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之名如何安排课程(以校之名 课程安排)

来源:【中国教师报】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很多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面临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如何解决“五育”之间缺乏整合载体和

来源:【中国教师报】

以校之名如何安排课程(以校之名 课程安排)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很多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面临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如何解决“五育”之间缺乏整合载体和路径的问题;第二,如何解决基础课和拓展课之间的层次问题;第三,如何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广西五乡小学重视课程的层次性、深度性和整合性,以“课堂-活动-课程”的一致性为思路,将国家基础课程和校本课程整合到“心美课程、智慧美课程、体美课程、言语美课程、实践美课程”的框架中。分别设置基础课、拓展课、选修课(社团活动)、综合课,确立定位。

美的过程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渗透到头脑中。

心美课程围绕“品行端正、诚实负责、追求美好、求真务实、胸怀大志”的课程目标,开设了陪伴课程、红领巾课程、仪式课程等拓展课程,国旗班、礼仪队、击鼓队、宣传组、明德讲堂、五象小脚等选修课程。

《五象小脚》是一门综合性的仪式课程,通过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时间点,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的内心。在该学派看来,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兴高采烈、欢欣鼓舞的时候,往往是知识内化、深化的最佳时机。仪式课程是一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雄壮的国歌大合唱中,开幕式第一章《中国骄傲》拉开帷幕。学校通过短片向学生介绍了中国交通、中国电子商务、中国航空航天、中国桥梁等领域的成就;第二章“五象名片”,向学生展示了五美课程的成果,如语言美课程中的皮影戏《五象岭的传说》,形体美课程中的篮球和啦啦队。第三章“我的名片”高年级学生为新生佩戴刻有校名、班名、姓名的校牌——这个仪式告诉学生们,从这一刻起,他们成为了五象的正式学生,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

毕业典礼是成绩评定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在2020年7月的毕业典礼上,458名毕业生聚集在学校足球场,用各种艺术形式向父母展示自己的毕业成果。在学生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展览内容:部分学生以迷你剧的形式讲述从开学第一天到毕业前夕的小学生活;有的同学选择合唱的形式。音乐老师和学生最后一次合作,唱了校歌《做最美的自己》...此外,还有毕业生书画展、科技作品展等活动。,每一项都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学术能力,并沉淀为学术成就。学校希望通过课程和活动,营造一种特殊的教育氛围,对德育产生持久的影响。

智力课程形成了持续的学习能力。

Smart Beauty课程以崇尚科学、善于思考、勤于研究、创造性探索为目标,开设数学小道、计算机科幻绘画等拓展课程,航模课程、AI课程、鼠标绘画、平面设计社等选修课程,数学节、科技节、信息科技节等综合课程。

以“数学踪迹”这门课程为例。包括数学故事、数学漫画、数学游戏等。,并通过生活化、本土化的素材,帮助学生提高真实情境中的数学素养。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中“圆”的知识,六年级老师设计了“确定起跑线”的项目。项目的目标是:了解田径圆形跑道的结构,综合运用圆和简单组合图形周长的知识确定圆形跑道的起跑线;体验“田径小知识”、“理论探讨”、“实算”等活动,感受模型思想,增强应用意识,体验数学在体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意识。

在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了“确定起跑线”的问题后,老师会带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入田径赛场,测量所需数据,并将数据填入记录表中。学生需要思考:解决测量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应该测量哪些数据,使用哪些工具,采用哪些方法等等。体育老师还会和学生讨论测量方案中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记录“确定起跑线”的研究成果。

教师将学科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所学知识。《智美课程》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帮助学生获取基础知识,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持续学习能力。

形体美课程体现了体育的精神内涵。

形体美课程以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心理健康、乐观豁达为目标,开设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绿色课堂、室内锻炼、全民运动等拓展课程,街舞俱乐部、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等选修课程。

学校非常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和推广。在体育课程的“民族运动”模块中,开设了抛绣球、滚铁环、三人鞋等有趣的民族运动。以抛绣球为例,学校分析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身体上,柔韧,但肌肉力量、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弱;心理上积极主动,乐于参与,但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抛绣球的教学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维度,包括:对抛绣球感兴趣;对绣球文化的初步了解;学习比赛中持球、控球的基本动作;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灵敏性和平衡性;培养意志品质,增强合作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学校不局限于抛绣球本身,还试图通过绣球绘本、绣球手工、绣球元素服饰、绣球3D设计、绣球练习、绣球歌谣等学科的融合,全面呈现抛绣球活动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发展。

为了让学生热爱体育,学校成立了多个体育兴趣社团,通过“主动招募+自主选择”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了更有活力,更受欢迎,很多社团都发了招聘海报,明确写了自己项目的介绍,有的社团还有创意口号。比如,健美操俱乐部的口号是“舞蹈活力与汗水”,足球俱乐部的口号是“足球是圆的,一切皆有可能”。

