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鸟电影百度百科(太阳鸟电影豆瓣)

一.背景介绍

太阳鸟电影百度百科(太阳鸟电影豆瓣)

《太阳照常升起》历经十余年终于被“平反”。

豆瓣的评分一开始连7分都不到,现在已经涨到8.3分了。时隔十余年,姜文的作品持续发酵,上映时票房口碑尽失。现在,它被誉为本世纪中国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本期我们就用一万字来分析姜文最隐晦的作品。让我们试着通过视听语言窥豹,真正理解作品的表达。

姜文2000年的作品《魔鬼来了》惹恼了一些人,他为此付出了代价。直到2007年,江才得以解禁,带着他的第三部作品《太阳照常升起》回国。但在电影节上输给了李安的《色戒》,无缘金狮奖。国内上映后,口碑也是两极分化。

戴锦华教授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不仅仅是就中国电影而言。就是那种电影。看完之后,好像对人生、对历史、对过程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所感悟,说不出,但又感动。”戴锦华教授都分不清,更别说普通观众了。大部分人买了票去电影院,却完全看不懂。他们只能认为姜文在玩游戏。所以最后票房和整体口碑都不好看。

《太阳照常升起》真是难以理解。一方面,它不是传统的线性叙事。它按照时间和现实的逻辑讲故事。取而代之的是完全电影化的语言,用循环的叙事手法,将四个故事整合成一个主题,显得支离破碎。另一方面,这部电影涉及大量的象征和隐喻,这使得它更难理解。

大部分影评只选取地方形象和符号,迎合了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心。这种分析趋势源于《让子弹飞》的成功。但在拆解隐喻、翻历史书之前,我们应该先把目光放在好的一面。寄生虫那一期,我说电影是一个整体系统。无论是理解文字还是分析符号,都得在其内在统一的逻辑下。否则就像解最后一道数学大题,蒙住了答案,糊弄了过程。虽然结果是对的,但本质还是未知。

《太阳照常升起》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海明威的同名小说,但其内容却与之无关。

这句话其实出自一本宗教书:“一代来一代去,地球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姜文的电影内容改编自叶迷的短篇小说《天鹅绒》。原作只有八千字,没有现在的抄本多。姜文只在第一、三个故事中借用了原著。

他说第一次看小说的时候,脑子里就出现了新疆歌曲。一辆拖拉机从雾中出现。随着雾向前移动,被雾包围。每个人都可以在周围进进出出,但他面前的地面永远是清晰的。然后地平线,那个黑点,一只胖胖的骆驼载着两个女人,她们要干什么?一个人去参加葬礼,一个人去结婚,一个人不说话,但是他们一直在交流,慢慢变成橙色,完全的橙色。接着,姜文将短篇扩展为四个故事,他用电影语言呈现了想象中的世界。

接下来是剧情回顾。会有剧透。如果你介意,你可以先订购这个系列。因为文案的篇幅原因,很大概率不能一次看完。也可以点个收藏,用空慢慢读。

二、剧情回顾

《太阳照常升起》整部电影分为“疯狂、爱情、枪支、梦想”四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976年的春天,在中国南方的一个村庄。周韵的“妈妈”梦见了一双黄须鱼鞋。一觉醒来,她上街买鞋,遇到了逃学的儿子,然后冲到学校,逼儿子退学。“用这些话,妈妈可以教你”。

在回家的路上,她把新鞋挂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上,为了方便就去了附近的田里。当她完成时,她发现鞋子不见了。一只鸟飞过两次,说“我知道,我知道”。妈妈追着它上了树,说了一些废话:“阿廖沙,不要害怕。火车停在上面,他在黎明时笑了。

鞋子丢了之后,我妈就成了“疯妈”。她每天要么爬树,要么挖坑挖石头,要么读诗。她儿子一发现她走丢了,就在全世界寻找她。妈妈也快把儿子逼疯了。有一天,他们生气了,当面把家里所有能砸的瓶瓶罐罐都砸了。冷静下来后,妈妈给儿子透露了认识丈夫的过程。她说丈夫是个军人,名字叫“阿廖沙”,并拿出一张他们两人的照片,对儿子说:“你的长相减去我的长相就是他的长相。”照片中,父亲的脸被剜了出来,疯狂的母亲说他是“最可爱的人”,他有枪。“你爸爸先是这么长,然后这么长,然后这么长。”

