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什么日子吗(每年的8月15日是什么日子)

编辑评论/注释

8月15日是什么日子吗(每年的8月15日是什么日子)

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刺耳的警报声再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声响起;这一天,一个又一个英雄的事迹再次响彻神州大地。

拜吾国,山河安;逝者已矣,生者奋进。中华民族是英雄的民族,也是崇尚英雄的民族。捍卫英雄儿女的名誉,既是对英雄的尊重,也是对英雄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在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坚定信念,稳步前进。

岁月静好,不忘先烈。今天法治经纬版重点讲述铭记苦难历史,捍卫英烈荣誉,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丁国峰罗莎莎

近日,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幸存者艾义英、马廷宝、阮在家人的帮助下献花。他们布满皱纹的手颤抖着,指着墙上刻着的亲人的名字,诉说着85年前你将何去何从的痛苦。这是“2022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家庭祭祀”现场。

民族的创伤是国家的祭品。2022年是南京大屠杀85周年,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国家公祭日。在这一天,亿万中国人民将以国家的名义缅怀在南京大屠杀中被侵华日军杀害的同胞,铭记历史,铭记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家属追悼会、第六届国际和平步行、第六季阅读巡礼、国家公祭日“和平许愿墙”签名悼念、海内外华侨华人和平祈福会……近日,一系列活动陆续开展,缅怀这段血与火、痛与泪的民族历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岁月留痕,人心休。国家公祭日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亿万人民的心中。与此同时,全世界越来越多爱好和平的人投身于铭记这段历史。

继续传承,不忘历史。

2022年12月5日晚,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项去世,享年94岁。项生于1928年。南京沦陷后,年仅9岁的项失去了两个亲人。这段记忆已经铭刻在老人的心里。

1937年,项的哥哥项被日军俘虏,关押在煤港仓库,后被集体枪毙烧死。四象叔叔林忠也被日军杀害。在寻找亲人尸体的路上,目睹了江滩上成堆的尸体。后来,项随父母躲进宝塔桥难民区,幸免于难。

自2022年以来,朱在强、浦、王苏明、、吴和余昌祥等六位幸存者已经去世。到目前为止,中国侵华日军南京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的幸存者只有54人。

现在,那场灾难的幸存者已经80多岁了。为了传承这段“民族的悲哀”的记忆,在传承的过程中积聚前进的力量,2022年8月15日,首批13名来自10个幸存者家庭的“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接过了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的接力棒,以此来讲述那段血泪的历史真相,激励后人为世界和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中,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王苏明的女婿夏天星还自学英语向外国友人讲述这段历史,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之女常小梅撰写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生活史》,记录和讲述了父亲平凡而不平凡的一生,深刻记录了家庭的创伤和民族的痛苦。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高山的儿子李振明担任志愿评论员,向观众讲述他父亲的经历,守护历史,呼吁和平。

民间力量增添新证据。

“从今天开始,开设了慰安所。每人30分钟,费用为士官150元(1.5日元),士兵100元(1日元)。挺热闹的,一直处于爆满状态。”这是1938年1月1日日军在南京设立慰安所的相关资料,记载在《侵华日军真理报》上。这也是“慰安妇”制度正式建立后,日军在南京开设慰安所时间的最早记录。

《战地日记》详细记录了日军从1937年10月12日至1938年9月23日从日本驶往侵华战场,驻扎在上海、南京、无锡、嘉兴、镇江等地的日记,包括日军对中国守军的对待、抢劫、设立慰安所以及日军的顽强抵抗等重要内容。

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于2022年11月30日举行的《2022年新馆藏文物史料》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最新馆藏文物史料之一。这批文物的史料还包括侵华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第十一中队日志、日军“荣1644部队”照片、南京沦陷区儿童教育剧卡等。截至目前,2022年纪念馆新收藏历史文物453件(套)。

