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孙子()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革命的先驱。

李大钊的孙子()

他有坚定的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革命眼光,为革命英勇献身。

他的后人也延续了李大钊的精神,大儿子是副国级,孙子是正厅级,但生活很低调。

李大钊对儿女的教导

1927年4月28日,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领导人李大钊走上绞刑架,慷慨就义,时年39岁。

那一年,他的孩子还小:大儿子李18岁,大女儿16岁,二女儿8岁,二儿子才4岁,小儿子才几个月大。

李大钊的逝世给妻子和儿女带来了丧亲之痛,从此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李大钊为之奋斗终生的中国共产党。

除了父亲为革命理想英勇献身的亲身经历,李大钊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也是他们坚定走革命道路的重要原因。

李大钊留学三年。1916年,他回到上海参加反袁斗争,但他没有回家。直到9月,他才回到大黑坨村。

父亲的归来对李和他的妹妹来说无疑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李生于1909年,生于1911年。当时两人都很开明,都上了私塾。

父亲给他们的礼物不是衣服,也不是食物,而是每人一套字帖,九宫格大字,铜盖毛笔,精美的铜墨盒。

墨盒的铜盖上分别刻着“包华留念”和“兴华留念”,都是父亲亲笔签名作为礼物。

父亲特别重视他们的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注重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从不溺爱。

李对她母亲的影响更大。她善良、慷慨、富有同情心。在饥荒和灾难的几个月里,她每顿饭都煮更多的米饭。包华的哥哥和姐姐帮她用干净的盆和碗盛了起来,放在门厅的一张小桌子上。门开了,从那里经过的穷人,就是逃避饥荒讨饭的,都进来吃饭。

她热心公益,与邻居相处得很好。

1918年1月起,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后来,他带着家人来到北京。

在这几次家庭团聚中,有一件事给李的长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大钊对“正义战胜牌坊”的态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德国驻华大使柯林达在东单被清官左(沈继英饰)恩海杀害。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时,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在东单北部修建一座名为“清德碑”的大理石牌楼。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3日,北京市民庆祝战胜德国,拆除了Cleander纪念碑,将其移至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并在牌坊上刻下“正义胜利”字样。

一天晚饭后,李大钊带着家人在中央公园散步。李后来回忆说,在牌坊前,“父亲意味深长地说,‘总有一天我们要拆掉这座牌坊!’明确反对很多知识分子把战争的结束说成是“正义战胜了强权”的谬论。我父亲的远见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正如李大钊所料,正义并没有战胜强权。半年后,巴黎和会公然作出强盗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和山东的特权拱手让给日本,这激怒并警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五四运动。

李自幼爱读书、爱思考,李大钊的思想表达、政治主张和日常时事评论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期间,父亲写给舅舅杨子辉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写文章”,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记忆里。

正是因为李大钊对孩子们的言传身教,才让一种优良朴实的家风和坚定的革命精神得以传承。

李大钊的后代中,长子、副州级、长孙成为了吏部一级,但他们在生活中保持低调,默默传承着李大钊的优秀品格和精神。

“革命之后”的身份是责任

李大钊的长子是李,1909年10月2日生于河北。

1921年,李进入北京孔德学校,在父亲李大钊的指导和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李是一个冷静而谨慎的人,有着非常坚定的意志。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逝世的消息见报后,周作人和沈都在考虑如何告诉年仅18岁的李。

他们把李叫进房间,把报纸拿给他看。

周作人和沈本想安慰李,但李表现得很平静。

李对父亲的壮烈牺牲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在父亲的教导下早已明白革命就是流血。

尽管如此,他还是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李一生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父亲李大钊的理想信念。

有这样一个故事:1940年,李在特委工作时,回到家乡,有人向日本人通风报信。

当日本人和汉奸进村捉拿李时,村民们看见了,立即回村通知李。

眼看日本人和汉奸越来越近,跑也来不及了,李就爬到房顶上躲起来。

汉奸们带着日本人在村子里四处寻找,但他们没能找到李·。他们本来就很沮丧,但是空无奈的返回了。

汉奸和日本人走后,再三确认李是安全的,于是他从屋顶上下来。

当时他身上还有几个大洋,都是亲戚塞的,因为躲过这次搜查,他在乐亭待不下去了,必须离开。

所以他在路上骑自行车。

谁知道在半路上,一伙强盗遇上了李和鲁豫。

强盗试图抢劫李的自行车和钱,但李非常冷静,这使强盗感到惊讶。

强盗看见李很听话地在身上乱摸,把所有的大洋都给了出来,但告诉他们钱可以留着,但自行车要拿走。

李说,他知道他们做这份工作是因为他们穷,他不想让穷人更穷,所以他可以给他们钱。

但是自行车不能给。他要靠它去旅行,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强盗们被他的话感动了,所以他们把自行车留给了李。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

