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是什么性质单位工资多少(规划设计院是什么性质单位)

背景介绍2010年硕士毕业,工作10多年了。一直在西部地区某省级建筑工程设计院从事规划设计工作。单位性质原本是100%国企,最近两年重组上市,成为国家控股上市公

背景介绍

2010年硕士毕业,工作10多年了。一直在西部地区某省级建筑工程设计院从事规划设计工作。单位性质原本是100%国企,最近两年重组上市,成为国家控股上市公司。

因为属于技术人员相对密集的企业,员工收入应该说还可以,比本地人高。

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绘制、计算和撰写与工程项目相关的报告。从刚毕业进公司的菜鸟小白,到五年后最基层的部门副主管。

设计院是什么性质单位(甲级设计院工资一般多少)

从那以后,工作和职位没有变化。可惜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说他们已经被排除在后备领导干部的提拔名单之外了。

虽然我是芝麻大小的官职,但是按照我们医院的一贯传统,日常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少,还是以前面提到的绘图、计算、写报告等技术工作为主。可以说我从来没有脱离过苦的基层技术工作,离真正的管理领导还有一段距离。

设计院重组前的收入分配模式

我所在的设计院改制前,当时是100%的国企,整个行业竞争并不激烈,设计院整体经营压力不大,领导层扩大营业收入和利润的积极性也不高。现阶段整个公司处于上下层员工收入不错,日常工作量一般的状态。

当时医院所有员工的收入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基本工资,数额不大,基本参照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结合略有不同的岗位、职务、职称。公司领导和基层员工的这部分收入差距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第二部分是绩效奖金收入,占大头。

因为公司是公有制经济下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一直强调按劳分配。

对于基层工人,要求统计个人图纸的数量,计算书和报告的页数等。每个月,然后所在部门领导根据每个工作内容乘以难度、复杂程度、紧急程度等因素,最后汇总成个人工作量。

在确定每个部门领导的工作量时,先取所在部门所有员工的平均工作量,再由上级部门领导和部门员工进行评分,形成一个展开系数,再乘以部门的平均工作量。最后得出部门领导的工作量,再和部门所有员工的工作量汇总,形成整个部门的工作量。

上一级部门也采用类似的方法,形成部门领导和整个部门的工作量。公司高层领导,同样的方法,根据每个领导分管部门的平均工作量,乘以打分后的展开系数,得到公司领导的工作量。

在公司层面,每年先从当年的营业收入中确定整个公司的总绩效奖金,再根据各个项目的支付情况分配到各个部门。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避免部门之间的人均绩效差距过大,会朝着更加平均的方向进行一些调整。

最后分配给各部门的绩效总量,根据每个员工的工作量占部门总工作量的比例,确定每个员工的绩效量。

由于我所在设计院的历史传统,上面提到的用来确定领导工作量的膨胀系数并不高,一般只在1.5到2之间,这就导致了一个基层员工或部门领导的业绩超过部门领导甚至公司领导的现象。

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可以说有大吃大喝的嫌疑,领导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但是普通工人的积极性还不错,热衷于学习技术的人很多,普通工人对升职的追求也不强烈。

设计院现行收入分配模式

我院重组上市后,薪酬制度进行了改革,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也已完成。

同时,整个行业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上市公司对营收和利润的要求骤然提高,管理人员的级别和数量大幅增加。

在公司员工平均收入基本维持的情况下,基层员工每天的工作量增加更多。此时公司员工的收入构成,除股权激励外,仍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构成,但其本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基本工资部分,职务级别之间的差距被拉大了。基层劳动者还是参照城市最低工资标准,级别之间差距拉大到倍数关系。

在绩效奖金部分,虽然分配方式与原来基本相同,但进一步增加了膨胀系数、难度、复杂程度、紧急程度等因素,进一步增强了各级领导的话语权。

在基层工人的工作量统计中,个人图纸数量、计算单和报告数量等直观数据的权重下降,而直接领导的可调权重上升。工作级别之间的绩效差距扩大到更大的倍数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至少薪酬分配制度已经呈现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面貌。

目前的收入分配方式有一个明显的有益效果,就是极大地调动了各级领导的工作积极性。

从上市公司来看,企业各项经营指标稳步上升,形态优良。

但从基层来看,普通基层工作者收入基本不变甚至略有下降,工作节奏加快,强度更高,工作量增加更多。

基层工人的工作热情持续下降。没有多少人愿意耐心的去研究技术,不断的在苦苦应对。公司规划设计的产品质量逐渐下降,隐藏着一定的工程安全和质量隐患。

而且整个公司的官僚氛围越来越浓,技术氛围逐渐消失。唯上级马首是瞻的情况普遍存在,甚至超过了一些政府行政机关。相对于技术岗位,更便宜。那些有希望升职的人努力工作赚钱。那些升职无望的人要么筋疲力尽,要么想方设法捞钱。不幸的是,我属于后者。

在我看来,不能说设计院重组为上市公司后的分配模式一点都不好。毕竟尽管存在工程安全和质量隐患,但短期内确实有利于企业的业务发展。但从长远来看,企业这种优秀的商业形态能否持续,值得商榷。

同时基层员工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前景也不是很光明,提升岗位是唯一的希望。

对于大多数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专业技术越来越便宜,在设计院学习专业技术的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未来的收入维持现状或者陷入更糟糕的境地,可能是唯一且不可避免的事实。

当然,上面说的都是目前整个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与此同时,行业也迎来了数字化的新机遇。数字化浪潮下,设计企业将如何变革?会不会有新的生产分配方式给基层注入新的活力?我将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1382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