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

100年前的5月,杜威博士在中国看到了什么?此后,他写了大量关于中国、日本和美国现状的观察。对今天有什么启发?杜威作为一个实用主义哲学家,他看到的国际形势是如何不同于常人的。前天(23日)晚上,由文慧大讲堂、复旦大学杜威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读书会联合主办的“跟随杜威看中国百年变迁”首场网络咨询会在热烈的气氛中举行。杜威读书会的二十位同学深入思考了《中国魂变》第一章“世界中的中国”:杜威的中国论。他们被分成A、B两组,在线回答问题。最后,复旦杜威中心研究员马蓉做了发言,做了“杜威的合作观”主题演讲。短短90分钟的课程,学生们收获颇丰。为今天(25日)下午的第一场线下讲座做了很好的预热——实用主义资深研究学者刘对杜威来华的多元解读,以及为期五个月的“5(现场讲座)+5(在线讲座)”立体化读书会开启了“惊喜”之旅。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

从别人的眼中,了解中国近百年的巨变。

文慧讲堂是对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解读的平台。举办《读中国历史》《论语》《共产党宣言》等高质量读书会,以文本细读、学生发言、问题意识引入为特色。今年是美国学者杜威来华100周年,也是他诞辰160周年。立体读书会“和杜威一起看中国百年变迁”的消息发布后,吸引了很多感兴趣的人。50后咨询业人士杨福行说,年轻时听过胡适的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所以对导师杜威的哲学很感兴趣。80后教育界人士田方圆和60后管理者王一对杜威的教育哲学充满好奇。00后大学生王澍对杜威的心理学颇有好感。报名者从大学生到正在读中学的退休再就业人员,分布比较均匀。大部分是企业高管、行政人员、中学老师、会计,大部分是理工科背景。

李世新和王殊所属的A组和B组分别负责提问和回答问题。

报告厅采用的线上线下交叉的形式也给同学们带来了方便。讨论课前一周,读书会的同学们认真阅读了《中国心灵的蜕变:杜威的中国论》一书,在小组交流、问题设计、课堂流程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书友会的20个同学分为A、B两组,这节课A组提问,B组回答。在线辅导开始,两组学生互动,气氛热烈。在中美贸易磋商升级之际,学生们不禁将现状与一百年前进行对比。一百年前,美国学者观察的视角让我们寻找当下变化的轨迹和根源。对实用主义的批判性理解以及对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异同的分析,阅读目标,也在第一次在线学习中给学生带来了普遍的期待。

柴军和林晓彤分别读了《中国思想的转变:杜威论中国》。

100年前美国学者是如何理解“制裁”的?

“力量和惩罚应该是最后的手段;诉诸这种手段的必要性本身就证明正常的社会进程出了问题;社会理想应该是想办法改革导致在特殊情况下必须求助的原因。”(《中国思想的转变:杜威论中国》)

如何看待美国的“制裁”?1931年前后,杜威在他的评论中提到“制裁”是不可行的。如今,美国对许多国家实施了经济制裁,中美贸易摩擦正在升级。这时候读读杜威80年前的“制裁”理念,读书会的两组成员都有话要说。

杜威是美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被誉为美国精神的象征,也被罗蒂等哲学同行视为与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并列的20世纪最著名的三位西方哲学家。他的实用主义哲学为美国的崛起提供了思想和理论资源。杜威在中国生活了26个月,然后在报刊杂志上对1919年至1930年代的中、美、欧、日国际关系发表评论和建议。他在文章中说,“制裁在实践中是不可行的,任何朝着这个方向的努力只会恶化而不会改善国际关系。”时至今日,言犹在耳,美国执意为“美国优先”发动贸易战,与杜威的“合作观”背道而驰。对此,以柴军、韩思敏为首的A组提出质疑,并与B组讨论王宝玉、林晓彤的归属问题。B组学生认为,杜威当年讨论的“制裁”与今天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实施的制裁完全不同,原因在于国际背景、经济实力、科技发展等完全不同。与100年前的制裁不同,美国目前的制裁形式更加多样化,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甚至辐射到教育、人才交流等领域。比如,美国对中国人员出国留学、交流、访问、就业实行更严格的审核,从源头上阻断科技传递,对海外“千人计划”教授来华进行调查。正常的学术交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其本质与100年前美国学者所倡导的国际和平的本质相悖。