入京后,李是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九人之一,中共北平市委第二副书记。

接管北平是我们党的第一次考试。

1949年2月4日,新成立的中共北平市委在原国民议会厅顺城街接见了3000多名地下党员。

党员地下人终于可以用自己的真实姓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了,包括李。这次见面也让大家知道他是李大钊的长子。

在三年的困难时期,李被调到任安徽省委书记。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配额。

李向借了一本粮书,没带五线谱。而是去了一个粮店卖了一些粮食,看看现在的政策是怎么执行的。

当时营业员给他3斤大米,7斤地瓜干。

李觉得很奇怪。很明显,粮食国家是有规定的。每个人每月得到七斤大米和三斤地瓜干,所以这家粮店就乱卖。

他和店员争论,店员坚持说是上面的要求。

然后粮店的店员给派出所打了电话,公安人员带走了那个戴眼镜,知识分子模样的大个子…

后来,在李查出的问题终于得到澄清,粮食供应配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省委书记李微服私访购粮的故事也在社会上传开了。

李说:“我没有做过什么‘微服私访’,所以它就是不威武”。

即使在很高的位置,李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仍然尽力为人民服务。

1978年,李被调到中国人民银行负责。

李的儿子李红塔说:“对他来说,69岁的高龄,身处一个陌生的领域,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父亲在人民银行工作的四年间,完成了金融业拨乱反正,解决了长期存在的问题,落实了党的干部政策,组织培养了金融人才,推动了中国金融体制的全方位改革。”

它促进了金融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中国成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还担任过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和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虽然是副国级官员,李却过着低调的生活。

2005年2月,李逝世,享年96岁。

李去世后,记者问李红塔他父亲留给他们多少遗产。

李红塔回答说,我们不需要什么遗产,精神遗产才是李大钊后人最大的财富。

作为李大钊的孙子,李红塔从父亲的耳濡目染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革命精神的伟大。

李红塔,1949年5月出生于河北乐亭。

他出生时,祖父已去世22年,父亲李是北平第二副书记。

北平解放后不久,正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建设的时候,李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李红塔的母亲田,是长辛店机车车辆厂党委委员。她太忙了,一周只能回家一天。

李红塔在托儿所一直呆到六岁。直到他六岁时,他的父母才空照顾他。

在李红塔的印象中,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人无小事,人如天。”

他的父亲告诉他,他的祖父李大钊早年有一句名言:“自束收发书,谓之献身民族解放事业。”

受此影响,李红塔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高高在上。官越大,越需要了解百姓疾苦,为百姓多做实事好事。

1978年4月,李红塔加入了他祖父创建的中国共产党。

2003年夏天,淮河流域南部山区下了一场暴雨。淮河中上游干流及十六条支流洪水超过警戒线。得知此事后,李红塔心急如焚,驱车赶往灾区,一乡一村。

在救灾一线呆了20多天,李红塔瘦了12斤,皮肤晒黑了。他幽默地说:“这一次,他和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黑包,比黑包好。”

李大钊一家都很勤快,这个优良传统一直延续着。

在安徽省民政厅,李红塔有个外号——“自行车局长”。

因为大家都记得很清楚一件事,李红塔调到民政部门后,第一次上班。他没有开豪车,也没有司机来接他。他自己骑自行车来的,让大家都记住了。

当了10年的民政局长,除了出去开会、下乡,李局长都离不开他的自行车,每天骑着它上下班。

虽然已经是正厅级的级别,但李红塔的生活还是很低调。

“革命传统代代相传,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李红塔写的对联,也是他的座右铭。

按理说,“落魄”这个词绝对不应该和一个为国家工作了几十年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联系在一起。

然而,当正厅级的李红塔退休时,谁也不会想到,他的存折上只有8000元。

因为每次捐款,李红塔都是出钱最多的一个,好像口袋里的钱不是自己的一样,很热心,很乐于助人。

李红塔从不利用职务便利或占自己便宜。

之前单位分配房子的时候,他总是照顾那些非常需要房子的年轻人和同事。他从来不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做安排,甚至最后也没有要房子。

