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鬼节是指哪三个(中国三大鬼节分别是什么时候)

文|读书君

中国三大鬼节是指哪三个(中国三大鬼节分别是什么时候)

#传统文化#

民间的清明节、中秋节和寒衣节被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服装节,也被称为“十月王朝”、“祭祖节”和“隐居节”,是中国祭祖的重要节日,就像清明节和中秋节一样。

农历十月初一,天气已经很冷了。在古代,任何风吹草动之类的天气变化都会给古人以直观的感受和体验。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科技不发达,一旦出现极端降温、降雪等恶劣天气,可能会给人们带来致命的打击。

所以在气候变冷之前,古代人会提前缝制保暖的衣服,储备相应的过冬食物。

《诗经·风·七月》记载“七月火流,九月赐衣”,意思是从七月开始,天气逐渐由热转凉,从九月开始,天气开始慢慢变凉,古人要缝制衣服准备过冬。

农历十月初一,天气已经很冷了。这一天,古人有送衣服、祭祀、开灶等习俗,提醒人们冬天来了。

01寒衣节的习俗演变

韩杰节起源于周朝的一种祭祀,但有准确文字记载的朝代来自宋代。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天气寒冷。想到给自己和家人买衣服,也会想到已故的亲人。人们怕死去的亲人和祖先缺衣少服,就在这一天祭祀时给祖先烧寿衣,称为“送寒衣”。

据《东京梦中国记》记载,汴梁在东京的九月:

“下半年要卖代孕,卖靴子,卖鞋帽,卖衣服,10月初一烧剧。”至十月初一日,“士庶皆出城入土为安,车马出道之朝廷,西京朝令皆禁。家车马亦如寒食节。”

意思是在寒食节这一天,要给死去的亲人祭祀。除了日常的食物、香火、纸钱等祭品外,还要为已故亲人焚烧披风、靴鞋、席帽、衣段等防风防寒的衣物,防止受寒,以表达孝心和慈悲。

也可以看出当时寒衣节的习俗已经相当成熟,非常隆重。如今,过寒衣节的民俗正在消失。

在古代,寒衣节的习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赠衣和焚衣。第一,烧衣服,也就是前面特别提到的。第二,送衣服。除了自己做衣服,还有朝廷发的,主要是公职人员发的。国家公务员可以领取皇帝颁发的棉衣。

《东京梦华录》记载:“十月十日,载臣已着锦袄三日。”

《岁时杂记》也记载:“十月朔,京师禁校守,赐锦袍。”

另一方面,这反映了在当时,寒衣节是一个相当受重视的节日。

在古代,经过各种社会战争和朝代更替,贵族阶级逐渐被打破,市民阶级逐渐兴起。特别是到了宋代,提倡士大夫共治天下,公职人员的政治地位提高了,福利待遇也提高了。那时候不仅寒衣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能得到更好的福利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赠送衣服的习俗其实最早是在九月,到了宋代才把这个习俗搬到十月。隋唐五代时,赐衣的时间甚至不固定,一般是九月的某一天。在宋代,朝廷给官员发衣服的时间固定在十月初一。

现在各地寒衣节的习俗大同小异,其中送寒衣和祭祖是核心主题。

一些当地人也把10月1日视为孤独灵魂的聚会。这一天,人们会在给死去的祖先送去御寒衣物的同时,为孤魂野鬼焚烧御寒衣物。到了晚上,他们会在家门口烧纸,哭,喝酒。

像清明节和中元节一样,韩杰节是一个祭拜祖先和死者的节日。民间寒衣节、清明节、中秋节合称为“鬼节”。

02 寒衣节起源故事,与孟姜女千里送寒衣有关

关于寒衣节的由来,流传最广的是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故事。

相传秦朝时,有一位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孟姜女和她的丫鬟在后花园游玩时,意外地发现一个男人藏在一个丝瓜架下。经询问,他们得知此人名叫范希亮,是一名难民。为了逃避给秦始皇修长城的苦差事,他翻墙逃走了。当时,外面的官兵正在抓劳工,范希亮恳求孟姜女帮忙。不要出声,透露事情。

