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主解散群礼貌语(怎么写解散群通知)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叫我帮忙批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做什么?”“说实在的,辛苦什么?教我教,改我改,是谁辛苦?”“我退出家长群有什么错

群主解散群礼貌语(怎么写解散群通知)群主解散群礼貌语(怎么写解散群通知)群主解散群礼貌语(怎么写解散群通知)群主解散群礼貌语(怎么写解散群通知)群主解散群礼貌语(怎么写解散群通知)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叫我帮忙批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做什么?”“说实在的,辛苦什么?教我教,改我改,是谁辛苦?”“我退出家长群有什么错?”“如果你上课不用心教,课后让我帮忙批改作业,我要你做什么?”“说实话,难吗?谁辛辛苦苦教我,改变我?”

近日,网上爆出一段家长吐槽的视频。视频中父母的这些话被网友评论为“句句戳心”。他们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数十万人的好评,引起了大量家长的共鸣。有人说,有些家长不再只是一个教育交流的平台,而是逐渐“变味”。

搭建沟通的桥梁

45%的受访者认为“群”很有用。

市民魏成成是一位“90后”年轻妈妈。今年,她的孩子刚上小学,她第一次加入正式的家长群。

“之前的群都是儿童兴趣班和早教班。大家分享了育儿经验,气氛很轻松。”成卫说,在小学家长群里,除了布置作业和分发午餐食谱,内容就是各科老师批改作业和试卷的照片。只要提到“个别同学”,他们就很紧张,总是坐对位置,每隔一段时间就忍不住打开聊天记录,生怕错过重要消息。

虽然家长群给她带来了一些紧张,但魏成成觉得家长群的存在解决了沟通问题。“小时候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老师让我告诉父母,去学校当面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家长可以和老师当面沟通。”成卫还记得,学校每次收费,老师都会让所有学生放学后排队出教室,把收费内容和金额写在每个人的手背上。这是老师和家长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相比之下,现在的沟通渠道确实方便很多。

10月10日,我们发出了一份关于“家长群体”的调查问卷。在被调查者中,85.71%的人加入了母群,14.29%的人没有加入。在加入家长群的受访者中,45%的人认为家长群“很有帮助”,35%的人选择“有帮助”,13.33%的人认为家长群“一般”,只有6.67%的人认为家长群“没帮助”。

群里的“奇葩”

“拍马屁”是大家最反感的。

家长给家校沟通带来便利,但关于家长“恶趣味”的新闻总是时有传来。在很多家长看来,家长中确实存在一些让人难以忍受的现象。

“每次发通知,明明老师都注明了‘不回复’,但总有几个家长要一个‘收到,谢谢老师’。”市民崔莉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不回复是不礼貌的,也确实没有必要回复。她担心老师会不高兴。经过几十次“收到”的刷屏,有用的信息早就丢失了。

老师发作业,总有人不仔细看就问“哪篇论文”“哪本书”;晚上老师在群里讲了点事,家长们变着花样“拍马屁”;老师安排亲子活动时,总有家长的“戏剧”表演,让大家不耐烦...谈到父母中的“奇葩”,崔莉充满了苦涩。

家长的“怪味”有时来自老师。市民刘聪聪听朋友说起过这件事。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在家长群里发通知,要求第二天手抄报。“当时朋友给了我一张截图,六七岁的孩子,不会写几个字。他们怎么能制作手抄报呢?不让父母做?”刘聪聪说,父母要求孩子批改作业并“帮助”孩子写作文是很常见的。大家明明都在抱怨,却还要回复“老师辛苦了”。

在我们收集的问卷中,50%的受访者“偶尔”要给孩子批改和完成作业,25%的受访者从未有过这种经历,经常“替孩子做”。“阿谀奉承”是家长最反感的现象,占83.33%,其次是家长反复提问、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老师点名特定学生、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如何正确开群?

孩子的学校照最受欢迎。

父母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那么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前不久,一群家长上了热搜。一位残疾学生的家长在群里发了一条长文:“这几天孩子回来很难过。她说,孩子们总是说,'看,她没有手,一个告诉两个,两个告诉三个...“这位家长没想到,她的消息发出后,引来了很多温暖,家长们纷纷发表意见,要让自己的孩子和这位残疾同学成为好朋友。

其实很多家长一直在传递温暖。市民Angel在群里看到过这样一条孩子家长和同学的留言。“这位家长说,他的孩子早上走得很匆忙,忘了穿袜子。老师在学校看到,怕孩子着凉,特意去买了一双棉袜给孩子穿。”安吉尔说,像这样温暖的心意,应该送给家长,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到照顾和爱护,家长才能更放心。