后来他偶然发现了马雷的石屋,家里丢失的东西都搬到这里,装修成了新房。儿子跑回家,看见他那个疯了的妈妈穿着那双丢了的鞋站在门口,说她“还好”“没疯”,还说她“不会再打你了”。她劝儿子赶紧去接村里被落了的人,还说在家等他回来继续聊天。就在她儿子在河边接人的时候,一群孩子跑过来告诉他,疯妈妈不见了,只有她的绣花鞋和衣服漂在河面上…

第二个故事也是在1976年夏天,在东部的一所大学里。姜文饰演的老唐和饰演的林博士有一腿,但林博士暗恋饰演的梁先生,梁先生和老唐是好朋友。

一天晚上,学校组织了一场露天电影。大家都在看的时候,突然传来“抓流氓”的叫声。梁老师被当流氓追着打,被审查。之后林医生自告奋勇报名鉴定流氓。在摸了三只手之后,林医生认定3号是梁老师,说摸自己,说摸反了,因为那天晚上她根本没去看电影,是在和老唐洗澡。

老唐给梁老师提意见,写检讨认错,交给上面。“你签我写,先承认还是后承认,差别很大。”梁老师说不确定有没有碰过,他笑了。“如果他的手没摸到屁股,那它摸到屁股了吗?”

老唐走后,林医生去找梁医生,坦白了她假鉴定的真实原因。她是想“拯救”梁先生,当然也包括她自己的风流韵事。“告诉他们我爱你,我只想抚摸你。”林医生热情的表白吓到了梁先生。另一方面,她走后,在食堂工作的女生进来,向梁老师倾诉爱意。“你伸出手,我希望你能触摸我,触摸我”和“我恨我自己。”她也承认,当初那些女生接到的连环骚扰电话都是她的恶作剧,就是为了听听梁老师的声音,“丢你妈”。

风波过后,真正的流氓被抓,梁老师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是第二天,他用母亲给他的枪带上吊自杀了…

第三个故事是在1976年的秋天,是第一个故事的续集,也是《天鹅绒》原著的核心内容。在故事的结尾,疯妈妈的儿子队长去接那些被丢在村子里的人。巧的是,来的两个人是老唐和老伴。

途中,老唐用猎枪——梁老师留下的枪——打死了一只野鸡,第一次作为礼物送给了队长。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唐的任务就是带着村里一堆没上学的孩子去山里打猎。每次他交出猎物,小队长都会给他加分。

有一天,老唐发现妻子成了队长的猎物。他们两个在石屋偷情。第二天,他老婆跪下承认了。老唐找到队长,想枪毙他。队长承认他死有余辜,但有一点他不明白。“唐叔叔,什么是天鹅绒?”老唐告诉他,要拿给他看。“但是记住,你找到天鹅绒的那一天就是你死的那一天”。

老唐去了北京,让朋友们帮他找天鹅绒。在故宫的一个角落里,崔健饰演的一个朋友在纸上画了一个不明所以的关系图。分析是老唐先冷落了妻子,才导致了通奸。老唐回到村里,打算原谅小队长。两人在池塘边再次相遇。他翻了个猎物就走了,小队长却“想死”。他拿出一面破旗给老唐看,说他知道天鹅绒是什么样子。“但是你妻子的肚子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天鹅绒。”一声枪响后,他来到了四楼。

这一次,时间变了,回到1958年的西部,整个故事开始的地方。夕阳染红了戈壁滩,两个女人骑着骆驼。她们年轻的时候是疯妈,也是唐逸。唐阿姨一路哈哈大笑,讲述着他和老唐在南阳的爱情故事,一旁的疯妈妈则保持着沉默。唐阿姨说,那个男的在路的尽头等着她结婚。之后,一个标着“结束”和“非结束”的岔路口真的出现了。唐阿姨向左拐,疯妈向右拐。

选择“非终”的疯妈妈来到了一个废弃的厂房。一位俄罗斯老太太告诉她阿廖沙已经死了,一位翻译打断了她的话。“她老公根本不叫阿廖沙,而是李布空”。老太太说,不要在意那些细节。在遗书中,她的丈夫自称阿廖沙。

疯子挺着大肚子,对着丈夫留下的遗物哭,坚持不相信他已经去世。另一边,唐逸跟着指示来到山顶,老唐正在那里等她。他们拥抱在一起,老唐向她表白“你的肚子像天鹅绒”并朝天开了两枪。

