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补贴最新政策2022(独生子女陪护假)

每天培养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

独生子女补贴最新政策2022(独生子女陪护假)

当今社会,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就业,而面试官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是独生子女吗?

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因为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独生子女就是娇生惯养,自私自利。虽然是刻板印象,但确实反映了独生子女的一个普遍现象:长期溺爱后形成的利己主义。自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开放以来,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话题一直备受争议。目前中国独生子女数量接近2亿,他们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童年有多幸福,成年后就有多苦。

现在很多00、90后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也就是说他们从小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下长大。溺爱没有错,但是过分溺爱就会变成溺爱。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其实内心很脆弱,表面不讲道理,坚强,只是为了赢得别人更多的关注。

成熟的父母都知道,温室里的花朵长大后是无法独自承担风险的,所以在孩子不可理喻的时候,他们会懂得拒绝。我们可以从武志红的作品中了解为什么家庭会伤害人。

按照传统心理学的说法,溺爱就是给孩子太多的爱。而我们可以从这本书里了解到,溺爱恰好是因为“爱的缺失”。每个人内心都有两个“我”,一个是内心的“父母& # 34;,一个是内部& # 34;儿童& # 34;。

前者是对现有父母的理想化。当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内心的“父母”就发挥作用了,这种理想化的“父母”就变成了我们自己。内心的“孩子”是我们对童年的理想化,一些童年不快乐的孩子会通过内心的“孩子”来弥补内心的不足。

尤其是有了孩子,我们把内心的“孩子”投射到孩子身上。这就是问题出现的时候。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往往和我们小时候不一样。

但是,溺爱的父母会把内心的孩子“投射”得太多,毫无节制地满足自己对的东西,对自己真正的需求充耳不闻。那么,为什么我们哄孩子,他们还是坐在地板上,哭着,发出无理取闹的声音?

我们内心的“孩子”太缺爱了,没办法把这份爱给孩子,只能宠着。真爱和溺爱的区别在于,真爱是在充分了解孩子后给予的爱,而溺爱是自以为是。总是溺爱带来明显的快乐。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包办父母,比如林的家庭就在一部热播的高考剧之前,而林也是独生子女。她妈妈是典型的包办父母,什么都要为独生女着想。

在学校,不给林一个“独立空的房间”。林吐槽,“你能不能有点自己的生活,好像你的世界里除了我就没有别的了?”王盛楠的教育理念很明确,就是“妈妈觉得一切对你好的都是对的”林对她的母亲是相当宽容的,因为她有一个非常睿智的。不然我想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不发疯也能完成。

还有一种父母叫“讨好型人格”父母,这些人教育出来的孩子一般也是“讨好型人格”。尤其是独生子女,完美地继承了父母取悦他人的方法。没有兄弟姐妹,他们的人际关系会变得更差。

同样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真的很苦。在被安排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可能不讲道理,自私,讨厌,但至少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在谄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外人总说:“你看你爸妈多爱你。你怎么还这么忘恩负义?”

他们也是这么想的,会觉得矫情,会觉得自己的错。这种负罪感也会加深他们的自卑感。生活中的松子被抛弃的松子是典型的逢迎型人格。他一生都在取悦他人。最后,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取悦I型人格的孩子,从来没有面对过自己真正的内心需求。他们确实是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但这种爱是假的。他们从来没有被好好爱过,因为他们的父母往往没有“自我”,这也决定了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无法形成“自我”,没有独立的自我又怎么能给予别人爱。

被宠坏的孩子缺乏爱,如果他们的真实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会在成年后疯狂地弥补。包办父母带大的孩子,会越来越娇惯,越来越自私。就算他们学业有成,表面上成熟懂事,也不过是背了一层造诣而已。没错,他们还是自私的。

但是,有逢迎性格的父母带大的孩子,往往是在迎合别人,却违背了自己的本能。这种自私会带入到亲密关系中,他们对外国人有多好,对亲密的恋人朋友就有多恶毒。这种冷漠无情,永远是留给最爱的人。

童年有多“幸福”,长大后就会有多“苦”。这里的幸福是有引号的,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幸福而已。那些童年真正快乐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父母重视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当孩子哭的时候,别理他。真的对吗?如果孩子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真的能让他变强吗?

每个人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我不是说这种方式是错误的。只是我们要认真了解孩子的需求,给他们想要的爱。当然,这很难。如果我们在童年都遭受了严重的情感忽视,那么我们也会在成年后将这种忽视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代际遗传,是指父母有意(或无意)将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传递给子女,以至于在某些情况下,子女表现出与父母相似的行为或思维方式。在亲密关系中,如果爱是可以互相分享的,那么痛苦也是,这也是爱的一种方式,我们所承受的痛苦会不自觉的带给下一代。

当然,代际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拯救自己,治愈童年的伤痛,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希望从现在开始的独生子女有独立面对问题的勇气,获得真正的幸福。

-结尾-

作者|汤米

编辑|正面和背面黑白

第一心理写作群|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空

参考资料:索尔斯·JF,埃姆德恩,坎波斯·JJ,克林纳特医学博士。物质情绪信号:对一岁儿童视觉悬崖行为的影响。发展心理学。1985;21:195– 200.10.1037/0012-1649.21.1.195

微信官方账号:第一心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1619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