,更加牢固地夯实大国粮仓基础。

——增加产出,促进转型,确保能源安全清洁供应。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特别是供电和供热,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

他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确立后突破,统筹兼顾,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以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为前提”;我到山西看望基层干部群众时强调,“富煤贫油气是我国国情,要巩固国内能源生产基础,确保煤炭供应安全”;在与“深海一号”作业平台连线时,他强调“要努力用自己的设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的思想在这里。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各地区各部门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多措并举保障市场供应,使能源生产稳步增长。

从当前形势看,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能源价格稳定效果已经显现。今年以来,煤炭供应安全,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大,电力供应得到有效保障。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煤炭产量21.94亿吨,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超过1亿吨,天然气产量1096亿立方米。截至6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4.4亿千瓦,燃气发电峰值出力明显增加。目前,我国居民用电、用气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与美欧等经济体电、气价格大幅上涨形成鲜明对比。

着眼长远,促进能源供应结构优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今年以来,我国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首批以沙漠、戈壁、沙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全部开工;优化电网调度,促进风电、太阳能发电满负荷、用尽能。上半年,清洁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2.8%。目前,以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为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基本形成,绿色发展的大动脉生机勃勃、强劲有力。

——确保畅通,加强研发,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是构建新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产业链和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一个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全国一盘棋,保障交通物流畅通,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防疫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行。

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以交通物流畅通为重点,保障市场主体运行;着力锻造长板补短板,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行业综合竞争力。

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加强后勤保障。督促各地严格落实核酸不劝导、不等待、不复检、不超重政策要求;设立“非接触式”物流中转站点;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车辆贷款本息延期偿还等政策。,已经生效…6月24日,全国公路货车流量达748万辆,较2019年同期增长18.3%。产业链供应链顺畅,配套良好。

狠抓短板,着力弘扬优势,抓住转型升级机遇。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新型显示、智能光伏、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培育专业化、新型“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盟,努力攻克“瓶颈”技术和产品…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6.2个百分点,产业链供应链改造升级,基础雄厚。

“千难万险,不费吹灰之力。”回顾过去半年,中国经济在一次次考验中成长。这有力地证明,只要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准确认识变化、科学应对变化、积极求变,我们就一定能够抓住历史机遇、赢得发展先机。

改革不止步,开放不止步——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市场规模巨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从未遇到过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延缓甚至中断。”

今年以来,“三重压力”叠加意料之外的变化,挑战前所未有。越是在发展压力下,越要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危机中孕育机遇,在变化中开创新局面。

——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关键在于畅通经济流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自力更生,疏通国内流通,才能任凭国际风云变幻,始终生机勃勃地生存和发展。”

从完善顶层设计开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意见》发布,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变强;完成反垄断法修订,8月1日起施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向社会公布,全面推动形成现代流通发展新优势……今年以来,加强规划、推进改革、畅通经济流通的“施工图”更加清晰。

以钉钉子的精神前进。川藏铁路建设稳步推进,沿江沿海、广州深圳等重点路段等一批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东算西算”项目正式全面启动,数据中心规模达到54万标准机架;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建5G基站42.9万个,5G基站占移动基站总数的17.9%,比去年年底提高3.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疏堵、补短板、平滑经济周期的“任务清单”更加清晰。

——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实现高水平自力更生是最本质的特征。

科学技术的自力更生是一个国家繁荣和安全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看,新的举国体制显示了它的优势。北京冬奥会26个比赛场馆全部使用“绿色电力”,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所有场馆100%绿色供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产,中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居世界首位…今年以来,自主创新成果更加丰硕饱满。

听,自主创新引擎怒吼中国。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引进人才的体制和机制日趋完善。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为科研人员减轻了负担。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加快,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发展壮大…今年以来,国家创新体系更加高效顺畅。

——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遇到了许多外部风险,最终我们可以通过做好自己的事情,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来扭转局面。”

放眼茫茫大漠,和田至若羌铁路通车,结束了新疆洛浦、策勒、于田、民丰、且末等地没有火车的历史,和田地区人民出疆路程缩短了1000多公里。

俯瞰长江,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建成投运,全长2080公里。四川水电“闪”到江苏只需要7毫秒,一年输送的清洁电能相当于南京半年的用电量。

利近期,利长远,有序推进重大项目。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增速比1-5月加快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上半年投资发挥关键作用,基础设施建设“重任在肩”。

帮助恢复,挖掘潜力,促进消费。浙江省金华市推出总价值1亿元的金华文旅(暑期)券,福建省安溪县落实新能源汽车配套优惠政策,一个月减免购置税138万余元…一系列促进消费的“组合拳”持续发力。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增长3.1%。上半年,我们巩固了消费的基础作用,升级消费拔得头筹。

——新的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今年1月17日,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掷地有声地说,“无论国际形势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将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南海之滨,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海口举行,总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比首届增加25%;

