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读音是轻声吗(寓言故事的读音)

■本报记者陈熙涵昨天,《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1年“十大语言错误”。“接种”的“种”被误读为zhǒng,“偏”被误认为“有偏见”。《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透

■本报记者陈熙涵

故事的读音是轻声吗(寓言故事的读音)

昨天,《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1年“十大语言错误”。“接种”的“种”被误读为zhǒng,“偏”被误认为“有偏见”。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透露,去年中国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比如疫情报告中,宁夏银川被误认为甘肃银川,湖南张家界被误认为湖北张家界,鲅鱼圈被误认为鱿鱼圈等等。此外,身份证上的一个错认、误读也引起了关注。有些人身份证上公民身份号码的最后一位是“ⅹ”,很多人以为是英文字母表中的“X”,也有人念成chā。实际上,根据国家标准《公民身份号码》(GB11643—1999),我国公民身份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最后一位是10,用罗马数字ⅹ表示,其中ⅹ应读作shí。

据悉,一年一度的“十大语言错误”的“咬你的话”是在2006年公布的,到现在已经16年了。2021年的“中国十大错误”大部分还是日常错误。比如“六安”的“六”被误读为李。”六”是个多音字。读李时指一个数,用于江苏六合、安徽六安等地名。“蔓延”被误认为“漫延”。2021年底,新菌株奥米克隆导致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在很多媒体的报道中,疫情的“扩散”被误认为是疫情的“蔓延”。漫延是指对静态对象的连续描述;蔓延是指蔓生杂草等的蔓延和扩大。,而外延指向周围的延伸和扩展,描述的是动态变化。病毒传播,应用“蔓延”。

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种”,如“疫苗”,往往被误读为zhǒng。“种”是一个复音词,读作zhǒng,主要是一个名词,指种子等。也用作量词,指物种;读zhòng,是动词。接种疫苗。很明显,你应该读“跟随zhòng”。同样,“via”和“way”有不同的语义和用法,所以把“via a medium-high risk area”写成“via a medium-high risk area”是错误的;“必需品”被误认为“必需品”,疫情防控必须保证人民生活必需品的充足供应。然而,在一些报道中,“必需品”被误认为是“生活必需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重续赤血”的说法在所有媒体上都很常见。可惜很多地方把“更新”错当成了“更新”。“庚”的一般含义是指天、岁的第七位,“庚”是指延续、延续。现在,“几”是继续的意思,“许骥”是强调的同义词。在现代汉语中,“更”不是延续的意思,“许骥”也不能写成“耿旭”。《觉醒时代》电视剧中,陈独秀说“二十年不谈政治”,李大钊则说:“当初说这话有失偏颇。”其中“失偏”就是“失偏”,“失偏”就是输。强调失去的对象,与褒义词连用,如“失去正义”。“失”是指错误和不当行为,“失”分析错误的原因,与贬义词连用。

其他十大语言错误中,“喷血”被误认为“喷血”。去年8月1日,苏以9秒83的成绩晋级东京奥运会100米决赛。有报道称,这一成绩是“血淋淋”的。其中“喷单”是错误的,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挤单”。\ \的意思是兴奋,\ \ \ \的意思是血流加快,用来形容兴奋和激动而“喷血”的意思是喷血,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复杂”被误认为是“情节”。如果中国人对冬奥会有很深的感情,就要用“情结”,而“情节”是指事情的变化和过程,比如“故事情节”。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另外,“拘留”被误认为是“刑事拘留”。“逮捕”是“行政拘留”的简称,“刑事拘留”是“刑事拘留”的简称。这两个缩写的发音相同,但意思却大不相同。

来源:文汇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8820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