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it翻译(this is it歌曲)

这篇文章最早出现在皮皮电影里。

this is it翻译(this is it歌曲)

皮皮电影/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带有“范翔”的电影通常有夸大的收视率。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2009年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上映的纪录片《就是这样》。

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于2009年去世。当年10月,这部纪念他的纪录片刚刚上映,豆瓣就打出了惊人的9.5分,甚至把《肖申克的救赎》挤出了头把交椅。

MJ的粉丝评论也很夸张。

给电影分级就相当于给MJ分级,给五星评级在当时就成了“政治正确”。即使是不喜欢这部电影的粉丝也因为MJ得到了高分。

近十年过去了,粉丝们也渐渐清醒过来,这部纪录片的评分也降到了8.7。不过这个分数还是有MJ魅力的加入。

再比如去年的《神奇动物2》,首映当天大批“哈利波特迷”涌入影院,尖叫哭喊声此起彼伏。这部电影得了7.9分,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但不到一天后,随着路人粉丝陆续进入影院,它露出了本来面目,“悬崖风格”降到了7.2分。

今天小猪给大家介绍一部“范翔”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是英国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的传记电影。

这部电影于2018年10月在全球上映,收获了无数的好评和荣誉。乍一看,并不存在“名声过大”的情况。

口碑上,在豆瓣8.9分,现在只微跌至8.8分,抗跌指数加杠杆;

就票房而言,在日本、韩国、北美都拿过冠军。目前全球票房7.5亿美元,总计超过50亿人民币。这是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音乐传记片。

周期上,从2009年开始筹备拍摄。期间邀请了皇后乐队的鼓手和吉他手把关,绝不是十年磨一剑的圈钱之作。

在荣誉方面,它在去年一月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剧情片。金球奖是奥斯卡的风向标,很多资深影评人都“认定”它会获得奥斯卡!

面对这样一部“无懈可击”的电影,小猪还是要捂着锅盖说: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但离奥斯卡奖还差一点。

在分析这部电影的时候,要把《皇后》和电影本身区分开来。

让我们从皇后开始。这是一个宫殿级别的摇滚乐队,无论是在英国还是在世界乐坛,它都值得所有的赞美。

女王全能的时代是六七十年代,那时候在mainland China连听邓丽君都是“十恶不赦”的,摇滚音乐与我们完全隔绝。

崔健唱《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的时候,太阳已经在皇后区奄奄一息了。

真的是“我不生,生下来就老了”。

但即使你不熟悉Queen,你也一定听过两首歌。

一首是1994年美国世界杯主题曲《我们将摇滚你》,另一首是《我们是冠军》。

这两首歌出自Queen,至今仍在NBA、欧冠等赛场回响。他们已经忍受了几十年。

《我们将摇滚你》和《我们是冠军》代表了女王音乐创作的广度,而《波西米亚狂想曲》则代表了他们音乐的深度。

随着电影故事的展开,我们回到了1975年,当时奎因凭借热门单曲《杀手皇后》而走红。

接下来,你会迎合市场制作类似杀手皇后的单曲,还是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走自己的路?

他们选择了后者。如果说摇滚是颠覆传统的音乐,这次可以说他们要颠覆的就是摇滚。

他们将制作一部“摇滚歌剧”。

歌剧,钢琴,吉他,多轨录音,诵经,呐喊,他们来者不拒,所有的都要放进一首歌里!

这是一种极其冒险的行为,各种风格很可能成为“四不像”。

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诞生伟大的作品。

奎恩注定要走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他们想要尝试,于是波西米亚狂想曲诞生了。

且不说这首歌在当时就是异类,就算在现在的流行乐坛也是异类。

流行歌曲大多不能超过3分钟,但波西米亚狂想曲可以长达6分钟。更夸张的是,这首长歌没有副歌。就像一部没有高潮的电影,Queen完全是在挑战大众的审美!

同时,一首流行歌曲的容量是有限的,大多数人喜欢轻松愉快的类型,可以边开车边跟着唱。主唱弗雷迪为创作这首歌倾注了十年的心血。一首歌里有谋杀,有告白,有审判,有挣扎,有呐喊,东西太饱容易消化不良。

从任何角度来看,都不应该投放市场。在巨大的压力下,Queen与公司老板反目成仇,终于让这部神曲与观众见面。

然后他们成功了。这首歌连续9周高居英国单曲榜榜首,Queen凭借这首歌成为“年度乐队”。

四十三年过去了,这首歌却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吉尼斯世界纪录》将这首歌评为英国排名第一的热门单曲。

以后乐坛如果再有类似的杰作,就称之为“XX时代的波西米亚狂想曲”