学校还努力加强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大象之舞”剧场的“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主题,让学生组建不同的项目团队,创作剧本,独立排练,在校内外不同舞台上交流表演。通过“形体美课程”的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获得积极、乐观、豁达的精神品质。

美容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表现美课程以博学好辩、表现个性、展示才华、培养审美为目标,开设国家绘本课程、世界seed课程、高雅音乐课程等拓展课程,戏剧社、书法社、手工坊、绘画社、合唱团、广播站等选修课程,并开设语言节。其中,手工坊包括木工、陶艺、布艺、蓝太阳、皮影戏等项目,绘画社包括儿童版画、重彩画、仿铜画、诗画、水彩画等项目。丰富的课程和活动使学生充分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书画节”以美术课和书法课为主。学校为学生搭建平台,开展书画比赛、服装设计比赛、木工比赛等活动。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各种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审美能力等。,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发展。学生还将民间故事《五象岭传说》编成皮影戏,学习剪纸、雕塑、戏剧表演等相关知识,完成剧情构建、台词创作、剪影制作、舞台设计、人物表演等任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感受民族艺术的魅力,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在听、说、读、写、合作、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从绘本阅读到皮影戏,这成为一次成功的“中国故事阅读+艺术皮影戏制作+音乐导演”的跨学科美育课程尝试。

2020年,受疫情影响,“汉语节”无法正常举行,汉语组老师策划了“品汉字韵,开世界之窗”线上活动。教师通过微课的形式,向在家学习的学生介绍活动规则,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视觉创意表达文字的美感。在学生的作品中,文字和笔画相互碰撞,老师们对他们有趣而协调的设计赞不绝口。

了解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读书或许是最方便舒适的方式。从充满艺术气质的布达拉宫,到热情奔放的撒哈拉沙漠,从淳朴质朴的越南,到开满樱花的日本...在中国节“世界不一样”的线上分享环节,学校邀请了热爱旅行的校友与热爱阅读的同学进行对比分享。旅行者分享他们对世界各地的风俗和文化的体验,读者分享他们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同学们纷纷以“纸上谈兵容易,却永远不知道怎么做”来表达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志向。

修一门美好的课程,让校园生活成为一门课程。

“行走的美”课程以自理、自律、探索实践、志愿服务为课程目标,设计了四季农耕课程、生活课程、研学课程等拓展课程,大象烹饪俱乐部、校园解说小组等选修课程,以及博物馆印记、红色之旅、民俗节、创意年货美食节等。

由于条件有限,学校没有专门的午休教室,只好采取“一室三用”的权宜之计:上课时教室,午休时食堂,午休时宿舍。每天午饭后,同学们会一起开始工作,搬桌椅,搬床板,铺床垫,从教室后面的柜子里拿出睡袋,午睡。铃声一响,学生们就开始收拾睡袋、床垫、床板,20分钟内把“寝室”变回“教室”。在高年级学生的帮助下,刚入学的新生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改变教室用途的任务。学校希望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成为一门课程,并制定了系统的评价方案,全面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和共同工作的能力。

作为劳动教育和科学实践的主阵地,四年制的农事课程集科学教育和劳动教育于一体,让学生体验种植、收获、销售的过程,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素质。2011年,热爱种植的老师带着高年级学生开辟了校园种植园,庄严地挂上了“红领巾农学院”的牌子。利用这种种植园,教师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学生的研究兴趣,选择适合种植的水果和蔬菜,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过程,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观察日记”中。后来,学校将种植基地的活动系统化、课程化,将学生的学术学习、实践能力和生活观察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外延有多大,生活的外延就有多大”,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为了让学生享受劳动成果,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创意新年美食节”。在“美食街”上,油炸火腿、精致寿司、美味布丁、麻辣烧烤……学生们做的各种美食让人垂涎三尺。学生的“作秀”花样百出。有的是急吼吼,有的是“买一送一”,有的是附赠优惠券、彩票等。他们以适当的方式管理他们的摊位。在“文创街”上,学生制作的书签、卡片、发夹、玩偶、帆布包、扇子成了“热销品”;一些学生还将闲置的玩具、书籍、学习用品拿出来出售,有效践行了环保、物尽其用的生活理念。同学们在享受美食、分享创意的同时,充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交际能力,在活动中学到了东西,并将所学付诸实践。

美国教育家拉尔夫·泰勒(Ralph Taylor)说,学校在设计课程时要注意四个问题:想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哪些教育经历?如何利用这些教育经验?如何评估这些目标是否已经实现?学校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核心,通过“课程+活动”的一体化实施,课程与活动相互支撑,达到“目标统一、内容关联、实施连贯”的效果,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高级提升。

(作者单位为广西南宁市良庆区教育研究室)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0059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