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什维克是什么意思?(优秀的布尔什维克是什么意思)

来自:历史博主

布尔什维克是什么意思?(优秀的布尔什维克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是1927年底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一个松散的中国留学生团体,不是一个派别,而是对一个特定人群的称呼。

王明(1904年5月23日至1974年3月27日)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故事在历史上广为流传。据说这二十九个人是当时中国最“正宗”的马克思主义者。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要了解“二八半布尔什维克”的故事,必须从中山大学的学习生活说起。

上世纪20年代,中山大学是中国革命精英的聚集地。为了保证中国革命的胜利,苏联政府不仅在政治上给予中国留学生优惠待遇,在生活上也给予特殊照顾。中国的学生不仅可以吃到特制的白面包、肉、黄油、香肠等。每天,还要住在豪华的豪宅里。要知道,那时候的苏联并不富裕,连普通人都靠黑面包生活。这种生活不能说是过剩。

但是在这样优秀的条件下,中国学生与学校发生了冲突和纠纷。一是因为当时中山大学的领导官僚习气太重,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动不动就批评反对者。第二,苏联特殊的政治环境,托洛茨基主义肆虐的时候,逐渐蔓延到高等院校。

由于学校在处理“江浙同乡会”和“批判托派”问题上的粗暴作风,引起了大批留苏学生的反弹。在这样的背景下,1929年暑假,留苏学生在黑海疗养院进行了一场大辩论。争论的主要焦点是支持学校里的支部还是支持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无论你支持哪一方,也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失败。

秦邦宪(1907 ~ 1946年)

1929年10月,中山大学分校召开师生例会。会议围绕上述焦点展开激烈辩论。大会结束后,以王明、博古等人为代表的学生支持学校办分校,但遭到大多数学生的反对。在10天的大会上,各派人士纷纷上台发表意见,互相攻击,甚至走向武力镇压的局面。

分局认为自己执行了“100%布尔什维克”路线,而广大团员则认为分局问题很大,不仅官僚主义,而且腐败。后来根据经验,以王明等人为首的分局想推翻中共代表团,特别是瞿秋白、邓中夏等领导。

陈昌浩(1906年8月至1967年7月30日)

由于意见分歧很大,学校不得不投票表决。大会最后一天上午,该校团支部向大会提交了解散团支部的议案。500多名学生大部分投了反对票,只有29人举手赞成。这29人后来被称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当然,这种说法是轻蔑的,也就是所谓的“真正的革命者”。

至于“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成员,现在流行的说法是盛岳。他们是:王明、博古()、张闻天(罗敷)、王稼祥、盛忠良、沈泽民、陈昌浩、张、何子舒、何克全(凯丰)、杨、夏、、王、、王、王运城、朱阿根、朱顺子、孙继民、杜佐。其中,许以信因为年纪小,态度不坚定,又是团员,被称为“半个”。

后来,随着国际革命形势的变化,王明在共产国际主席米芾的帮助下,在中山大学公开整肃党,残酷镇压反对支局的学生。在此期间,许多中国留学生遭到诬陷和迫害,有些人甚至被秘密谋杀。

与那些受迫害的中国留学生相比,所谓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随着形势的变化,个人命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革命斗争中,有人壮烈牺牲,有人成为汉奸,有人站在王明的对立面。谁能想到,当初还是“革命者”的盛忠良,最终会叛变?这大概就是历史的残酷吧!

历史和人们开了一个玩笑。当初冷嘲热讽提出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原来是王明之流标榜自己的代名词。这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历史表象下苦难的辉煌在于了解真相的纯真!

(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1383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