王菲曾经翻唱过这首歌,她的翻唱遭到了挑剔的女王粉丝的批评。

现在,让我们听听波西米亚狂想曲,感受一下它的魔力。

第一章是咏叹调,四个乐手化身唱诗班诗人,低吟浅唱,讲述了可怜的男孩们在杀戮后无助的内心。

第二章是家书。这首歌反复以“妈妈”开头。主唱弗雷迪用温柔的话语告诉母亲自己的罪行。变得悠扬,让人落泪。钢琴间奏就像母亲的手,抚慰着孩子们受惊的心。

第三章是荒诞剧,歌剧和摇滚在这一刻完美融合。歌词反复背诵《伽利略》,情绪激昂饱满,带着几分风趣和调侃,表现了神灵对可怜孩子的审判。

第四章是传统摇滚,随着重金属的逐渐引入,浮现的是少年心中对残酷命运的挣扎,也蕴含着Queen独特的摇滚态度。

第五章是片尾曲,噪音消散,歌曲结束。少年在一番挣扎后疲惫不堪,满身疲惫迎接自己的悲剧结局。

听了整首歌,很刺激。就在现在,华语乐坛的污秽环境下,再有二十年,才能写出这样的神曲。

波西米亚狂想曲女王陷入低谷后,他们后来对巴洛特华丽风格的尝试失败了,主唱弗雷迪的变装风格也引来了争议。

乐队一度分道扬镳,短暂分开后又聚在一起,赶上了1985年的现场援助慈善演唱会。

那场演唱会聚集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牌的明星,72000人聚集在温布尔登球场。演出历时16小时,全球观众达19亿,超过奥运会规模。

其他参加节目的歌手大多只有一首歌,只有Queen唱了六首。尽管沉寂多年,但一旦站上舞台,风骚的“牙叔”又回来了。

1991年,“牙齿大叔”弗雷迪因艾滋病引发的支气管肺炎去世,享年45岁。

去世前夕,他已无法行走,但仍坚持录制专辑,对音乐的热爱让人感动。

Queen是最伟大的摇滚乐队之一,他们对音乐的贡献值得五星好评。

但是皇后不等于电影。回到电影本身,《波西米亚狂想曲》有很多遗憾。

这部电影讲的是乐队主唱弗雷迪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这没问题,但乐队其他三名成员在影片中只是简单提及,存在感太低,像三个牵线木偶。

一个有三个帮派的英雄,要把弗雷迪塑造成一个传奇,就要塑造他职业生涯中最得力的三个搭档。可惜这部片子没有做到。

这部电影的口号是:“唯一比他们的音乐更疯狂的是他的故事”。

这句话没错。弗雷迪的生活确实充满了戏剧性。

他的出生是亚裔英国人,他有大龅牙,他是双性恋。这些都是可以进一步探讨的点。

但这部电影只专注于重现弗雷迪的外貌,他的龅牙,他的腋毛,他标志性的动作都被演员拉米·马利克完美模仿。

然而大众最关心的是他的性取向,而这部电影却讳莫如深。现实中的弗雷迪其实是一个有名的夜咖,沉迷于奢华生活,他的同性丑闻当时满天飞。

也许是出于“逝者最伟大”的考虑,这部电影讲的都是他的私生活,明显被美化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因为现实中的一桩性丑闻而被解雇,但令人遗憾的是,他在拍摄时态度谨慎。

最后是弗雷迪的人生经历。电影太轻太闲,像幻灯片一样跳过了弗雷迪的一生。

从弗雷迪自告奋勇当主唱,到皇后出山,到他们创作波西米亚狂想曲,到成员不团结,再到冰释前嫌。

每个片段之间缺乏连续性,所以看百度百科视频版有一种断裂感。

除了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创作过程,其余的都比较保守平庸。

这部本来就是一张通行证的片子,被最后20分钟的演唱会表演升级了。

但这20分钟的高潮也是拜奎因所赐。导演几乎完整地再现了乐队1985年现场援助演唱会的表演片段。

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CTRL+V”级别的复制,真的让人热血沸腾。

但问题是,即使完美的复制品也是赝品。这场真正的演出已经有了蓝光DVD。我们还需要这样的假表演吗?

除了让影片的口碑更上一层楼,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分析到这里你就明白了,波西米亚狂想曲的胜利是女王的胜利,是感情的胜利,绝不是电影的胜利。

在中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奎因,这部电影涉及弗雷迪的同性恋话题,导致其缺席大陆观众。这两个原因让这部电影依然“在小圈子里狂欢”。

豆瓣电影评分4万,同期上映的《毒液》评分40万,足以说明问题。

小猪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波西米亚狂想曲》的评分会下降,最终回归真实评分。

用最后一个公式总结:音乐10分+电影6分=这部传记片8.8分!

文/皮皮电影投稿人:忍者爱吃鱼

原创文章版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0538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