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黑叔是哪个国家(坦黑叔那些事)

铁路的朋友们已经等了很久了。自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帮助刚刚从帝国主义殖民地获得独立和解放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经济,打开外交局面,打破帝国主义阵营的封锁,中华人民共和

铁路的朋友们已经等了很久了。

自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帮助刚刚从帝国主义殖民地获得独立和解放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经济,打开外交局面,打破帝国主义阵营的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技术、军事和基础设施援助。其中最大的援外项目是坦赞铁路,建于上世纪70年代,横贯东非。

坦黑叔是哪国(哈萨克斯坦原来是中国领土吗)插图

坦赞铁路示意图坦赞铁路示意图

这条铁路线东起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港,西至赞比亚辛卡皮里姆的卜式铜矿,全长1860.5公里。1970年10月开工建设,1976年7月全线竣工,耗时近6年。坦赞铁路沿线共有大小桥梁320座,总长16520米。隧道22座,总长8898米;沿线共设93座车站;总建筑面积37.6万平方米。这条铁路经过的地区90%以上是无人区,野生动物出没,各种疾病肆虐,施工条件极其艰苦。

为了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了9.88亿元人民币的无息贷款,不附带任何条件,相当于当时中国全年GDP的5%,相当于2018年中国GDP总量的4.5万亿元。先后提供各类设备和物资近100万吨,派出工程技术人员约5万人。高峰期有多达1.6万名来自中国的员工参与施工,先后有68名来自中国的员工牺牲在施工现场。

修建这条铁路不仅是出于经济原因,也是出于政治原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族解放运动的风暴开始席卷非洲。1964年,前英国殖民地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独立。作为殖民地,这两个国家的经济都非常依赖前宗主国英国。为了尽快在经济上摆脱英国资本的控制,进而影响其内政,这两个国家迫切需要经济独立来支撑其政治独立。

赞比亚是一个内陆国家,铜储量居世界第三。由于赞比亚独立前是“北罗得西亚”的英国殖民地,其主要对外交通线需要经过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和南非。这两个地方只是被白人种族主义政权控制。他们对新独立的黑人政权极度敌视,到处限制赞比亚铜矿的出口,很快使赞比亚陷入困境。

赞比亚政府希望重新开通通往坦桑尼亚海港的生命线。起初,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政府向世界银行申请共同修建坦赞铁路,但遭到控制世界银行的西方国家的拒绝。无奈之下,坦桑尼亚副总统卡瓦瓦在访问苏联时,请求苏联政府帮助修建铁路,但他又碰了壁。

无奈之下,赞比亚和坦桑尼亚政府联合请求中国援助修建铁路。中国克服自身困难,决定修建坦赞铁路。由于这条铁路的建设难度极大,成本也相当可观。这也是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在向其他方面申请援助时屡屡受挫的原因。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对外经济合作总局局长方毅告诫周恩来总理,修建坦赞铁路“恐怕国力吃不消”周总理说,经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军事和政治意义。当时的中国需要打破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和孤立,赢得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一席之地(当然“也可以谈资源”)。在此背景下,修建坦赞铁路是一个极其正确的决策。

1967年9月5日,中国、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代表签署了修建坦赞铁路的协议。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坦桑尼亚财政部长贾迈勒和赞比亚国务部长斯蒂芬妮·索科琳斯基分别代表中国政府在协议上签字。周恩来总理也出席了签字仪式。协议:坦赞铁路所有权属于坦赞双方。

坦赞铁路建成后,成为赞比亚和坦桑尼亚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也是出口铜的运输路线。沿着它还建立了许多城镇。坦赞铁路也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管道。

然而,坦赞铁路建成后不久,坦桑尼亚发生多起不明身份武装人员袭击火车和铁路设施的事件。由于铁路沿线很多地区人迹罕至,坦桑尼亚的军警力量很难覆盖整条铁路。为了防止这种事情的进一步发生导致整条铁路停运,坦桑尼亚政府和军方急中生智,要求中方改进部分机车,改造成装甲列车,以对付铁路线上的“土匪”。从此开始了一段流传于各种段子中的中国制造装甲列车的传奇故事。

