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巴牌坊的故事(大三巴牌坊简介)

大多数去澳门的人都会去参观当地著名的“三大巴士”牌楼。对于没去过澳门的人来说,如果看一部关于澳门风光的纪录片,“大三八”牌坊永远是影片的标志。

大三巴牌坊的故事(大三巴牌坊简介)

所以有人说,一想到“三大巴士”,就会想到澳门,“三大巴士”的牌楼无疑是澳门的地标和象征。

经过实地考察,我才知道著名的“三大公交”并不是什么特殊的牌坊建筑,实际上是一座教堂的残垣断壁,早已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

看到“大三巴”也让人联想到北京圆明园遗址的“大水法”,有几分相似。

剩下的前墙,因为看起来像内地的牌坊,所以真的被修复保存为“牌坊”。

残墙虽“残缺不全”,却是数百年前那段历史的实物见证,从中不仅可以解读出许多历史故事,还可以一窥那座著名教堂的建筑风格。

在中国人们称之为“三八”,是因为其教堂“圣保罗”的音译,因还有另一个更小的“三八子”教堂而冠上“大”字。

当然也有人说它的名字来源于粤语,因为“三八”的粤语发音听起来像“圣保罗”。

一座教堂的残墙因其文化价值和艺术含量,数百年来一直受到保护。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澳门历史名城”其他21处建筑并列。

据说300年前其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估计高达3.2万两白银。

400多年前,葡萄牙人打着“租借”的幌子入侵澳门,将天主教带到了这里。

曾经的“圣保罗教堂”是一座希腊巴洛克式建筑,金碧辉煌。由意大利耶稣会牧师设计,日本天主教工匠和中国工匠协助建造。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奠基,1637年(明崇祯十年)完工。当时,它是远东最大的天主教堂。

当时有一个修道院附属于这个教堂,它的课程包括神学和其他学科。它的规模堪比当时的欧洲大学,很多外国传教士都来这里学习。

意大利著名传教士利玛窦曾将这里的世界地图重绘为“万国地图”,带有中国标志,并赠送给明朝地方政府。葡萄牙医生戈麦斯也将疫苗接种技术从澳门传入中国内地,治愈了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

不幸的是,大三巴圣保罗教堂历经三次火灾,建成后又重建了两次。

但1835年1月26日(道光十五年)发生了一场大火,基本摧毁了圣保罗书院及其附属教堂,从此再未重建。

据史料记载,上次火灾的原因是人为的。

当时,教堂里住着一些葡萄牙军官和士兵。他们在修道院的厨房里堆了很多做饭用的柴火,由于管理不善,一天晚上引发了一场火灾。

当时正值隆冬,东西干燥,外面猛烈吹来的海风帮助火势迅速蔓延。大火烧了两个多小时,整个教堂只剩下一面前墙。

火灾后,由于残存的高25米多、用石头砌成的前墙酷似中国传统牌楼,人们对其进行了改造后将其保留下来,使其获得了新生,成为著名的“大三公交”牌楼。

世事变迁,世事变迁。历经300多年的风雨侵蚀,“大三八牌坊”像盘子一样屹立不倒,至今仍在澳门的山头上陈列得富丽堂皇。

从大三八牌坊精美的浮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最初的圣保罗教堂巧妙地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风格,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合。

沿着68级台阶爬上楼梯,展现在眼前的是“大三公交”牌楼,呈三棱锥形状。

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的圣婴雕像,以及天使和鲜花环绕的圣母玛利亚雕像,宗教氛围都十分浓郁。牌坊里各种雕像栩栩如生,每一个都蕴含着一个故事。甚至有人称之为“立体圣经”。

特别是牌坊上刻有中国的汉字,这在西方有数百年历史的教堂建筑中并不多见。

走近“大三巴”牌坊,人们会感受到时间的流逝,甚至会联想到中国近代以来的惨痛历史经历。

2019年12月,为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七子之歌》合唱团6名成员再次回到大三八牌坊演唱《七子之歌》,一时成为美谈。

“大三八”牌坊的一侧是澳门炮台遗址,又称圣保罗炮台。至今仍陈列着几十门大小不同、口径各异的老式铸铁大炮。

澳门堡垒建于1617年(明神宗统治时期)。最初主要用来防御海盗,后来改成了军事设施。1622年,荷兰人企图入侵,要塞山上的大炮开始轰鸣,最终击退了荷兰人。

真心感谢看了《掌中春秋》。如果喜欢,可以点击“订阅”或者“关注”。我们一起欣赏历史趣闻,一起追忆往事……(免责声明:本文参考文献和插图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1194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