安吉尔说,家长群体有两面性。它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毕竟父母生活背景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如何让家长群体发挥最大价值,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应该共同追求和思考的。

那么家长最想在群里获取什么信息呢?在我们收集的问卷中,83.33%的家长希望在群里看到孩子的学校生活照片,66.67%的家长希望在群里了解孩子最近的学校安排。孩子学校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每天的作业内容也是大家需要的信息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只有16.67%的受访者希望在家长中看到自己孩子的考试排名。

蔡杰

市民乔女士

其实家长群里的老师也很辛苦。他们加入家长群,就相当于把工作时间延长到了24小时,还要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问题。家长也要更加理解老师的辛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老师完成更多孩子的教育。市民马女士

我觉得父母应该少一些阿谀奉承,多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就像布置作业,发一些孩子在学校的照片,传达学校最近的安排。只要群里的信息都是有用的,没有人会反感家长群。现在大家都觉得父母的“恶趣味”“是礼貌所致”?

市民女士

老师在家长间发送学习相关的消息时,也要注意保护孩子的隐私。之前在新闻上看到,老师在家长群里骂人,说谁作业没做好,谁考试成绩差,引起了一些家长的不满。我认为老师也应该接受学校的培训,并继续在家长中工作。

市民周女士

父母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毕竟一个班那么多孩子,我们不可能每天都从老师那里了解孩子的情况。以后我有了孩子,希望我们班的家长都是热情和谐的,而不是大家都讲客套话,这样更有利于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微观观点

团队外“管理”的最大价值

胜利街小学家校工作负责人曹坤

本人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家长群这个平台存在已久。近年来,家长群里出现了一些乱象,比如有的家长会发广告、投票,有的孩子家长、爷爷奶奶在群里。老师分不清谁负责学习,谁负责生活,导致信息传递出现一些偏差。

这几年我们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家长群管理办法,现在家长群的氛围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我们规定家长群只能由孩子的直接监护人加入,避免了人多的混乱;广泛告知家长不能在群里发广告等与家校沟通无关的内容,减少群里的垃圾信息;成立了专门的家委会家长小组,让学校的相关工作和安排通过家委会最有效的传达给每个学生家长。

家长群是学校和家长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我们要做的是利用好这个群体,发挥其最大价值。

更多同理心

网友@丮丮丮丮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在现代社会的教育背景下,家长已经成为教师、家长和学生独特的交流场所。不管孩子上什么学校,什么年级,家长群都是必须的,也是必须的。方便老师和家长沟通,发布学校的相关通知,方便家长讨论,从而更了解孩子和学校。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近年来,对家长的投诉越来越多。父母的本质似乎脱离了它的本义。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母团逐渐变味。个别老师把家长群当成给家长分配任务的平台,甚至有的老师在家长群中批评某个孩子,丝毫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家长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照顾。这个现象想必很多家长都感受到了。

教育孩子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家长群成立的初衷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老师总是推脱“你的孩子”,家长总是推脱“你是老师”。他们缺乏的是同理心和相互理解。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以身作则,给父母做好榜样。

记者手记

少点“彩虹屁”让家长群更简单。

采访中听到这样一句话:“父母事业再红火,父母群体也在恐慌”。是的,在家长群里,每个人的代号都是“紫轩爸爸”和“伊诺妈妈”。职场上谁在乎你有多漂亮?毫不夸张地说,即使是生活中不知道风情万种的中老年父亲,也会为老师“收”一些玫瑰花,比老板还勤快。

为什么家长这么“谦虚”,一进家长群就治好了所有的“社交恐惧”和“群体恐惧”?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深爱自己的孩子。

前年有一篇题为《开学第三天,我退出家长群》的文章,引起无数家长的共鸣。文章揭露了家长群体的日常生活:攀比、“马屁精”、广告、“玩伴”……的确,随着交流的进步,现在老师和家长的联系更加方便、及时。以前老师都是靠孩子自己写笔记本来告知家长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是家长会或者家访的形式。现在,老师可以通过微信随时随地找到家长。不管发生什么,他们在家长群里喊一声,马上就有几十个人响应。

有了微信群,交流确实变得方便了,但家长群带来的海量信息和复杂关系,却成了很多老师和家长的痛苦之源。

很多学校都下发了“精简聊天内容”、“非必要甚至不用回”、“限制聊天内容”等通知。这些措施是为了让家长和老师找到新的沟通方式,充分发挥家长原有的作用,防止沟通工具成为大规模的“彩虹屁”场景。

有家长说,应该解散家长群,让教学一开始就变成简单的样子。我觉得没必要这么极端。如果每个家长少说一句“辛苦”,可能会让家长精神一振。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曹亚欣采写。

来源:济南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920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