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晓琳(央视前女主持人肖晓琳)

是“自古美人多短命”还是“岁月不饶人”呢?

肖晓琳(央视前女主持人肖晓琳)

这是一个百年问题,但肖小林属于前者。

图1

被誉为央视“硬面美女”的她,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奋斗了整整一个青春。

55岁正式退休时,肖晓琳以为迎接她的是一个自由而轻盈的晚年,但她没想到的是,真正降临在她身上的是死亡倒计时。

从退役到因病被带走,肖小林只有四个月的时间。

她出生时以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外表延伸了普法之路,但死后却用26个字的遗言赚足了看客的眼泪。

弥留之际,肖小林留下的26字遗言是什么内容?本该安享晚年,萧晓琳却因为什么病短暂离世?

为理想勇敢“反叛”

“回顾共和国的法律进程,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一个新的世纪充满希望”。

图2

肖林在《法制报告》舞台上的发言的余音还萦绕在无数人的心中,但倾诉警告的人却在2017年6月28日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生命。

无数人为之惋惜。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肖晓琳是怎么丢掉性命的?

但是疾病是无情的,每个人最后只能是无能为力。

作为主持人和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肖晓琳把自己职业存在的意义带到了最后一刻。

毕竟她那么热爱这个职业。

对于肖小林来说,她是在为理想而努力,为梦想而活着。

图3

因为理想是肖小林的第一次“叛逆”。

小林的父母都是湖南大学的老师。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她从小的梦想就是像父母一样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她一直努力到去世。

在这件事情上,肖小林的父母并没有强迫她,但是在听说女儿想当老师后,她高兴的停不下来。

一家三口目标一致,父母最后也是把女儿培养成老师。

图4

毕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仅是考上师范院校那么简单,言行举止三观要符合传道授业解惑的要求。

所以,肖小林学习的时候不能驼背,写字的时候不能乱涂乱画。她应该说话清楚,对别人有礼貌。

为此,肖晓琳牺牲了很多业余时间。除了精心培养这些小习惯,她一有时间就会孜孜不倦地拿起书本。

但是到了初中,肖小林的梦想变坏了。

图5

因为校园广播比较多。

每当喇叭里传来声音,肖小林的心情就止不住的澎湃。回家后,小小林经常用收音机听广播。

她羡慕那个能大声朗读的播音员,日复一日,她坚定了长大后成为一名播音员的理想。

对于肖晓琳来说,小时候的老师梦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学螳螂,而播音是她独立后的现实选择。

但是从小父母就一直把自己当成未来的老师,所以小小林不知道怎么开口,怎么为自己说话。

图6

经过反复的挣扎,肖小林决定把梦想的萌芽埋在心底。但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后,她再也抑制不住对播音的热情,孤注一掷地在志愿表上填了北京广播学院。

图7

按照肖晓琳在文化课上的成绩,她本可以做出更好的选择,所以老师劝她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再考虑一下。

但肖晓琳觉得这是天赐良机,所以她选择坚持自己的选择。

但遭到了家长的强烈反对。

他们理解女儿志愿服务的意愿,即使多年的训练付之东流,他们也可以鼓励对方接受。

只要女儿能有更好的选择。

图8

但播音员显然不是。在社会的普遍认知中,这个“不必要”的职业不过是个肉角和麦克风。

没有人能肯定地说“靠口才吃饭”的事业能长久,但肖晓琳决心证明自己的选择,为广电行业“洗刷冤屈”。

毕竟父母打不过孩子。1977年,肖晓琳成功地离开长沙去了北京追寻她的梦想。

异乡生活很辛苦,小小林也会想家。

图9

但她不像其他女学生那样哭。相反,当她情绪高涨时,她会拿起手边的任何书籍或任何有文字的东西大声朗读。

为了自己的理想,肖晓琳选择了努力去背负。

但她没想到的是,世界上不仅有“选择”这种恐怖的东西,还有更致命的“差距”。

表面冷血,内心却温暖十足

小林有口音,很重的口音,这是播音界的大忌。

图10

因为这意味着不专业。

为了纠正自我批评,肖晓琳开始翻字典,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她还主动申请到大制作的翻译组学习。

在别人眼里,这是一份免费的打杂的零工。还不如躺在宿舍床上,用这段时间大睡一觉。

但对于肖晓琳来说,这是一个“亲近”前辈的机会。

她是实践中最好的老师。只要在片场,只要身边有前辈,肖小林总是虚心求教。

图11

这么辛苦,自然迎来了快乐的收获,肖小林的口音消失了。

但在毕业的关键时刻,意外把他击倒了。

临近毕业分配,肖晓琳生了一个大蛋糕,失去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内心。

大学那几年,她从没说过一次想家,可是她千里迢迢都在牵挂,离家几年怎么可能不牵挂。

小林非常想家,她本可以在北京干得很出色。她回到长沙,在市广播电台工作。

图12

同学们都说肖小林进市电台是大材小用,但肖小林本人并未不满,表示“只要是良种,就会遍地发芽”,不改初衷。

事实也证明了,遍地黄金,机会是急着寻找真正有才华的人的。

第一,1985年5月1日长沙人民广播电视台成立,肖晓林成为第一任播音员。

图13

为了工作,肖小林在采访车上度过了1985年的除夕。

她把自己打造成“绝望的女人”,但还是觉得自己专业水平不够。1987年,她选择回到北京,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系深造。