杜威观察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东亚局势,提出了主张和平的国际合作概念。

与孙中山“知难而行易”的思想产生共鸣

杜威如何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待当时的国际局势?有哪些实用的认识和观察世界的方法,它们的局限性是什么?针对A组提出的这个问题,B组经过深入思考后给出了全面的回答。

B组认为杜威的观点与当时国内很多有识之士的观点大相径庭。

100年前,杜威就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提出中国未来的发展,“要么和解瓦解,要么自我改造,不是日本之路。”B组梳理了杜威在比较中日两国国情和民族,并结合中国几千年发展历史的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通过B组的延伸阅读和分享,杜威的实用主义与孙中山“知难而行易”的思想产生了共鸣。第一次见面,两人就“知行合一”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听到孙中山的想法后,杜威深受感动,对他的想法产生了兴趣并表示支持。杜威不认同日本军国主义。在他看来,日本确实比中国发展得快,但中国绝对不能走日本的路。杜威知道,中国和日本虽然都是亚洲国家,但本质上是不同的,我们不能用理解日本的方式去理解中国。

除了这些问题,A组和B组还试图理解杜威对中日两国不同道路的哲学分析。

学者关注:“合作观”是杜威国际形势观的核心思想。

复旦大学杜威研究中心研究员马蓉对两组讨论进行了指导性点评,并围绕“务实的合作观:以杜威的几篇政论文章为例”进行了主题演讲。针对学生们的讨论,马蓉认为杜威的文章观察了当时中美日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国与国之间合作的建议。杜威的很多观点都是从促进国际合作的角度展开的。杜威没有看不到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他虽然站在美国的立场上看问题,但仍然强调以合作为前提观察国际关系,这与中国古代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不谋而合。杜威的合作观是其思想的重要特征,理解他的合作观是进一步理解杜威实用主义的前提。

其次,理解杜威哲学,要避免实用主义的两个误区。一种是功利主义的误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误区。它把实用主义等同于功利主义,因为实用这个词很容易和利益、好处、有用联系在一起。很多人往往把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对立起来,把实用主义和追求利益联系在一起,这是对实用主义非常普遍的误解。马蓉指出,学生们问美国现政府的对华政策是实用主义,这是典型的误读。事实上,美国现在奉行的是现实主义。另一个误解是把实用主义等同于实证主义。很多人在观察具体问题的时候,倾向于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最重要的特征是“存在就是存在”和“应该是存在”,区分现实和价值,强调对客观性和客观事实的追求。实用主义也强调客观事实,所以两者经常混淆,但实用主义强调客观事实和价值不可分割,杜威反对事实和价值的分离。理解这一点是把握实用主义的重要途径。马蓉强调,要从“实践”的角度理解杜威所谓事实与价值统一的专业内涵,要把合作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握实用主义的本质。实用主义强调实践的优先性、普遍性和无所不在性。从生到死,人其实都在行动,一代又一代人也是如此。所有的思想、观念、语言,甚至国家都发生在这个行动中。

另外,马蓉提醒大家,看这些文章要注意杜威的身份视角。作为一个批评家,杜威是一个客观的观察者,而不是现实政治的参与者。杜威在文章中说,理想问题涉及两个方面:政府和教育。好政府的前提是好教育,但好教育的前提是好政治。这些观点表明杜威非常关注政治,这也是实用主义哲学区别于分析哲学和欧洲哲学的一个特点——关注现实生活。但是,他不是以政治家的身份出现,而是以哲学家和教育家的身份思考。

从2010年开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约翰·杜威文集》和《杜威选集》。

虽然还有很多疑惑,但是学者的指导给了同学们一个明确的大方向。主题为“中美日:一个实用主义者对20世纪初东亚格局的观察”的在线讨论辅导环节结束后,两组及时召开了在线语音会议,收集学员们的感受,大家都沉浸在第一次学习的新鲜感和局部启蒙中。杜威如何看待中国的国民性?罗素如何看待中国和杜威的区别?今天的灵感是什么?更多的疑惑等待探索。(王澍亦有贡献)

相关链接:

杜威读书会第一场讲座报名| 70年被拒绝与被欢迎的杜威刘·

“跟随杜威看中国百年变迁”系列立体化读书会开放报名。

作者:王

编辑:王

编辑:李连

*文慧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8910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