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周2022(北京科技周官网)

来源:【中国科普网】

北京科技周2022(北京科技周官网)

走进2022国家科技周暨北京科技周(以下简称“国家科技周”)室内主展区,一只工作细致的机器狗在B1外引人注目。它可以在模拟的现场废墟上以敏捷的姿态轻松爬楼梯和穿越崎岖的地形。又可爱又有朝气。

“这只机器狗防水防爆。遇到地震、火灾等灾难性事件时,负责协助消防员执行搜救任务。B1配备自主研发的机械臂,可以随意抓取残留物体;它的标准载重是80KG,实际最大站立载重可以达到104KG。”科技展区的工作人员告诉科普时报记者,B1在农业、工业,以及安保巡逻、勘测勘探、公共救援、警用排爆探测等特定场景都有应用。

除了“大有作为的机器狗”,还有更多科技防疫、科技冬奥、北京第二届青藏科考、科技创新成果,将在全国科技周期间重点展示。

迷你版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在这里。

这一次,迷你版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被搬进了国家科技周。

当接通220V民用电或启动车上的发电机时,轻型客车装载的移动实验室可以正常工作。采样可以通过口咽拭子采样的机械臂完成,也可以手动完成。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车上装载了实时检测“核心”武器——由博鳌精电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全集成芯片实验室系统。“该系统可在45分钟内一步完成所有检测工作,35分钟左右可报告阳性结果。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50拷贝/ml。”工作人员表示,这一流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操作人员之间的感染风险和样本之间的交叉污染风险。

此外,公众空生物气溶胶新冠肺炎监测系统和数字PCR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系统也同时展出,让公众了解核酸检测背后的“技术力量”。

重温北京冬奥会的科技魅力

在科技冬奥展区,一抹“中国红”格外醒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中国一汽联合研发制造了首辆国产雪地车“来了”!

69天实现了“零”的突破。国产雪地车突破了设计、工艺、试验等诸多难题,完成了从立项到交付的转变。

“这款雪地车采用航空级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身材料重量更轻,强度更高。”据工作人员介绍,雪地车的底盘和车身与汽车制造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一汽负责雪地车底盘的研发,尤其是转向和制动核心部件。

事实上,在北京冬奥会筹备期间,无数的“黑科技”正在保障冰雪运动员的训练、衣食住行。参观这里的展区,还可以看到奥运会首个零碳示范建筑“零碳小屋”的真实内容,感受冬季运动和训练比赛的高性能服装,了解更多北京冬奥会背后的“黑科技”。

感受青藏高原的“最”。

珠穆朗玛峰的冰雪样品是怎么钻出来的?珠穆朗玛峰山顶的冰雪厚度是如何测量的?世界上最高的气象站是什么样的?在“第二届青藏科考”展区,你可以一探究竟。

“巅峰任务”珠峰科考于2022年4月28日开始,2022年5月30日完成主要任务,创下多项科考新纪录,其中多项为世界纪录。

冰芯是研究青藏高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密码。一个冰芯,从上到下,代表不同的年代。第二次青藏科考科学家首次在珠穆朗玛峰峰顶8848.86米至7028米、6500米不同海拔梯度钻取冰芯,这将为今后冰芯研究提供新思路。

此外,工作人员介绍,科学家还首次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了珠穆朗玛峰顶部的冰雪厚度,获得了连续冰雪厚度剖面的精确数据,远超以往的测量结果;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气象站(8830m),首次建成了梯度观测网,实现了观测数据的实时传输。

“以竹代塑”助力可持续发展

在林草科技周展区,一根吸管、一个餐盘、一双筷子、一个键盘、一个计算器随处可见。

“无论是喜马拉雅山还是水手亚洲海沟,无论是植物还是胎儿,都有微塑料的‘身影’。通过研究,我们的研究人员发现,塑料废物的环境溢出导致食物链中的微塑料污染,塑料颗粒无处不在。”国际竹藤中心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以竹代塑”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她举例说,一吨竹拉丝材料可以生产10-20万根钻吸管,有的企业一年可以生产15亿根吸管。

如今,竹产品的应用范围从一次性竹餐具、汽车内饰、电子产品外壳、运动器材到产品包装和防护用品,可谓五花八门。随着竹材利用的科技创新,竹材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替代塑料的领域会越来越广泛,在生产、生活、各行各业的赋能会越来越强。

室外展区充满了有趣的体验。

“叔叔,这个按钮是干什么用的?开飞机难吗?”

在户外互动展区,小体验者和前国航飞行员正坐在1比1真实还原的大型客机驾驶舱内,一起“飞行”!

驾驶舱航电的布局和功能键与真机的实际驾驶舱一致。在全球数万个机场的模拟下,体验者不仅可以在不同机场间切换起降,还可以模拟飞机外的天气情况。晴天空万李灿可以随意与暴风雨交换。据工作人员介绍,还可以模拟飞行中的性能故障和突发情况,如发动机故障、油耗低、起落架故障等。,增加了整个体验的趣味性。

今年的全国科技周,10000平方米的户外互动展区采用场景设计、体验式互动的展览形式,设“创新之城”、“双奥运之城”、“绿色之城”、“魅力通州”四大板块。通过VR(虚拟现实)/AR(增强显示)等技术,观众可以体验C919驾驶舱、飞船发射和返回等。亲临现场,从而让科普互动,互动。

本文来自【中国科普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0054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