晚上,两人在戈壁滩举行了婚礼。人群狂欢,载歌载舞,梁老师也在其中。当他年轻的时候,他不怕和女孩们玩得开心。繁华的外围,一列载着疯妈的火车驶过,被火点燃的帐篷升向天空空。火照亮了火车,疯妈觉得自己要生了。她跳下火车,沿着铁路跑,哭着,小队长落在铺满鲜花的铁轨中间。之后,疯妈妈抱着儿子,站在火车顶上,对着初升的太阳一遍又一遍地喊:“阿廖沙,不要害怕!火车就停在上面,他一笑就亮了!”然后,太阳照常升起,第四个故事结束了。

第三,详细解释影片

这四个故事看起来没有逻辑,没有条理。其实按照片子给的时间,稍微排序一下就能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好:4、2、1、3。先来了1958的片段,然后出现了老唐和梁老师。然后,妈妈疯了,老唐和他的妻子被送到村里。

这四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对爱情和欲望的追求。

(1)消失与回归

1.疯狂的妈妈

Mad是第一个出场的角色,也是最后一个到场的。影片一开始,她梦见了鱼鞋,由此引出了“追求”这个概念。梦想是什么?它往往是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鞋子是她追求的东西,追求的东西失去了,所以她疯了。如果我们想了解疯妈妈,我们需要看看她外表的两个故事。

第四个故事,疯妈去收老公的东西。她有两句台词,“我知道我知道。就因为这件衣服和这堆东西上有三个洞,你就想告诉我你死了。我不会相信的。你想找哪个女人都可以,想都别想就骗我。”“不空,不/[/]

“我知道,我知道。”第一段,疯妈丢鞋时出现的小鸟也一直在重复这句话。这只鸟相当于疯妈妈,而她梦寐以求、重新得到又再次失去的鞋子相当于她等待失去的丈夫“阿廖沙”。

综合来看,疯妈的爱情吸引力下降空两次,一次是因为丈夫的死,一次是因为小鸟的飞走。年轻的疯妈妈下意识地否定了“老公死了”的事实,想到了“老公和女人跑了”的借口。鞋子的丢失和小鸟的飞走,在她重新找到爱情的时候,造成了更大的打击。

妈妈在两个故事中的结局也是对应的。故事的最后,她说了一句“我现在不疯了”,然后就消失在了河里,只剩下衣服和鞋子漂走了。4.故事,失去丈夫的疯妈妈,站在一望无际的铁路起点,开始了对远方的漫长追逐。

这种对等形成了一个循环,让疯狂的妈妈们即使被反复打击,即使被压抑,也依然能找到渴望爱的自己。

在《疯狂的妈妈》那段中,河流的形象也多次出现。江湖大多象征着人们对母亲的回归。疯狂的妈妈在河流中漂浮了许多次,先是骑在长满草的斑块上,然后消失在河流中。

相对于中间的两个故事,第一段和第四段是最对应、最含蓄的部分。第二个故事,梁老师的抑郁,林医生的热情,老唐和林医生的暧昧,都是爱情和欲望的鲜明表现。第三个故事,班长和唐逸都是自己出轨的故事。不用说,疯狂妈妈的爱和欲望都被埋在那些荒唐的举动之下。

2.队长

在队长这个角色中,也可以看到水元素。在电影中,船长在河里漂浮和游泳。然后他爬上岸,找到了石屋。就是在这个石屋,他和唐逸有了暧昧。唐阿姨对他说:“你唐叔叔说我肚子长得像天鹅绒”,百般寻寻觅觅,见了天鹅绒就死了。

从故事4我们知道,天鹅绒其实是老唐和唐阿姨决定结婚时的表白,是男女之情达到顶峰时的发言。小队长寻找天鹅绒,终于找到了,这成了他寻找爱情,寻找至高无上的爱情的写照。

那么,枪代表什么?小队长看到天鹅绒就中枪了。这是什么意思?在第三个故事中,枪和喇叭往往保持着相同的进退节奏。关于枪,在第四段,唐逸说,“他说他开了三枪。看看他有多恶心。他实际上把这比作开枪。”够清楚了吗?