这和他爷爷李大钊一模一样。

李大钊的长女李兴华,1911年11月21日出生于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

李大钊死后,警视厅勒令其遗属限期离开北京。

1927年5月10日,全家回到大黑坨村,李兴华辍学到农村照顾病重的母亲。

1931年,李兴华带着弟弟和妹妹回到北平复学。

1932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地下革命。

四年后,李兴华和贾芝结婚了。当时中国已经开始被日本帝国主义侵蚀,无数爱国青年都在思考如何为祖国献身。

在李兴华的影响下,贾志走上了革命道路,毅然前往延安。

1938年,与丈夫分居两年的李兴华,带着弟弟李光华和周作人先生签发的“旅行证”到达延安4个月。

到达延安后,李兴华到延安陆毅文学系学习,后长期在延安中学任教。

她的学生有的是烈士遗孤,有的是在太行山上、黄河岸边战斗过的抗日将领的子女。对于这些过早失去父母或无法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李兴华总是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关怀。

中国成立后,李兴华在师大附中当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写了《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这篇文章也被收入了中国的教科书。

事实上,自从来到北京,李兴华和她的丈夫就开始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收集李大钊的作品和遗物。

去延安前,李兴华把父亲李大钊的遗物交给同院的邻居保管。

在我党最困难的时期,日本人高压统治,国民党四处围剿,邻居们因为害怕,把那些珍贵的遗物都扔掉了。

经过李兴华和她丈夫的努力,他们能够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如“用铁的肩膀承载道德,用美妙的双手写文章”的旗帜和一些珍贵的照片。

李兴华最后整理编辑了《缅怀我的父亲李大钊》,为读者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李兴华于1979年11月27日在北京逝世。

李大钊的次子李生于1922年。

李光华十四岁时,回到了他的家乡乐亭,那里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土地的地方。李光辉以通讯员身份到中国共产党县政府宣传抗战,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1940年,李光华历尽艰辛,和姐姐来到延安。

到达延安后,李光华进入陕北公学。之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始终在基层做革命工作,先后在一些地区担任宣传部长、副书记、县委书记。

1957年,李光华成为唐钢党委书记。那一年,刘少奇和周总理参观了这家工厂。

当得知是李大钊的次子时,说他的眼睛更像父亲,而不像哥哥李。

刘少奇说如果他再长胡子就更像了。

周恩来又问李光华:兄弟姐妹都在北京吗?李光华答应了。

在唐山工作期间,李光华与工人的关系非常融洽,有很高的威望。

后来唐山市委号召领导干部与群众荣辱与共。

当时工厂的党委书记李光华率先搬到了北车间的工人宿舍,除了比工人多了一部电话,其他生活条件和工人没什么区别。

在这方面,他的妻子偶尔会抱怨他,但李光华只是笑笑,并认真对待。

1959年10月,李光华从唐山调到中央调查部,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安全部。

李光华的儿子回忆说,由于安全部的工作性质是保密的,他不知道父亲的具体工作。他只知道,以前和他交往的工作人员大多是无线电报务员,他父亲也是部里党委委员。

1977年11月,李光华调任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政治部主任,后任副书记,直至1982年退休,2012年病逝。

李大钊的二女儿李艳华生于1919年。

十二岁时,李艳华跟随母亲赵纫兰回到北平,进入通县师范学校。不久后,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然而,在抗日战争期间,李艳华参加了党领导的冀东起义。起义失败后,她与党组织和家人失去了联系。

虽然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李艳华并没有放弃信仰,而是几经周折来到河北遵化县的一所山区农村学校长期任教。

李艳华的一生已经注定。

她直到解放后才回到北京,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哥哥、姐姐和弟弟。

这时,李艳华已经因为多年的疲劳和艰苦的生活环境而病倒了。他于1967年在北京去世,享年48岁。

李大钊的小儿子是李新华。

李大钊死时还是个婴儿,余生都和亲人生活在一起。

后来,一个成年人在晋察冀边区找到了党组织,开始了他的中学教师生涯。北平解放后,李新华进城接管了北平的中小学教育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新华在第八中学担任中学教导主任。

1977年任门头沟师范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妻子石是中学教师。

李新华,一个内向和沉默寡言的教育家,于1989年8月7日因病去世。

爱国爱党家风代代传

李大钊的子孙继承了忠于党、爱民自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家风,人才辈出。

正如孙子李红塔所说,正因为他们是革命先辈的后代,所以他们有更多的责任,一种传承革命精神和爱党爱国精神的责任。

参考资料

李大钊家族史研究

李红塔:革命后的身份是责任

九十年的记忆与传承——李大钊烈士后代的足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9327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