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长安街()

长安街东方IC供图

北京 长安街()

对于任何人来说,没去过的城市的一条街,一棵树,都是陌生的。但在中国,有一条街,无论你在不在,都是每个人记忆的一部分,与每个人的成长荣辱与共。

这条街是长安街。

在这里,毛主席向世界宣布了新中国的成立;在这里,通过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在这里,中国人民欢迎外宾;在这里,人们悲伤地告别了时代伟人…

百年长安街,新中国流淌的血液,融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体。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

早在百年前,长安街就不是“圣街”,和老百姓没有任何关系。在京剧《王子与舞女》中,郑德皇帝对李凤杰说:“在那个北京城里,大圈里有个小圈,小圈里有个黄圈。”

这个黄色的圆圈是紫禁城。

在故宫的高墙里,在天安门广场前的丁字空室里,有一条连接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的道路,是长安街的前身,寓意“长治久安”。

清代天安门广场平面图

一条毫不起眼的土路,东西仅七八里,南北不到二十米,把封建皇权和市井烟火隔开。清朝时,每当皇帝经过长安街,都需要“黄土铺路,清水溅街”。而普通百姓,要想从西边的阜成门到东边的朝阳门,还得走正阳门,绕半个皇城。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的清朝名存实亡,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将总统府搬进中南海。

民国初年天安门广场鸟瞰图。

“绕了半个皇城”的交通给总统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方便交通,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大胆拆除了天安门广场和中华门(现毛主席纪念堂所在地)之间的千步廊。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进京,在天安门广场前举行入宫仪式。图中可以看到千千浪和金水桥。

在南池子南端和南长街的皇城城墙上开了三张券,打通了两条通往长安街的街道。从此,生活在皇城下的人们第一次在这里自由行走。

那时候的长安街,正如梁实秋在《辉煌的北京》里说的:“无风三尺土,有雨街里泥”,还在黄土飞扬。1917年,长安街铺上了柏油。1924年12月17日,北平第一电车公司在前门举行开车仪式,第一辆电车铿锵驶过长安街。

电车经过东长安街。

当时北平有五条线,其中四条经过长安街。正因为如此,长安街成了当时最宽最繁华的街道。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沦陷。

为了方便部队通行,伪军在内城的东墙和西墙开了一个缺口。东边的那个叫“祁鸣门”,西边的那个叫“长安门”。中间的长安街见证了一个民族的隐忍和坚持。直到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当解放军抱着钢枪走过长安街和东交民巷时,这条历经沧桑的老街迎来了曙光。”“启明门”“长安门”也改成了“建国门”“复兴门”,希望“重建国家,复兴民族”。

十英里到一百英里的延伸

“萧瑟秋风今日又起,改变世界。”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

那一天,整个国家都在庆祝。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和阅兵式。

这座纪念碑刚刚竖立起来,尚未完工。此时,大清门还未拆除。纪录片截图。

档案记载:“数十万雄壮的人民队伍,在此接受毛主席检阅。但在东、西‘三门’(即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之名)拆除之前,阻碍了交通上如此重要的活动。”

从此,拆除长安城左城门和右城门的计划被提上日程,打响了“改造北京的第一枪”。

1950年10月1日,儿童队方阵行进在长安街上(当时城门还在)。新华社丁毅摄。

1953年,这两座城门被拆除。自东向西延伸至东单牌楼、西单牌楼(牌楼已拆除),长度增至3.8公里,成为“十里长街”,被赋予了独特的政治文化意义。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决定扩建天安门广场,把长安街建成“中华第一街”,并在沿线建设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等“十大建设工程”。

1958年,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北京日报冯文刚/摄

与此同时,长安街也开始了大规模的重建。根据设计方案,广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60米。天安门广场前的道路宽100米,可同时通过120人的游行队伍,东西长6.8公里。

1956年未拓宽时的东长安街

展览后的东长安街

此外,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宣部、铁道部、商务部等各大部委都将在长安街建设办公楼。但经历了三年困难和十年文革,长安街的建设不得不停下来,也见证了几十年的沧桑。1972年,尼克松访华,长安街成为最隆重的欢迎大道。1976年,周总理、毛主席相继逝世,人们在长安街悼念时代伟人。

世昌街送丞相。

随着改革开放,长安街改造计划重启,东至大北窑,西至公主坟。2000年后,长安街逐渐东至通州潞河广场,西至首都钢铁公司东门,全长47公里。2015年11月27日,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召开首都城市环境建设会议,提出了新的长安街建设方案。

根据规划,长安街将西起门头沟石三路,东至通州宋亮路,全长55公里,成为一条“百里长街”。

时代变迁的印记

从十里长街到百里长街,长安街记录了中国百年的发展,见证了不同时代的变迁。

1999年长安街夜景

有人说,“一条长安街就是一部中国建筑史……建国前的中国风,50年代的苏联风,八九十年代的港台风,新千年的西方风,所以这条街中国建筑最多,西方建筑也最多。”

因为长安街的特殊地位,这里的每一栋建筑都需要国务院的批准。它们不仅是文化符号,更是时代变迁的剪影。

从公主坟沿着长安街往东走,左边的军事博物馆是最早的苏式建筑。

走过复兴门、民族文化宫、电报大楼,都是苏联50年代斯大林式的新古典主义建筑。

建国饭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饭店、友谊商店、建国饭店等。都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融合了中国古典、港台和西方的建筑风格。

中华世纪坛东方IC供图

世纪坛的“后现代主义”,国家大剧院的“超现实主义”……每一栋建筑建筑风格的呈现,都是时代思潮的变化。

国家大剧院北京新闻网张宁/摄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1999年,建国50周年和2009年,60周年,长安街也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改造。如今,长安街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一街”。如果说长安街是中国百年流淌的一道风景,那么每一个中国人对它的深情就是唯一不变的风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9676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