另一方面,小号总是和枪形影不离。老唐带着孩子在山里打猎的时候,画面一直切换到他吹小号的画面,枪的烟和喇叭的声音重叠在一起。第二段也有提示。老唐说:“我一吹喇叭,林大夫就进我房间。”后来,老唐、梁老师和林医生进了房间。房间里传来纵情的笑声,喇叭响起。自然,这意味着欲望和戏弄。

于是,小队长在天鹅绒和枪的双重影像叠加下消失了。其实就像出轨一样,是他情欲本能的爆发。在第一段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疯妈对小队长的“栽培”:在一次次“我不知道(阿廖沙)”的回答中,他被一次次扇耳光,直到认出了疯妈追求的对象阿廖沙。小队长的事情也是在疯妈的引导下,从压抑欲望到回归的过程。最后,他像疯妈妈一样,消失在枪炮声中。

3.梁老师

梁老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物,但他失去的东西更明显。第二个故事中,他站在医务室里,周围是白色的窗帘,不断随风飘动,象征着戏弄和挑衅。他伸手抚摸,并在窗帘后说明了对林博士的渴望,但面对林博士的诱惑,他表现出了拒绝。看电影的时候也是,他伸出手,还没等他成功,就戛然而止了。人群散开去追赶流氓。他做贼心虚,跟他一起逃了,这也压抑了他的欲望。

之后住进了医院,林医生和那个操着本地口音的姑娘纷纷向他表白,电影在这里营造的氛围,比起梁老师的心理,更值得品味。而雨滴和树影打在窗帘上,不断闪烁,明暗交替,表现了他内心想表现欲望又不敢表现的退缩心理。

在女孩表白的那一刻,一声惊雷响起,闪电打在窗户上,显示出他那一刻的激动。然后他压抑住自己,放了那个女孩。此时窗外正下着雨,窗内一片漆黑。也可以看做是他拒绝欲望后的内心深处。梁老师的爱情在压抑和激活之间反复切换,直到最后达到一个小高潮。他用母亲给他的枪带自杀了。

4.老唐

老唐是天鹅绒的命名者,也是枪的持有者。虽然班长和老婆有一腿,但最后他居然打算放过班长,可见他对班长追求本能的“认可”。

在电影中,枪是所有人欲望的共同象征:疯妈妈的执念亡夫带枪,梁老师有猎枪,老唐是猎枪的第二主人,小队长中枪。所有的角色都在同步的节奏中得到强化。

第四个故事,老唐身上有把猎枪,那是1958年。第二个故事,他看到梁老师的猎枪,说“好像在新疆看到过这样的枪”。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就不难理解,他在新疆的枪后来丢了,然后又从梁先生那里拿了一把类似的枪。枪的丢失和找回,对应的是老唐和林博士的暧昧关系:他继承了梁老师的男性欲望。

总结一下,无论是疯妈、小队长、梁老师、老唐,他们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各种形式的消失。妈妈疯狂的身体消失了,梁老师上吊主观意识消失了,小队长中枪失踪了。至于老唐,就比较隐晦了。在他发现老婆和小队长有染的那个晚上,一起打猎的山童问他:“你会回来吗?”他说了声“是”,然后穿过层层迷雾,在没有杀死船长的情况下转身离开时,他又走进了一片迷雾。

老唐与山里孩子的狩猎颇具象征意义:山代表荒野,是一个外界社会力量很难触及的空房间,而狩猎则需要猎枪。所以来自山里孩子的问题可以理解为“你会回到原始本能的世界吗?”老唐的回答是肯定的。最后,他又走回了雾中,其他三个人的消失形成了一个统一体。没有这个设定,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别人的消失理解为死亡,但老唐的作用是引导:四个人的消失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离开现实空回到爱的世界。

5.唐逸

唐阿姨是电影中的一个特殊角色。按理说她应该归入有欲望的那一类。她嫁给了老唐,和队长有一腿,但她对爱情和欲望的深刻态度是排外的。

第三段,班长和老唐在外面开了一枪。她吓得从凳子上摔了下来,打翻了水。她的话里充满了厌恶:“从你被释放的那天起,你就摆弄那把破枪。我本不想骂你,但不得不得寸进尺。”暗示了她对欲望的消极心理。后来她和小队长有了暧昧关系,这似乎显示了她的爱情本能。但最后她表白的时候畏缩了,甚至老唐喝粥的时候还一直抖。

