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名词解释传染病学(潜伏期延长名词解释)

对于一种潜伏期中位数为4天的自限性疾病来说,14天的隔离期已经是很长的时间了。作者:常荣山编者按:此次疫情,初步认为莆田病例林某杰为疑似传染源。从他复诊到确诊,

对于一种潜伏期中位数为4天的自限性疾病来说,14天的隔离期已经是很长的时间了。

作者:常荣山

编者按:

此次疫情,初步认为莆田病例林某杰为疑似传染源。从他复诊到确诊,一共过去了38天,期间严格执行了“14+7”防控要求,9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9月16日下午,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公开表示,根据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特别是测序结果,认为本次疫情的源病例可能是在集中隔离过程中被感染,进而导致后续疫情。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四川广安、浙江衢州、甘肃临夏、浙江金华等地都发现了境外感染者。从回国到确诊,最长39天,最短29天。按照“14+7”防控规则,对应病例至少“自由活动”一周。

潜伏期名词解释(名词解释记忆的潜伏期)插图

图片:Phoenix.com

针对上述情况,出现了一个术语“超长潜伏期”。基于此,有人呼吁延长海外归国人员的隔离期。汕头大学病毒学家常荣山应医学界之邀对此进行分析并撰写此文。

新冠肺炎的超长潜伏期?

首先,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新冠肺炎存在“超长潜伏期”。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称为潜伏期。感染后,病毒基因组在宿主体内复制,宿主也会产生反应,如产生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导致急性感染的典型症状(如发热、不适、疼痛、恶心)。这些症状被称为前驱症状,可用于与病毒感染的特殊典型症状(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痹、埃博拉病毒出血热、麻疹病毒皮疹)相区别。

不同的病毒有不同的潜伏期。以下表为例。在这些病毒中,潜伏期最长的是21天。

2020年2月9日,国内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肺炎的大型临床研究论文,分析了全国552家医院1099例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潜伏期、诊断和治疗。根据这项研究,新冠肺炎原始菌株感染者的中位潜伏期为3.0天。

这项研究中的一名患者经历了24天的潜伏期。但所谓的超长潜伏期,在总共1099例确诊病例中只是一例,从生物统计学的角度来说,不能说是有效数据。

另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分析了425名患者,指出原始菌株的潜伏期中位数为5.2天。

根据国内对Delta突变体的研究,平均疾病潜伏期为4.4天,比上面报道的5.2天要短。

然而,对Delta突变株传播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其传染性比以前的流行毒株增加了一倍。研究还发现,64.7%的传播事件发生在症状出现之前,高于以往文献报道的59.2%。传播速度加快,主要是潜伏期和传代间隔缩短,平均1-2天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说,潜伏期长就更不可能了。

“14+7”解禁后,正值?

“14+7”隔离解除后呈阳性的患者,要分几种情况。

首先是入境前感染的人群。这种人在某种程度上是会传染的。

现在的移民考试相当严格,几乎都是“双考”。以马来西亚为例,应在登机前7天48小时内进行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

如果他们此时感染了阴性潜伏期,根据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他们也应该在隔离期间生病。

同时,在14天的隔离期间,做了很多核酸检测,对隔离者的各种可疑症状的观察也比较细致,隔离者自己也很关注。所以,症状出现在隔离点却不被发现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在“14+7”隔离期间,核酸检测多次为阴性。隔离期结束后,发现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最大的可能是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期间“漏检”。即使他们有传染性,他们也非常虚弱。

另一类是隔离点的感染者。

像许多种呼吸道病毒一样,新冠肺炎会隐藏在肠道中进行复制,但复制的病毒是不完整的颗粒,不具有传染性。因此,可以在肛门中检测到新冠肺炎核酸片段,但很难在粪便中检测到活性病毒。

2020年3月19日,《柳叶刀》的子期刊《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发表论文称,即使在患者的呼吸道样本呈新冠肺炎阴性后,他们的粪便样本仍可能在近五周内呈病毒阳性。这表明病毒仍在患者的胃肠道中积极复制。2021年7月南京、郑州本地病例中,部分确诊病例出现腹泻、腹痛症状,在国内原新冠肺炎患者中较为少见。

有研究论文报道,发现无症状感染儿童的肛拭子核酸阳性超过48天。这些孩子的粪便是否有传染性还没有报道,但不能排除。所以我觉得隔离点有感染的可能,可能是通过粪-呼吸道或者粪-口传播。

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新冠肺炎原始菌株在人体内转阴的时间一般为7-9天。今年全球流行的delta突变株在体内转阴一般需要较长时间,一般为13-15天,少数可达20天以上,给“14+7”隔离期的检测带来较大挑战。

17岁以下儿童在海外一般不会大规模接种疫苗,长期肠道毒性的无症状感染发生率要高得多。2021年9月的第二周,美国儿童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达到历史峰值,确诊儿童超过20万人,其中2万多名儿童因重症住院;自新冠肺炎在美国爆发以来,已有500多万儿童被感染。

所以针对境外疫情的这种情况,我认为在方法学上,应该增加对入境人员的检测手段,三管齐下进行抗原、抗体、核酸检测。

最后,可能是在国内其他无法追踪的情况下意外接触后感染。这种情况和原生感染差不多。

“14+7”合理吗?

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增加隔离时间。对于一个潜伏期中位数为4.4天的自限性疾病来说,14天的隔离期已经是很长的时间了。新加坡改为10天隔离。

“14+7”后呈阳性的患者,除了“境外感染,隔离期间漏检”的小概率事件外,回国后被感染的概率很大。但增加隔离时间不仅会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等社会成本,还会进一步提高隔离点的控制难度。反而在隔离点更容易被感染。

与此同时,在大规模接种疫苗后,虽然今年全国发生了多起小规模疫情,但除了石家庄一位老人死亡外,几乎没有后续死亡病例。大多数核酸阳性病例无症状。在英国,与其他疾病相比,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数一直被视为常见病。

因此,现在防控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完善重点人群入境前和隔离期间的监测手段上。

入境检测方面,目前病例多的时候一天能查出七八十例阳性,病例少的时候只能查出几例。数字变化很大。是否说明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存在一些问题?入境时,为什么不用抗原、抗体、核酸检测?

同时,隔离时是否应考虑采集肛拭子样本进行核酸和抗原检测?这个可以由被隔离者自己在房间里操作,采集的样本放在采样管里交给管理人员,没有聚集采样的风险。

此外,隔离场所的环境和生物污水也要进行环境病毒检测。如果发现是阳性,就要追根溯源。这些投入相对于之前机场厕所、隔离场所的密切人群洒出来造成的损失来说,并不算大,也是防控各类传染病应该做的事情。

社会防控方面,本次莆田病例,林某杰于8月26日回家,其妻子吴女士于8月底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同车间的一个女的9月4号也有症状,但是没引起重视,一直拖到9月10号。

这个案例说明,除了隔离期间出入境人员的监控,回国后也需要查缺补漏。可以发个宣传册或者设计个APP,让他们每天去自我观察一段时间,同时注意密切接触者有没有身体异常。这种方法花费很少。

再者,我觉得一些可以在家里使用的“新冠肺炎抗原检测卡”可以发放到7天家庭隔离器。这种产品在国外广泛使用,也是我们国家认可的。既然批准了,就应该用,否则就是浪费社会资源。

来源:医学界

声明:邯郸健康转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号观点和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9006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