套用《那年关于兔子的那些事》中的一句话:“那一年,随着铁路的开通,西方电影的所有元素都汇集在这里……”

但在此之前,有必要和你的朋友们讨论一下什么是装甲列车,以及东非草原上装甲列车的“战斗传统”。

说到装甲列车,这是随着铁路和火车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武装战斗车辆。最早的装甲列车出现在美国内战时期。这种集机动性和强大火力于一身的怪物,在战争中迅速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双方都尽一切努力将他们的机车和车厢改造成装甲列车,并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内战的装甲列车里,蒸汽机车前面的装甲车厢里有一门大口径炮。该枪安装在一个可旋转的枪架上,可以向三个方向射击。

这种萌芽中的新武器也引起了世界各大国的关注。内战结束后,欧洲列强立即开始研制自己的装甲列车。这种钢铁怪兽最早出现在广袤的非洲大陆是在1882年的英埃战争中,但由于英军取胜很快,并没有显示出武装火车的威力。但是1899年爆发的布尔战争很快让装甲列车有了用武之地。由于布尔人对英军采取游击战,不断攻击英军的铁路线,英军的后勤补给变得异常困难。为了保护铁路线,镇压布尔人的进攻,英军改装了许多装甲列车投入战争。

英国战争期间,英军的武装列车不考虑装甲防护,因为他们的对手是贫穷的埃及当地士兵。而是在列车前部安装了一门“诺登菲尔德”4管25毫米机关炮(这种武器在甲午战争中被中国北洋海军和日本联合舰队广泛使用),主要用于运送士兵,而非作战。

布尔战争中的英国装甲列车可以看到,车头前方的一节简易战斗车厢,装有一门可以有限旋转的“霍奇基斯”47或57毫米速射炮(这种武器在甲午战争中也被中国北洋海军和日本联合舰队广泛使用),其两侧是有枪眼的装甲警卫。

温斯顿·丘吉尔,未来的英国首相(左边戴帽子的那个),是装甲列车袭击的受害者。1899年11月15日,他的装甲列车遭到了布尔人的袭击。时任英国《晨报》记者的丘吉尔和其他50名士兵不幸被俘。当然,他最后还是越狱了。但这张照片是丘吉尔和刚刚被布尔人俘虏的50名倒霉的英国官兵在布尔军营“示众”时拍的。未来首相最想毁掉地板的照片之一。

言归正传,在著名动画短片集《那年兔子怎么了》中,有一集特别提到“兔子”(中国)辅助“坦黑河马大叔”(坦桑尼亚)——装甲机车头带T-34-85坦克炮塔和一圈机枪塔。但由于漫画的娱乐性质,对装甲列车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这种配置无论从历史还是技术上都过于夸张。

漫画中的装甲列车,坦克炮塔直接安装在机车头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机车头排列非常紧密,驾驶室、内燃机、变速箱、发电机、油箱占据了绝大多数空房间,根本没有炮塔和战斗室(即使能安装,安装位置也太高了)。所以这种装甲列车只能加固机车头部防弹,使其关键部件不易被流弹损坏,而战斗部分与机车头部无关。最简单的战斗车辆往往是由货物闷罐车改装而成,装备防弹钢板,然后打几个洞,在顶部安装可移动的炮塔或炮塔。就算一辆战车完了(坦克火力太大确实需要直接拉一辆装坦克的平板车,但是坦克炮对付土匪远没有加农炮机枪实惠)!

