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天空说你是真的爱我歌词是什么意思(我对天空说你是真的爱我是什么歌)

“我相信冰雹和暴雨总是平静地到达你的脸上。满水的云落在马背上,两峰之间架起彩虹,炊烟从牧民的哨声中消散,草原更深,植被归植被,我们回归自我。”前段时间,兰大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张盘洪朗诵的一首原创短诗《我相信》在网上“火”了。他用细腻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壮丽的西北荒原景象。有人说这是西北汉子的温柔,也有人说这是来自理工科学生的“终极浪漫”。

我对天空说你是真的爱我歌词是什么意思(我对天空说你是真的爱我是什么歌)

“我的诗集就像一份备忘录。我把自己所有的经历和期待都写下来,然后慢慢回味,让自己更明白哪里需要改进,哪里值得留恋。”由于专业需要,张盘洪经常跟随老师到甘肃、西藏、四川等地考察。每次实验结束后,他都喜欢躺在草原上看云、看鸟、和当地牧民聊天,而他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位于甘肃省甘南草原腹地的甘南草原国家站(以下简称“甘南站”)成了他进行科学研究的“常驻点”,也是一个远离烦恼的“世外桃源”。

跑到世界科学前沿,用特别的方式记录科学之美。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奇思妙想。在西北工业大学,有一群来自航空航天学院的年轻人,他们奔赴各个发射场,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火箭发射的瞬间。

这本写给自己喜欢的专业的“三语书”,不过是新时代的年轻人在寻找科研答案的旅途中留下的一个又一个青春印章。

“如果你自己找不到答案,就去找科学家找答案”

“我相信高原的风没有吹走你内心的温度。牦牛的背上覆盖着青草和李子种子。麦村的夜晚总是温柔的,麻雀在电线杆上跳跃,老鹰飞翔的地方就是你要寻找的远方。”张盘洪诗歌中经常出现的鸟兽,在他的实地考察中也很常见. “大自然是生态研究者的试验田和家园”。

短诗《我相信》写于去年9月,是张盘洪在赣南站野外实验的关键阶段。谈起这首短诗的创作场景,他至今记忆犹新。那一天,张盘洪在野外实验室经历了烈日暴晒、狂风暴雨,终于看到了天空中架起的一道彩虹空。“一天之内,我经历了几次天气变化。就像我们的实验一样,我会一次次面对失败,但我始终相信我会看到彩虹”。

“由于我国西部高寒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我们野外实验获得的数据可以帮助当地植被恢复和荒地恢复,指导当地牧民更加科学有效地放牧,实现草地价值的最大化。”这支兰州大学高寒草原生态研究团队,从1992年开始扎根高原,立足田间,围绕草原退化、湿地面积萎缩、黄河供水减少等重大科学问题,守护着祖国西部的绿水青山。

当地一位牧民曾问研究小组,“我们身边这些常见的草有什么研究意义?”当我第一次来到甘南车站时,张盘洪也曾挣扎过,质疑过自己的选择。“身边的同龄人都在飞速的做出成绩,但是我们待在野外什么时候才能看到自己的成绩?”

两年前,在一次野外湿地采样行动中,张盘洪“遇见”了一位牧民,并看到另一位年轻的学生来到这片他世代生活的草原。这位牧民描述了30年前的一幕:一群年轻人骑着马,拿着纸和笔,在这片湿地上比着画着。那是兰州大学第一批建立这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师生。

“没想到他们让这片土地的生态越来越好,让放牧更加理性,让牧民收入增加。更何况我也没想到他们会坚持这么久……”牧民们谈论着草原的变化,把每一点红色都记在心里。

张盘洪在野外的生活非常简单。做实验——实验失败——再做实验…是重复的。这是很多研究者都会面临的问题,短时间内很难得到实验结果。张盘洪喜欢用前任的故事来治愈自己,如何在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如何在重复的工作中找到意义。

“自己找不到答案,就去找科学家找。”在张盘洪看来,前人的经验可以告诉年轻人真正的科研过程是怎样的,如何解决具体问题,以及甘于坐冷板凳的科研精神。“它们就像一本人生指南和一本错误的书。我们可以看到错题是如何产生的,也可以看到通向正道的方向,也许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一个同学的相机去过文昌三次,但他自己没去过文昌”

扎根西部,有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寻找科研的意义,给草原写下浪漫的情诗;仰望Tai 空,也有一群年轻人用浪漫的摄影作品讲述着祖国奔向星辰大海的故事。

今年7月24日,长征五号乙遥三运载火箭托举问天实验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此次发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约10万人前来见证,其中包括来自西北工业大学摄影社-火箭队的年轻人,他们用镜头记录了火箭发射的不寻常瞬间,因此也被称为“追火箭的少年”。

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正普是团队的带头人。说到创建团队的过程,他感觉更像是一场意外的必然。

2020年5月5日,是我国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至空的日子。得知这个消息后,张正普有一种想去现场观看火箭发射的冲动。当他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很快得到了十几个同学的支持。但是,在海南拍火箭并不容易。不仅需要穿越几百公里的距离,而且收集所需的专业拍摄器材也非常困难。

“幸运的是,一批又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加入和支持继续了我们想要做的事情。”一些带着器材的同学开始“拼”,一个相机机身,一个长焦镜头,一个三脚架…这些承载着这群年轻人航天梦的装置,从全国各地发往海南,第一次火箭发射任务就这样“硬”补上了。由于拍摄需要的器材数量大、价格高,加上团队经费有限,后续的每一次拍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完成的。张正普回忆说:“有个同学的相机去过文昌三次,但他自己没去过文昌。”

“我们因为共同的航天梦想而相聚一堂。”因为有的人是从一组又一组的照片中认识他们的,有的人是从他们青春的血液中获得力量,加入进来的。2020年,还在上高中的李秉文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火箭队拍摄的照片,眼睛一亮。“过去,火箭发射的图像是固定的,描述了火箭发射的整个过程,但在火箭拍摄的照片中,有海滩上的人群、火箭云和助推器分离…这是一件非常吸引人的事情。后来,我尽力加入了他们”。

“火箭发射时的轰隆声好像沿着地面传进了我的身体。我感觉到地面在震动,现场的人群在欢呼。这是现场直播无法带来的情绪波动。”对于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本科生李冠汉来说,航天梦一直指引着他努力。“小时候,我很享受自己的折叠纸飞机飞上天的感觉空。等我长大了,我希望看到我参与制造的大飞机能飞上天空,飞向泰泰空”。

去年,李秉文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如愿成为团队中的一员。他觉得这是一次追求“星星”的浪漫之旅。“很多人只看到火箭成功发射的那一刻,但背后是无数航天人夜以继日的努力。如果我们用自己的相机讲述更多关于中国航天的故事,我们也许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实现祖国的航天梦”。

“把一枚又一枚火箭变成艺术品,感染了成千上万的千千人。”关翰眼中的浪漫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故事,但因为同一个梦想,他会在自己的领域创造美好的未来”。

对张盘洪来说,他在野外的日子让他思考他的人生计划。他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城市,但一些农村地区面临着青年流失的问题。“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所以我想回到最需要我的地方”。

如今,回到家乡服务基层的张盘洪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有了新的梦想。再次谈起“浪漫”,他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很多美好的东西,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坚持才发现的。我经历过它的风平浪静的日子,也经历过它的风雨飘摇,能够真正融入自己才是真正的浪漫”。(见习记者徐子崴)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9626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