如果说以上是对细节的暗示,那么在第四段,唐逸则选择了结尾的方向,这才是人物内心的真实流露。疯狂从无尽的铁路开始了对“阿廖沙”的追求,而唐逸则选择了无路可走的终点。这条路看似是她和老唐之间的开始,实则是她爱情追求的终点。就像路的尽头,站在山顶的手掌拒绝并阻挡了一切。

疯四消失后,他们渴望回归,而唐逸选择了离开村庄。老唐从北京给她带了礼物后,她说:“过两天我就要走了,你要好好保重”。唐阿姨的“离开”是回北京。如果说南方的乡村是欲望的集散之地,疯妈、小队长、老唐在这里迎接他们的归来,那么与之相对的北京就是压抑之地。

作为首都,北京的意义自不必说。老唐回京与友人商议艳遇的场景,背景是猩红的紫禁城,有支配之意。而且从电影的时间设定来看,前三个代表欲望回归的故事都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这个“外力”就很好理解了。

(2)欲望和希望

时代对人内心爱的压迫贯穿全片。第一个故事,疯妈让队长退学,对老师说“你什么都不知道”。结合“我知道,我知道”这句话,推测“知道”等于爱,而“不知道”就像船长的回答“不知道”,意思是不爱。

学校里老师教的也是“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这八个字的时代特征溢于言表。老师还问:“你在笑什么!”不让小队长表露情绪,也是对他内心的一种压制。疯妈让儿子在这里辍学,后来问“为什么羊不能上树?”叛逆的意思就出来了。

第二个故事,梁老师被认定为流氓。在追逐的场景中,他拼命的逃跑,而后面的追赶者都拿着手电筒,他们的光随着人群的步伐不停的跳动,晃动着他们的眼睛,显示出集体力量的强大威压。后来梁老师也说,他数了数,一共42个手电照在他身上。

除了这些,影片中还有很多细节,侧面展现了时代背景。疯老公是“最可爱的人”,放映的样板戏,《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音乐,老唐的《分权改革》,阿廖沙遗迹中列宁的《为什么》,不胜枚举,就不一一展开了。事实上,那只“手”对爱情的压制解释了四个人的消失: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了爱情欲望的他们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无法继续生活,只能逃到其他空房间。

姜文想表达的是人性中最纯粹的爱,这种爱根深蒂固,世代不可磨灭。在某些时候,也许我们会失去它,但它植根于我们的血液中,最终会回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影片的重点是“传承”。

第一段,疯妈所做的,除了她自己的回归,就是传递给儿子。另外,老唐给队长找绒也是一种潜在的传承。他帮助船长找到了他的爱情诉求。再者,还体现在老唐教山里的孩子打猎。一些孩子爬上树,挥舞着鸟蛋。老唐让他从树上下来,把鸟放下,告诉它们“钓鱼不是个好主意”。孵卵的不能打鸟,搞性的野鸡也不能打,因为它们繁殖下一代。无论是小队长,还是年轻一代的孩子,都像疯妈、老唐一样,从老一辈那里获得了情欲本能的传承。

这个概念在第四个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第四个故事是一切的结束,但也是一切的开始。是疯妈和小队长故事的开始,也是老唐故事的开始。结合了四个故事中的呼应和对比,传达了一种轮回和循环的观念。

其实在第一个故事里,姜文给了一个引导:疯妈在屋顶上不停地转圈,一遍又一遍地念叨着同一句诗,老师的问题是“1234567乘以7654321”。第一段结尾,狂马的衣服沿河飘散,耀眼的太阳在河的远处。第四段结尾,狂马抱着小队长站在山上,初升的太阳也在远处。太阳的形象自始至终都在回响,这是对轮回观念最强烈的表达。

日出日落,无限循环,而旭日东升,小队长的诞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新的希望,也象征着新的循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传承。漂浮在空中的燃烧的帐篷空在老唐的婚礼上着火了。这是电影中最快乐的部分,它象征着人们最高的情感、热情和力量。当一个婴儿出生时,它似乎在说,火焰将代代相传,永不终结。

很多人觉得时间线混乱难懂,而这正是姜文的匠心所在。如果按照线性时间,队长之死应该是影片的结尾,无疑是消极的,而姜文把1958年的故事放在最后一段,让影片以上升的爱情高潮结束。这暗示着一种积极的希望:虽然过去不完美,但爱的心不可磨灭,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接下来我们从《太阳照常升起》展开,寻找姜文所有作品中的共同点,有哪些主题被继承?

