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古诗翻译(唐诗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元末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进入了事业的低谷。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他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点。但实际上,白居易在江州的时候,排名第六,相当于巡抚

元末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进入了事业的低谷。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他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点。

但实际上,白居易在江州的时候,排名第六,相当于巡抚助理。我做的是老年人的工作,要过悠闲的生活。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大理寺桃花白居易)

两年后,他约了一大帮朋友去庐山旅游,这就成了大林寺有名的桃花。这首诗已成为唐代绝句中的瑰宝。通过这首小诗,我们可以窥见他当时的生活是多么的安逸。

一、《大林寺桃花》原文赏析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四月的世界,花儿已经枯萎,古老寺庙里的桃花刚刚盛开。

我想找一个能让我生命垂危的地方,但我不知道它已经被转移到了这里。

诗词翻译:四月,百花落幕,而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开始绽放。我常常为春天的消失感到无尽的遗憾,但没想到它会来到这座寺庙。

白居易的诗简单直白,这首小诗正好记录了作者游览香炉峰时的所见所闻。这事发生在夏梦。此时,平原上所有的春花都已枯萎,而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开始绽放。

山涧里只长着一小片草,诗人对自己看到的东西感到新奇。然后他叹了口气对同行的和尚说,我早就后悔这春天走得太快了,没想到它会掉头来到你的庙里。

此行地点是江州(江西九江)著名景点庐山。唐代大诗人张九龄、李白等都曾游历庐山,写过名篇。

庐山海拔1473米,山顶平均气温低于平原。当平原进入夏梦时,庐山山顶的温度仅相当于春天,所以桃花比平原晚开。

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四月九日,约了一大帮朋友爬山。从艾毅寺旁边的草堂出发,经过托林寺和塞林寺,我们终于爬上了香炉峰,到达了偏远的大林寺。

大林寺陈设简陋,僧房墙上挂着几位诗人写的旧诗。自从他到达以来,已经二十多年了。如果不是心情特别好,有空闲暇时间,谁会爬上这么一座荒无人烟的寺庙?

如果不是偶然爬上来,他不会知道人间的春天,跑到大林寺藏了起来。所以,白居易写诗的最后两句时,觉得很开心。

不是说春光无情,跑不掉。反而追上了人类,躲在这个山寺里。一般人懒得找,自然看不出来。

白居易被贬后离开了政治权力的中心,但他这个江州司马却不是一般的官员。因为他的军衔是六年级,而且工作很悠闲。

所以,他时不时可以去江边的船上喝一杯,听听琵琶女的抱怨,或者约上一大群人,不厌其烦地登上庐山的香炉峰,在寺庙的墙上写诗。

那时候他的生活压力还不算太大。虽然他在仕途上遭受了一些挫折,但他只有四十五岁。三四年后,他回到了北京。然后去杭州为杭州人民修运河。

二、被贬江州对白居易的影响

白居易十年前写了《卖炭翁》、《关割麦》等大量讽喻诗。但元和十年后,他就不再写这样的诗了。

所以有人认为这次他被贬官,对他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冲击,导致他后半生从积极利用世界转向乐天知命,自得其乐。但实际上,三十一岁时,他就开始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隐士”情怀。

在《长乐某处住十六韵》中,他已经开始厌恶城市生活,认为城市是名利场,形容自己是一个“高得连头发都梳不起来”的懒人。

白居易和李白不一样。李白生于唐朝,所以一直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安史之乱后出生的白居易,聪明睿智,见惯世面。

他对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有心理准备。他在仕途的第二年,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岁月明了,世界漫长,于是写了一首诗来说服自己“何必等衰老,再悟浮生休”。

后来的研究者认为,白居易一开始写那些讽喻诗,主要是因为他在当时的朝廷担任谏官,他通过诗歌来履行自己的职责。元十年被贬后,不再担任谏官,也就没有必要再写这样的诗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白居易放弃了为官的理念和政治实践。不写讽刺诗的白居易,仍在江州勤政。他在大林寺写桃花,感叹春天躲在山寺的同时,心中充满了希望和喜悦。

但《恨春归已久,不知如何化为》和陆游的《又一个前程似锦的村庄》在意境上颇为相似。不同的是,陆游诗中找到的出路大致是偶然的,而白居易的《春光乍泄》则完全是通过自己的艰难攀登。

被贬官的白居易不再用诗讽刺当权者,而自己却成了一个身体力行的好官。他仍然关注国家大事。

几年后,他被调回北京。谈河北军,结果没被采纳。在首都混不容易,他主动要求调到地方。去杭州当刺史,为当地百姓修建“白堤”。

公元842年,白居易在刑部做官。事实上,他一生都在乐天知命,从未放弃过“济世”的理想。只是因为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他的思想成熟的比较早。对一些事情更开放,看起来不那么执着。

结语

白居易的诗以“桃花”象征“春”,以“春”象征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四十五岁时,虽然仕途坎坷,甚至受到打击,但他始终不改志向,内心保持平静。

人到中年,他还在憧憬着通过自己的努力爬到常人难得一见的高度,就像爬到庐山峰顶找桃花一样。他将回到二十年前的少年时代,努力寻找世界光明与美好的真正归宿。

白居易在元和十年后就不再写讽谕诗了,因为他从来不为普通人写这些诗。人们的生活很艰难,难道他们不知道吗?

因此,白居易讽谕诗的“假想读者”主要是在朝廷身居高位的人。被贬江州后,他不再写讽刺诗,因为他知道当权者绝不会看。

一个人是否有“济世之心”,不在于他说过什么,而在于他一直在做什么。不再写讽喻诗的白居易,依然关心国事,努力做自己理想中的好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0380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