当时中国的改装思路和上面描述的差不多。在坦桑尼亚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中国工程师用25毫米厚的钢板加固了东方红3型柴油机车头的关键部位,包括驾驶室、机舱、变速箱和油库等。同时,为了增强打击土匪的能力,在车头前布置了一排装载铁轨、枕木和维修设备的平车。这些铁轨和枕木整齐地排列在平板车的两侧,不用的时候也可以作为防弹工事。在平板的中心,安装了一个小房子。乍一看对人畜无害,但在屋内却是隐蔽式的58式14.5mm双联装大口径高平两用机枪,可以360度摆动。

同时,车尾的一辆车被改装成装甲战车,装甲车两侧有开口,供轻重机枪和自动步枪射击。此外,车顶还安装了可升降、进行360度环射的炮塔,并安装了54式高平两用12.7mm机枪。平时炮塔放低藏在战车里,遇到紧急情况再升起。

至于当年那些关于兔子的东西里的坦克炮塔?不,不存在。对付只装备AK47和RPG7的武装匪徒,根本不需要使用坦克炮这种奢侈的东西。大口径重机枪,威力大,射程远,是大杀器。

在一位应坦桑尼亚政府要求帮助他们训练军队的中国顾问的记忆记录中,有这样一个与改装“东方红”装甲列车有关的故事:

1978年的一天,一列由装甲“东方红”3型内燃机车牵引的列车奔驰在东非大草原上。这和其他火车没什么不同。这列火车也是客货混装,但与其他火车不同的是,火车头前有一节平车,上面堆放着铁轨、枕木等铁路修理设备。

在列车尾部的一辆装甲车里,几名身穿没有红星红领的洗白65式军服的战友(中国)正围坐在一张简易行军桌前讨论战况。这是装甲列车第一次启动。都是参与改装的技术人员和军事顾问。由于坦桑尼亚部队不熟悉改装的装甲列车,他们请中国的顾问陪同。以便随时解决技术问题或其他问题。

桌上放着一张比例尺为1: 10万的军用地图。其中一位年长的同志用军用罗盘仔细地测量了一下地图,然后叹了口气说:“看来敌人通常准备在我们即将经过的这一段发动攻击。”

他话音未落,突然听到车厢外子弹呼啸而过的声音。大家相视一笑,“果然!”此时,为了防止对方埋设炸弹或破坏铁路,列车已经刹车减速。几名战友立即用半生不熟的英语与车厢里的坦桑尼亚官兵交流,要求他们进入战斗岗位。然而,由于他们蹩脚的英语一时之间无法表达到位,坦军官兵面面相觑,一片茫然。看到未来的“东非解放军”,他们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个同志一直直接从装甲车出口往外看,但是什么也看不见。这个年轻的同志不耐烦了,直接把顶盖打开,想看看子弹是从哪个方向来的。

据他事后描述,起初他很谨慎,只露出半个脑袋进行观察,但很快发现对方根本没有瞄准,子弹“嗖嗖”地射向天空。看到没有威胁,他渐渐胆子大了起来,探出半个身子。不远处的草原上,一辆半新不旧的卡车开足马力,沿着铁路追着火车跑。卡车的桶里有十几个武装人员,他们用的是AK。

年轻的顾问平静下来。他慢慢晃动54式高射机枪,放平,对准卡车。一记准确的短射击中了来历不明的卡车。司机当场死亡。强大的12.7mm大口径子弹当场撕裂了他的上半身,飞出了驾驶室,而下半身还坐在驾驶座上,连脚都还在继续踩油门。失去司机后,疾驰的卡车似乎失去了控制。

年轻的中国顾问冷笑一声,操纵着12.7毫米高射机枪,对准卡车发动机。发动机冒出黑烟,然后速度渐渐慢了下来。车厢里的武装分子死了,伤了,没死的被威力巨大的子弹吓到了。再加上卡车刚刚剧烈颠簸,大部分都晕车了。火车停下后,坦桑尼亚士兵和中国顾问立即持枪冲下火车,包围并解除了这些昏迷不醒的武装分子的武装,然后将他们捆绑起来,带回火车,扔进一辆闷热的油罐车,拘留并带回营地。