孟女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的父亲,老会员把范希亮叫来问一些问题。看小伙子知识渊博,长得也不错,就暂时让他躲在自己家里。相处一段时间后,老兵发现范希亮人很好,很喜欢,当地适龄青年基本都被抓去修长城了。在和女儿商量后,这位老兵打算让范希亮做女婿。

逃亡的范希亮听到这个消息后也非常高兴,欣然接受了这份“厚礼”。不久后,老两口选了个好日子,简单地给夫妻俩摆了几桌,就把夫妻俩嫁出去了。

然而,婚后不到三天,官兵破门而入,他们被迫带范希亮去修长城。

范希亮被带走后,孟姜女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每天都在思念丈夫,而远方的丈夫却杳无音信。孟女又急又担心,想着与其在家省心,不如直接去长城找人,见见老公。于是,她没日没夜地赶着给老公做保暖的衣服,第二天简单收拾一下就出发了。老两口见了,也拦不住,只好放了她。

渴望丈夫的孟姜女一路翻山越岭,风尘仆仆。我不知道她经历了多少苦难,但她最终凭着坚强的意志到达了长城。

姜女从一个工地打听到了另一个工地,却始终没有见到丈夫。最后,我不知道走了多少路,打听了多少次,终于在邻村找到了一个正在修长城的工友。工人们看到孟姜女如此可怜,对孟姜女的遭遇感到怜悯和同情,于是带她去打听,给她找了一个和范希亮一起干活的工人。

当孟姜女问起范希亮的情况时,大家都保持沉默。后来经过她的反复追问,终于查出了结果。原来范希亮上个月已经死了,他的尸体被埋在长城下面。

这个消息传到孟姜女的耳朵里,犹如晴天霹雳。我看到她的眼睛黑黑的,哀怨的,豆大的泪珠从眼皮上滚下来。

她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很黑,最后感动上天。天色越来越暗,风越刮越大。后来只听一声巨响,一段长城哭倒了。

萌女抬起头,终于看到了丈夫的尸体。之后,她含泪为死去的丈夫穿上棉衣,再次下葬。

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深受感动。后来,为了纪念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人们把农历十月初一称为“寒衣日”。

03 寒衣节的禁忌说法

如今,“寒衣节”已成为人们缅怀和祭奠已故亲人的习俗。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准备彩纸、冥币、香箔等。彩纸将被用来做衣服、帽子、鞋子、被子等。

扫墓的时候会摆上必备的供品,然后磕头拜神,坟前烧钱纸衣。

有些地方还有“烧包”的习俗,就是把鬼纸包在一个子代理里,然后在包上写上收件人和寄件人的名字,称为“福”。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花钱。有了钱,他们可以买很多东西,所以会烧很多鬼钱给逝者。

人们认为,烧给死人的东西一定要烧干净,否则死者身上的这些东西是无法转化为冥界的东西的。

当然,这其实是一种迷信,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对已故亲人的珍惜和追忆。

由于寒衣节被称为“鬼节”,和中秋节一样,寒衣节也有很多禁忌。

例如:

第一,忌将筷子插到碗里,民间认为,这样会引来鬼魂,和你分享食物。第二,忌偷吃祭拜的供品,与鬼争食,可能会遭来厄运。第三,忌吹口哨,以免引来鬼魂的注意。第四,忌晚上出门呼喊名字,以免被鬼魂记住……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当然,这些其实都是迷信的说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04 读书君说

反正衣服是即将到来的冬天最温暖的东西。寒食节,我们给亲人做御寒的衣服,给远方的亲人送去御寒的衣服,给逝去的亲人烧去安葬的衣服。无论哪种方式,我们都在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怀念和关心。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寒衣节也逐渐被人们遗忘。

十月的第一天,是寒衣节。我希望我们在不忘你的倡议的情况下能够时常想起并给我们所爱的人送去一份温暖。“寒衣”“寒衣”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性格,更是一种关心和怀念。

“寒衣节”,一种悼念、尊传统、孝的习俗活动。

参考资料:

(1)胡广云,十月“送寒衣”习俗形成的民间宗教语境分析。

(2)斗雅恋,思亲祭祖寒衣节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关注@读文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9337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