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含义和象征(绿色的含义和新的含义)

绿色化【生态文明关键词】

绿色的含义和象征(绿色的含义和新的含义)

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的战略任务。其中,“绿化”作为首次出现在中共中央文献中的新概念,体现了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把握精准绿化的科学含义,相应地成为社会各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要准确把握绿化的科学含义,首先要对绿化的字面含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绿是以“绿”和“花”为后缀组成的合成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书籍的解释,绿色既可以作为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也可以作为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属性。当它用作名词时,指的是一种颜色;当它用作形容词时,指的是某物的属性。“化”作为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上构成动词,反映了事物变化的动态过程,表示从一个属性到另一个属性的变化。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中说“变化的人是彻头彻尾的”,意思是完全透明的,反映了事物变化的动态过程的完成,表明从一个属性到另一个属性的变化涵盖或贯穿了事物变化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可以看出,绿化的字面意思大致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绿色作为名词时,绿化是指从无绿到绿,从较少或较小的绿到较多或较大的绿,从部分或局部绿到全部或全局绿,等等。

第二,绿色作为形容词使用时,绿色是指从没有绿色属性到有绿色属性,从有弱或浅绿色属性到有强或深绿色属性,从有部分或部分绿色属性到有全部或全部绿色属性的变化,等等。简而言之,绿化的字面含义是颜色绿色和属性绿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浅到深、从局部到整体、从局部到全局等的动态转化过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赋予“绿”和“绿化”的含义并不局限于上述字面意义,往往在其象征意义上呈现出更丰富多彩的内容。这是准确把握“绿化”科学含义的关键。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赋予“绿色”和“绿化”在象征意义上有哪些不同的含义呢?研究表明,目前人们赋予“绿色”和“绿化”至少以下三种象征意义。

研究表明,目前人们赋予“绿色”和“绿化”至少以下三种象征意义。

第一,“绿”作为名词来象征以绿色为原色的树木和森林,与这种象征意义相联系的“绿化”指的是生态建设中人们通常所说的“绿化”,即“国土绿化”,指的是一些地方通过植树造林,从树木和森林转变为树木和森林,或者从质量差的树木和森林较少转变为树木和森林较多。这就是“绿化”的意思,也就是“绿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建国开始就一直在用。比如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绿化祖国,园林国土”;我在首都习近平参加义务植树时说过,“绿化祖国,改善生态,人人有责”。这就是“绿化”的含义。

二、“绿色”作为形容词,象征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安全要求的事物的属性。与这个象征意义联系在一起的“绿化”,是指把事物从原来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安全”的要求,变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安全”的要求。例如,在一篇名为《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建筑绿色化》的文章中提到,“建筑的绿色化程度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也关系到广大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建筑绿色化在节能减排、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加快建筑绿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之一”,其中“绿化”

第三,“绿色”作为形容词,象征“符合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事物属性。与这个象征意义挂钩的“绿化”,就是把原来不符合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东西,变成符合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东西。这是象征性使用的“绿”和“绿化”最广泛、最深刻的含义。例如,上述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这段话中的“绿”和“绿化”表达了最广泛和最深刻的含义。

要准确把握绿化的科学含义,不仅要知道绿化的字面意义和象征意义,还要知道绿化的适用范围。根据《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绿化是必须协调推进的“新五项”(即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之一)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绿色转型的最新概括。其适用范围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自然也包括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当然,绿化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绿化主要着眼于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国家观念的绿化。在全社会,要彻底破除“人类是自然的主人,应当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彻底摆脱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思想,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彻底摆脱自然没有价值、自然资本不是财富的观念,牢固树立自然也有价值、“碧水青山是无价资产”的思想;彻底破除与自然对立的工业文明主流价值观,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二是土地的绿化空。要通过全民义务植树等有效手段,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植树造林,加快国土绿化;通过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和神华集体林校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太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以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等主要森林生态屏障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总之,要让青山常在,碧水常流,空大气常清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三是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要从根本上改变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退化为代价的“三商一低”(即不断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发展方式,本着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加快经济要素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管理转变;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安全型缘色产业,大幅度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生态影响小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是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要彻底改变以满足人们无止境的物质欲望为目的、以个人享乐为中心、以高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工业文明生活方式,大力推进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以满足人们基本需求为目标、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以合理适度消费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文明消费方式;坚决反对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无节制地排放废物和污染物、无节制地破坏生态平衡的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保护生态为原则的可持续生活方式,以减少自然资源和有毒物质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服务或产品生命周期中产生的产品和污染物,有效遏制非法狩猎、购买、食用和使用野生动物及其副产品。

第五,科技绿化。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为促进西部生产力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做出的巨大贡献,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偏离目标的情况下给人类带来的资源枯竭、环境来源良好、香味退化等负面效应。努力克服科学技术开发应用的逐利性和随意性,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开发应用的目标方向,使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为保护资源、环境和生态服务;大力发展绿色生物技术、绿色新能源技术、污染物去除和无污染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和无废弃物生产技术,实现生物物种的有效保护、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害有毒物质的净化、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仿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生产,创造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新技术形态。

第六,制度建设的绿化。我们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把绿色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本质属性,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破除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出台相关改革方案,建立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同时,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绿色化和相关制度建设全过程,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绿色转型提供可靠制度保障。

来源: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生态文明关键词》(主编:李祖娇作者:李祖娇编辑吕子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0288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