这些武装分子随后被移交给坦桑尼亚军方。经讯问,这些土匪有的是坦桑尼亚人,有的来自坦桑尼亚邻国乌干达。审讯的时候,18发刑具还没全部用完,他们就赶紧全掉了。根据他们的供词,乌干达军方指示他们摧毁铁路线。

事件的起因很简单。摧毁坦赞铁路的命令是乌干达总统伊迪·阿明下达的。阿明是当时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独裁者之一。1971年米尔顿·奥博特总统访问新加坡之际,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政府,随后自己当上了“总统”。奥博特随后流亡坦桑尼亚。由于与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私交密切,在坦桑尼亚的支持下,奥博特的支持者次年组织武装进攻乌干达,试图推翻阿明的统治,但最终失败。这一事件导致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关系紧张。为报复坦桑尼亚对奥博特的支持,暴怒的阿明在乌干达逮捕并杀害了24名坦桑尼亚青年,使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

阿明在此后的统治中展现了自己的优秀品质。他做了世人所知的最愚蠢的事,比如1976年6月27日劫持法航139航班。阿明接受了劫持者,并站在劫持者一边与以色列讨价还价。结果被以色列派出的突击队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不仅成功解救了所有人质,还从恩德培机场搭乘乌干达空战斗机。

有这样一个“疯狂”的人做出任何不正常的决定都不足为奇。

坦赞铁路通车后,敌视坦桑尼亚尼雷尔政府的阿明立即决定破坏铁路(这种逻辑并不离谱,因为尼雷尔和被阿明推翻的奥博特是好朋友,为了防止奥博特以坦桑尼亚为基地卷土重来,做他曾经对奥博特做过的事,迈出第一步无可厚非)。他命令手下买通坦桑尼亚的土匪,从乌干达派武装人员去骚扰骚扰铁路。但他万万没想到,这种攻击只进行了几次,就被坦桑尼亚工程师华改装的装甲列车打败了。

据中国援助坦桑尼亚的工程师回忆,这种“装甲列车”很容易伪装成普通列车。同样,普通列车也可以通过在车顶加装平板车,在车尾加装闷罐车,轻松伪装成“装甲列车”。这种以假乱真的做法,让试图袭击列车的匪徒难以分辨真假。经过双方几次小规模的战斗,这种攻击几乎销声匿迹。

当然,这种零星的攻击最终能不能彻底解决,还要看坦乌战争。眼看小打小闹不起作用,阿明决定亲自出马,以边境冲突为借口挑起对坦桑尼亚的战争。一开始还算顺利,但很快就被中国顾问(山东口音)训练的、有“东非解放军”之称的坦桑尼亚正规军打败了。不甘失败的阿明去找“胸怀宽广、乐于助人、刚强有力、足智多谋、博古通今、鱼目混珠、羞于赏花、思想成熟、精明能干、为人正直、性格稳重、高度负责、勇于进取的卡扎菲”——当时还“高高在上”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求助。但在中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坦桑尼亚军民奋勇作战,在卢卡亚战役中彻底击溃了阿明和卡扎菲的联军,攻占了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并于4月10日推翻了阿明的统治。阿明被迫带着4个妻子、几个情妇和20多个孩子逃亡(最终定居沙特)。阿明倒台后,坦赞铁路恢复了宁静,这辆立下汗马功劳的“装甲列车”很快被剥去装甲板和武器,重新投入运输。由于这辆“装甲列车”服役时间不长,而且出于保密的考虑,也没有留下相关的影像资料,所以今天我们只能依靠当年帮助坦桑尼亚的顾问中国的回忆录中的点点滴滴,拼凑出如今依然笼罩在厚重面纱下的“东方红”装甲列车的雄伟模样(这不能怪厂长没有画出这辆装甲列车,但真的是无图无真相)。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9697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