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美术画简单(中秋节美术画简笔画)

中秋之夜当家人团聚时中秋节,又称农历新年、女儿节或团圆节,是中国汉字文化圈众多民族和国家流行的传统文化节日。除了拜月和团圆的习俗,这一轮明月还照亮了无数文人的心

中秋之夜

当家人团聚时

中秋节,又称农历新年、女儿节或团圆节,是中国汉字文化圈众多民族和国家流行的传统文化节日。除了拜月和团圆的习俗,这一轮明月还照亮了无数文人的心灵,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吟咏中秋的精美书画。

中秋节美术画(中秋节儿童画简单)

王献之(传)《中秋邮报》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魏晋时记载“余尚书镇牛啸,中秋夕与左右微服”。这篇名为《中秋》的帖子,只剩下三行二十二字:“中秋不能再比,即省如何胜何青等人之军?”虽然对断句没有共识,但表达思念的情绪在其中若隐若现。被乾隆皇帝誉为“三愿”,与王羲之的《快雪清帖》、王训的《袁波帖》并列,寓意这三帖是稀世珍宝。

闰年宋徽宗的秋月邮报

这个法帖是对中秋月亮的颂歌:“桂菜中秋分外圆,情鲜如闰。”欣赏第一个月经周期,才不会让诗人感叹第二年。万象之光长盛不衰,四花之夜助单鹃。秤明,心明,无以颂之。“诗词、散文从桂花、月亮等与中秋相关的因素中表达美好的寓意,营造出关于月夜的独特意境。对于中国传统文人来说,借物抒情是他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而宋徽宗作为一个皇帝和典型的文人也需要这种感情。此书法苍劲挺拔,韵味十足,展现了御书的华丽之美,符合诗情画意。

米芾《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

“月神”神话在唐代出现了新的内容——在嫦娥、蟾蜍、玉兔之外,月宫中又增加了吴刚,体现了唐人的浪漫情怀。米芾在《中秋诗帖》中引用了“吴刚伐桂”的典故,说吴刚如果日复一日地不停地砍伐桂树,生长迅速的桂枝一定会折断月环,从而暗示仕途常常受阻,才能无法施展。诗间有两句评语:“写三四遍,一两个字就好”和“书法难信”,体现了米芾对书法的严谨态度。

文徵明的《漫步中庭的月亮》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以文人月夜访谈录为题材的作品并不少见。这幅画是代表作品之一。图为醉后秋庭,书画家与游人赏月聊天的雅会。静谧明亮的月光,带着无限的情怀,浮现在画面上,赋予中国画新的意象内涵——贴近现实生活的善良与闲适。这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心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明代中后期,苏州发达的经济、市民阶层的崛起以及相对宽松的社会氛围,使得文人的生活更加优雅闲适,园林和家园的意象成为此时文人画的自觉主题。

骑着凤凰的仙女

《仙骑鸾图》非作者所印。这幅画的旧题和清代耿的题词都是五代周文举所作,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关于“骑凤凰”,古代有“萧史弄玉骑凤凰跨凤”的传说。后人把萧史和弄玉作为夫妻之间爱情和美好的象征,产生了许多关于骑凤仙的想象。唐代广寒宫还有“素娥骑凤凰”的传说。这幅画中的仙女骑鸾富有想象力,尤其是背后的满月,更是凸显了天庭或广寒宫的寓意。仙女回望满月的时候,她的忧郁被刻画得惟妙惟肖。仙女振翅,飞鸟飞舞,与满月形成动静对比。

张大千的《嫦娥》

嫦娥奔月的传奇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因此成为中秋节最受欢迎的民间艺术题材。嫦娥婀娜的身姿,是千百年来艺术家们一直在塑造的对象。张大千在1933年用笔墨纸砚写了嫦娥奔月,在1935年写了嫦娥。其中作品《嫦娥》署名为著名花鸟画家于非闇。画中,桂树下的嫦娥怀抱玉兔,神态从容,不仿古风,给人一种亲近感,是典型的张大千早期仕女。

齐白石的丹桂双兔

历代文学作品常以玉兔为明月,有“太阳西落,玉兔东升”之说。这幅画是齐白石的一幅罕见的兔子画。他用兔子和桂花展示了中秋节的特色。作品构图错落有致,墨色流畅,叶脉与盛开的桂花相映成趣,意在营造一种中秋的淡雅味道。

(图片来源艺术报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浙江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0917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