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通商投资集团闫宇(新通商投资集团徐付超)

我们经常在各种财经新闻中听到“影子银行”这个词,但很少有人认为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其实只要你买过非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你就参与了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

新通商投资集团闫宇(新通商投资集团徐付超)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

所谓影子银行,是指那些具有银行信用扩张能力,但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金融活动,就像“银行的影子”一样。影子银行是金融机构与监管博弈的产物。

在中国,作为唯一获准吸收居民存款的机构,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中国300多万亿的金融资产总额中,银行资产占了90%以上。在国家的严格监管下。比如中国的银行业和证券业是分业经营的,不允许银行业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比如银行资金的投向受制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目标,受到严格限制。房地产被调控的时候,银行贷款是不允许流向房地产行业的。此外,银行放贷规模也受到控制。此前,商业银行必须遵守75%的贷存比限制。虽然现在已经取消了这个规定,但是国家对信贷额度的其他行政控制还是很严格的。

但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作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本能。所以银行想贷款给什么行业赚钱就贷款给什么行业。市场环境好的时候,银行有扩大信贷规模的冲动。证券市场繁荣的时候,银行也想分一杯羹。换句话说,商业银行与监管之间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如证券、信托、基金等。与银行相比,它们在筹资方面较为薄弱,但监管相对宽松。所以银行和这些金融机构一拍即合,“我出钱,你出力”——银行通过与证券、信托、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绕开金融监管。,并将资金投向最赚钱的行业和市场,开展一些“类似银行”的金融业务。这些业务或多或少具有银行信用扩张的功能,但在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形成了所谓的影子银行。

银行和信托的“银信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10年中国经济过热,房地产市场沸沸扬扬。为了给经济踩刹车,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国家开始限制商业银行向房地产行业放贷。但对于银行来说,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利润丰厚,风险依然较低,就如同“唐僧肉”的存在。我该怎么办?曲线救国。信托公司没有严格的监管限制,所以银行和信托合作做信托贷款,然后发行以底层资产为信托贷款的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吸收大量资金,再把这些钱通过信托公司的渠道投资到当时最火最赚钱的房地产和基建项目上。由于项目收益高,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很可观,但“不保本”。这是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

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只是渠道。

国内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银行产品是无风险的。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华夏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等大银行都出现了违约。

以华夏银行的“钟鼎财富”系列理财产品为例。这款理财产品的背后,其实是河南新通商投资集团主导的股权融资计划,华夏银行只是作为一个销售渠道来募集资金。项目投资门槛50万元,承诺年化收益率高达11%~13%,是当时存款基准利率的3倍多。有了华夏银行的信用背书,这款产品迅速融资1.6亿元。但由于经济不景气,公司破产,公司人去楼空空,募集的资金也消失了。购买该产品的银行客户累计亏损达1亿元。换句话说,购买钟鼎财富的投资者认为他们在购买银行信贷,但他们实际上是在购买一个高风险的股权融资计划。银行只是“渠道”。

这些企业之所以找银行作为渠道,一方面是因为监管要求,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股票、债券、投资基金、证券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另一方面,银行天生销售渠道广,信用好,融资容易。对于通过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银行收取1%至2%的通道费,对理财产品的安全性没有监管义务。如果融资计划失败,银行不负责保本。

当经济上升时,一切看起来都很美,但一旦经济下降,这些项目就难以为继或遭受巨大损失。认为银行产品刚刚赎回的人,只能自认倒霉。在这种模式下,银行实际上充当了其他金融机构项目贷款的“通道”,拉长了资金使用链条,隐瞒了资金的最终用途,从而绕过监管。这些“类影子银行业务”是影子银行,所以是监管不允许的。

除了银行和信托公司的合作,银行(黄金)和银行(证券)都有过类似的理财实践。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贷款需求减少,资金开始流向证券市场。股票和债券市场分别出现了一波牛市。这时,银行资金有再次流向证券市场的冲动。但根据监管要求,银行业不允许投资证券市场。于是,银行开始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合作,推出银债、银基等理财产品。类似于银行和信托公司合作的模式,银行募集资金后,以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为渠道,将资金投放到证券市场,推高了金融资产的价格。这就是监管部门此后一直在批评的:“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转移空”。更重要的是,为了逃避监管,很多金融产品会设计得很复杂,中间嵌套很多层,高杠杆,风险很大,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高风险的影子银行,让监管密不透风。这些问题使得监管部门决心开始整顿市场。自2017年4月以来,国家连续发布文件,要求金融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截至2019年,这些银基、银债的影子银行产品已经被“剥离”得体无完肤。这两年各种金融产品的爆发,和前期影子银行的快速扩张,以及近期的去杠杆有一定关系。

整体来看,影子银行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之间的猫捉老鼠游戏。这些金融产品一方面会促使资本流向投资效率更高的地方,提高全社会的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这些金融产品为了规避监管,会设计复杂的中间通道,导致监管的不可穿透,对底层资产质量缺乏监管,容易引发风险,给普通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那么,普通人如何判断某一款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程度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技术和策略。

第一,不要太在意银行头衔,要关注理财产品的投向。密切关注产品说明书中的“产品定位”是否清晰安全。如果理财产品投向现金贷、消费贷、小贷,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要非常谨慎。

第二,避免“银行代销”理财产品。银行代销就是银行充当销售渠道,中间信息不对称太大,难以把握。

第三,关注募捐者的信息,避开那些“名气大,头衔多,但缺乏具体经营业绩细节”的募捐者。比如“中国好声音佛山演唱会基金”和“中国好声音”节目组没有任何关系。

思考问题

你认为影子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1460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