此次公布的文物史料不仅包括侵华日军作战档案,还包括侵华日军细菌实验的照片和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证据。其中,1942年日本发行的《南京沦陷后儿童教育剧证》,是日本政府对国民进行军国主义教育的有力证据。剧卡正面是关于前线战场战斗、南京陷落庆典、南京入城的漫画,背面是台湾介绍。这张戏剧卡作为儿童教育书籍,在日本大东亚文化戏剧社出版。

此次发布的不仅有今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委托日本友人大东仁先生在日本收集的51件(套)珍贵文物,还有南京民间收藏家唐凯先生收集的一批历史文物,包括1938年出版的《首都沦陷纪念册》和1938年1月6日出版的一份中文报纸《瞭望台》,该报刊登了《敌进南京后的大罢工》一文。

2022年9月1日,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家典当行的老板埃文·凯尔(Evan Kyle)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本关于二战期间日本侵华的相册,疑似含有南京大屠杀的彩色照片,引发广泛关注。11月17日,专辑捐赠给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11月16日,凯尔更新了视频,并补充道,他对自己在视频中最初的陈述可能出现的错误感到抱歉,因为后来发现相册中的一些图片可能发生在中国上海,而不是南京。

虽然这些照片是否是“南京大屠杀的新证据”还有待考证,但画册中展示的历史照片仍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据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自上世纪80年代建馆以来,共收藏国家珍贵文物6000余件。藏品来源包括发掘、私人收藏和社会捐赠。一直以来,纪念馆不断接收国内外人士捐赠的各类文物和史料,为挖掘和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说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受到了全世界珍惜历史、热爱和平的有识之士的重视。

维护国家公祭法治化。

“2018年,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启动的《南京市国家公祭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立法工作,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爱国主义写入地方性法规的重要实践……”2022年12月5日,南京市人大代表、市律协副会长刘伟在南京市鼓楼区草鞋峡丛葬地向群众宣讲普法。

当日,南京市委宣传部、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南京市司法局在这个群众安葬地联合举办了以“以法律的名义保护公祭”为主题的公众宣传活动,向公众进一步普及和宣传《条例》内容。

2018年12月13日,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条例正式实施。从此,国家公祭活动有了地方立法的支持,仪式更加规范,明确了哪些行为挑战底线,绝对不能碰。围绕国家公祭日宣传普及《条例》,也成为《条例》实施后的重要活动之一。

这部法律是江苏省第一部由人大委托律师团队起草的法律,刘伟当时就是团队成员之一。“《条例》颁布以来,通过各种访谈、宣讲,在学校平台上,进媒体直播宣讲,常态化开展多项宣传普及活动,公众认知度不断提高。”刘伟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自己很幸运参与了条例的起草。他不仅亲身了解了那段历史,还接受了更深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

南京市律协还协助市人大等相关部门,针对实地走访中发现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缺失、位置导向标识缺失、公众祭奠活动不便等问题,依据规定提出了诸多整改建议。今天,南京的17个埋葬地和两个纪念地的图片通过高德地图上传并嵌入系统。市民在高德地图上搜索埋葬地名称后,地图会自动显示埋葬地的图片,方便市民日常开展祭奠活动。

刘伟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宣传普及,在培养公众公祭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祭礼仪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今后将加大在青少年群体特别是中小学生中的普及力度,努力宣传普及《条例》规定的参加悼念活动或者参观国家公祭设施应当遵循的具体行为准则。”

一直以来,南京律师都在用实际行动捍卫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践行法律人的时代担当——

由已故江苏法德东衡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理事长、一级律师覃桢成立的南京律师援助团,自费帮助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在中日两国打官司。历时九年,终于获得中日法院的成功判决。2017年,南京市律师协会与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联合发起“维护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律师联盟”,致力于维护南京大屠杀历史,保护幸存者合法权益。

“随着条例的实施,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现象越来越少,也为网络上类似的违法行为划出了明确的‘红线’。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探索《南京境外违法行为条例》的管辖范围,最大限度地防止诋毁、否认南京大屠杀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一位法律人士表示。

来源:法治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0930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