图14

而努力“打赏”的她,直接抛出了央视的橄榄枝。

1988年,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第三次开播,旨在批判时代弊端。它迫切需要一位新闻评论员来带头。

无数人削尖脑袋想“一举夺冠”,但最后唯一的名额还是落在了肖晓琳身上。

因为她的专业和出色的主持技巧,因为她谦逊的姿态和真诚严谨的劝说。

就这样,肖小林进入了央视这个无数播音员理想栖息地的摇篮,也带着“观察与思考”进入了中国社会的漩涡。

图15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就像清官难断家务事一样,社会报道也有强势的两面性。

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社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所以很难在一些观点上达成一致。即使发表了客观公正的观点,仍然可能受到质疑。

而肖晓林却用犀利的言论直击社会问题的痛点,在观察中给出了公正的判断,在思考中升华了社会案例想要传达的主题。

图16

即使“冷血”的刻板印象让硬汉美女的称号不胫而走,肖小林也不在乎。

触目惊心的现实让她心情沉重,不苟言笑是她的态度,也是她的情感表达。

为了得到一个真实的采访,肖小林曾经花了两年时间整天在乡下田野里奔波。她挎包里的老玉米是她三餐的主食。在险峻的条件下她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但真实的故事让她流下了眼泪。

图17

这个13岁的男孩因为父母离婚离家出走了。为了转移蚀骨的心痛,他用烟头烫手臂。衣衫褴褛的孩子被迫辍学,以支付学费…

在偏远的山区,这些故事都在真实地发生着,但在肖小林不苟言笑的五官下,涌动着掩不住人们疾苦的恻隐之心。

作为社会的声音,肖小林从心底呼吁“大家伸出手来”。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她一样在第一线的人,中国才能顺利全面脱贫,中国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中国未来的希望才有机会入学。

图18

社会不会永远充满欢笑,所有的岁月都是平静的,只是有些人在负重前行,肖小林就是其中之一。

《今日说法》的创办者

即便如此,肖小林还是觉得不足。

1995年,肖小林赴美国犹他州新闻系留学。那时的她,已经不再是一个恋家的女孩,只是想学着做一个有所成就,报效国家的好二郎。

肖小林没有让人失望。

在美国的两年时间里,肖小林仔细考察了美国电视行业的现状、趋势和管理,在这次学术充电中收获颇丰。

图19

1997年肖晓琳回国后,无数电视台和栏目看中了她的价值,向她抛出橄榄枝。但是,肖小林没有丝毫的理由加入央视法制栏目的《社会经纬》。

法律是世界上最可靠的东西,所以要普及法律,也要用超越“刻板印象”的方式来普及。

于是在1999年元旦,法制报道正式上线。

图20

新闻介入、专家参与、大众点评的新颖方式,让《法制报道》迅速受到观众的热捧,但肖晓林却以一句“梦想在作祟”坚持了十年。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在主持界,肖晓琳有自己不可撼动的成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于是开始在全国各大法学院寻找接班人,撒贝宁接替了她。

图21

肖晓琳对自己的工作问心无愧,但对于家庭,肖晓琳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贤妻良母。

为了养活小小林的辛苦,丈夫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自愿成为一名家庭主夫,照顾年幼儿子的衣食住行。

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双方都要参与,以免让孩子心理失衡。

图22

显然,肖晓琳这个强势的职业女性是不合格的。

儿子想不通,为什么明明有妈妈,为什么总是见不到她。当稚气的询问进入肖晓琳的耳朵时,她产生了强烈的自责。

于是她学会了为家庭付出更多的努力,还在2017年2月的“央视社会与法律频道”年会上发表了退休演讲。

图23

但那时候,他儿子已经成年了。懂事的他不希望妈妈帮他带孩子,而是希望小小林能和老公一起享受二人世界。

夫妻两人甚至约定好要环游世界,但2017年5月的某一天腹部剧烈的疼痛让小小林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结肠癌,晚期。

短短五个字,直接毁了肖晓林退役的所有计划。她第一次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脆弱,眼泪不断。

图24

儿子紧紧抱住妈妈,以最快的速度买了一张去美国的机票。

美国的医疗水平在癌症治疗上是先进的,这是肖小林最后的希望。

所有人都期待奇迹发生,但2017年6月28日,肖小林在极度失望中去世。

小林太在乎这个世界,太在乎中国,太在乎自己的家庭,但是已经太晚了。她只能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来做遗言:“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自己的健康。我会在这里感谢你的健康和长寿。”

她去世的时候,正好是她发表退休演说的四个多月前。

人生有太多的变数和未知。每个人都是理想路上的梦想家,但我们不要忘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这是肖晓琳给大家敲响的警钟,在台前幕后努力了大半辈子后,她心中的一切依然是大爱。

图25

肖晓琳要做的就是记住,要注意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身体不舒服要及时去医院就医。

不要因小失大,也不要本末倒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9292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