四。太阳照样升起

1.阳光灿烂的日子

资本、欲望、虚幻和现实在姜文的作品中是一脉相承的。

晴天的第一个场景是一个伟人的雕像。后来,马晓军在童年时将父亲送上了战场。在第一个场景中,有一个马晓军人看着部队的脸部特写。

同样的特写镜头,然后大量出现在电影的各个部分,构成了一个连续性:在童年,马晓军看着解放军,然后看着跳舞的女孩,米兰的大腿,火车填满的铁轨缝隙。他向往报效国家的荣耀,却变成了对女孩子的追求。

影片开头的旁白其实点明了后面的一切:“北京变化真快。二十年后,她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我在记忆中几乎找不到任何东西。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摧毁了我的记忆。我分不清真假。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让人更加赤裸,更难隐藏自己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幻想中阳光灿烂,真相却是黑白分明。”

马晓军,以及影片中的所有少年,在思想教育下意气风发,但现实的成人世界和他们想象的大相径庭,就像米兰,不是米兰,不是米兰,不是于蓓蓓,是马晓军想象中的少女,对应的是外在的理想和现实。

在马晓军玩保健品的场景中,气球飞过父亲的军功章、父母的合影,这些物件所代表的“信仰精神”,结合男孩旺盛的性欲,在两个层面上成为人们心中巨大的冲动。然而,气球马上就爆了,而马晓军甚至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这表明他对这两者同样“一无所知”。革命夫妇的父母后来也离婚了。

随着电影的进行,无数的片段都隐藏着方向。伴随着《国际歌》的歌声和解放军战胜美帝的报道背景音,肆意战斗的少年,被高高抛在伟人画像旁的小反派,礼堂里余音绕梁的爱国大合唱,仅仅因为在外面和女生聊天就被公安拘留的对比,还有戴着父亲勋章幻想阅兵,却觉得无聊躺着的马晓军。

影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冯小刚饰演的老师代表了一个有文化的社会的存在,压迫马晓军。马晓军嘲笑他,老师却找捉弄他的人,却一直找不到,因为捉弄他的人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一代年轻人”。

之后,马晓军撬开米兰的房子,通过望远镜看到了想象中的米兰。嘲笑老师,向往米兰,是那个时代的冲动和热情。嘲笑老师对应的是“打倒xx”的时代环境,而向往米兰则是欲望的表达。

姜文的心中充满了对这位伟人以及他所代表的崇高理想和伟大事业的向往。但是,另一方面,大灾难对他根本人性的压抑也确实存在。《阳光灿烂的一天》结束时,黑白相间的天安门广场和挂在上面的伟人,打破了之前所有关于男性尊严的幻想。

年轻时,他们被热血和蓬勃的理想所激励。然而,在社会环境中,青少年模糊地感知到一种不真实感,并亲身经历了确切的证据,面临着动摇。然而,他们总是试图隐藏现实,让自己活在纯粹的理想中。

这种理想与现实、热情与攻击的矛盾,只是换了一种说法,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再次出现,这也是姜文后续作品的共同核心。

2.北洋三部曲

在《让子弹飞》中,姜文饰演的张是最理想主义的自己,大谈发财上海滩。

在《一步之遥》中,来上海的马杀不死有钱人,却被人陷害,最后自杀身亡。《最后的飞翔》和《堂吉诃德的风车》为影片增添了几分荒诞和魔幻。此时此刻,他仍处于理想主义的失败状态,但他的心依然存在。

在《邪不压正》中,理想主义革命家变成了彭于晏玉妍饰演的李天然。他的阳光和健康完全符合姜文以前作品中对自己的“幻想”,他在平房屋顶上轻快的脚步也与马晓军和姜文自己的童年经历不谋而合。

姜文本人在影片中也成了一个现实主义、功利主义的导演。在蓝青峰的帮助下,李天然只能逃离远方,随着理想和情欲的消亡,他才能换来现实可行的革命。

《太阳照常升起》是对这些复杂思想最全面的阐述。虽然过去的经历并不那么美好,但对于那些从小被告知、被教育的人来说,因为他们心中的火焰并没有被完全抹杀,或许他们总能期待一个“解放它”的未来。这种复杂的思想,就是他握在手里不想否定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希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9567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