在西北,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中欧班列跑出了合作共赢的加速度。上半年,新疆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约2.5倍,超过去年全年规模;

辽宁省铁西区华晨宝马利达工厂的生产线上,机器人挥舞着巨大的手臂,总投资150亿元,是宝马在中国最大的单笔投资;

早早锁定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的新西兰新西兰乳品公司,将借助该平台推出新产品。该公司全球R&D总经理罗伊展示了数据,鲜奶在中国的销量从每周3000瓶跃升至最高的每周8万瓶,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前的26倍。“我们的牛奶销售业绩是中国高度开放的生动证明。今年投入中国市场的高端牧场奶源将增加50%。”

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9.4%,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7.4%。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磁力持续释放。

“充满活力和变革,日工努力追求新事物.”回顾过去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这有力地证明了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但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完全可以化危为机,依靠顽强拼搏,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坚定信心,直面困难-

增强历史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情。

重要的一年,时间过半,刘中砰,“中国”号巨轮能否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7月25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综合看,我国发展仍具备许多战略有利条件。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充满活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认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防疫、经济企稳、安全发展要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着力稳定就业和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取得最好成效。

一个世纪的变革和一个世纪的流行病交织在一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罕见的压力历史。但是,时代和潮流在我们这边,中国发展仍然具备“五大战略有利条件”。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风雨兼程,坚定不移。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

回首半年十年,跨过险滩,突破重重困难,我们能够尽可能轻松地承担风险,从容面对挑战,创造一个将载入史册的人间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全党的掌舵人,是以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科学指导。

汲取过去十年的经验,看到未来:党中央的权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危难之际的根本支撑,也是中国经济转危为机、乘风破浪的根本支撑。正如墨西哥学者、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海因茨·迪特里希所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先进性,执政党的素质是中国成功的关键因素”。

——凭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明显优势,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

回顾过去十年,历经磨难:抗击疫情、抗击洪峰、抗击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定经济、促进发展、转危为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

回顾半年来的大考:我们成功举办了一届简单、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展现了自信、包容、开放的大国形象;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了大上海保卫战。疫情防控经受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率,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总结过去十年,展望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实施能力,为我们战胜困难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

——有持续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和积累,面对困难充满信心。

自信来源于实力。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从“嫦娥”落月,“蛟龙”深潜到“复兴”率先,我们建成了世界上最快的铁路、最长的桥梁、最繁忙的港口,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到第12位。加快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公平、更可持续、更安全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当今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14万亿元,是2012年的两倍多;总体来看,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中国经济是大海,不是小池塘。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海还在!

十年经验,放眼未来: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在破解难题中增强了活力,在缩小差距中种下了优势,动力强劲,潜力充分。

——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致力于互帮互助。

这就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中国。大山深处的云南公山独龙族,告别天梯,路通农村,全家脱贫,“直通民族”跨越千年;湘西十八洞村苗寨,家家有自来水,家家有新产业……抢着攻关,不让一个人掉队。“马上办,努力干”,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光明。

这是一个宁静而繁荣的中国。移动“秒付”,让国人率先“一部手机走向世界”;家庭医生,让村民有了“健康管家”;我们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2021年,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将提高到78.2岁…“抓铁留痕,踩石留痕”,努力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有质量了。

汲取过去十年的经验,洞察未来:通过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我们不仅书写了,而且将继续书写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以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勇敢顽强。

“飞天梦永不减肥,科学梦张力无限。”这是航天员王亚平深情的告白。这半年,神舟十三号平安回家,神舟十四号再次探天,中华民族在广阔的世界里划出了新的坐标。

“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站在领奖台上,竭尽全力,付出一切,死而无憾。”这是张贵梅老师的无悔誓言。她带病扎根边疆山区,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让成千上万的贫困女孩用知识改变了命运。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这是西藏紫龙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和杨总姐姐程彻的爱情。几十年来,卓嘎和杨总姐妹到边境放牧巡逻,走过的每一条路都挂满国旗,兑现了“哪怕再累再苦也要守住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的庄严承诺。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长城是用砖块和碎石筑成的。它是由伟大的建党精神滋养的。中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信心比以前更加坚定[/k0/],党心、军心、民心振奋。

汲取过去十年的经验,洞察未来:继续发扬历史首创精神,增强历史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情。任何风暴都阻挡不了中国这艘巨轮驶向更加光明美好的彼岸。

*** ***

我们所有的成就都是党和人民取得的。

靠顽强拼搏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最根本的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立足于自己,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实践证明,围绕明确目标形成的团结是最坚强的团结,基于紧密团结的斗争是最有力的斗争。

时间证明,我们通过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要靠团结奋斗开辟光明的未来。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战斗意志,增强战斗技能,以正确的战略应对形势,培育新机器,开启新机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努力取得最好成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20大胜利!(记者鲁亚楠邱超逸丁一婷常勤)

来源: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1961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