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公章)

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公章)

红旗二代ZXD

引起

2022-04-22 06:14

1988年5月11日,这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日子,至少对于长春第一汽车厂和德国大众来说是这样。

这是一张用过很多次的图。

可能不知道为什么,因为这一天是一汽和大众-奥迪技术合作的签约日。从这一天起,一汽和大众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1988年,我在长春汽车研究所信息部声像室工作,负责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记录研究所几乎所有的研究项目。

又一次,我很幸运的记录了这个签约仪式,但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独家记录。

今天拿出一组拍摄于34年前的照片,讲述当年签约仪式的故事。

1988年5月11日星期三,历史上真的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事件。但今天的历史记载:1988年5月11日,著名作家沈从文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

记得早上6点,科长李诠林给我打电话,通知我去单位准备摄像器材。早上8点去了一汽74招待所(现在的一汽宾馆)后面的外宾楼,那里有外事活动。我们的主任徐也在那里,听取了徐的安排。

到单位的时候,我的两个同事王丽和张世春已经到了。科长李诠林也在那里。他说明了今天任务的特殊性。这是一项机密任务,不能向外界报告,也不能说。我们感到神秘和兴奋。但是我还是不知道任务是什么。

8点,我们背着相机走到74招待所。沿河74招待所一墙之隔,直线距离不到300米。

当我们到达外宾楼的大厅时,没有人在那里。我们到了大厅旁边的会议室,看到一个很大的会议桌,只有几把椅子。桌子上有中国和德国的国旗和钢笔。还有两叠文件。

等了一会儿,我看见几位领导从一个房间里走出来,看上去有些疲惫,其中包括我们的主任许。

他看到我们,先问我们吃了没,我们说吃了。

许主任表示,今天是我们与德国公众合作协议的草签,对外保密,不允许录像。

徐主任说,他认为还是应该有记录的。德国人说不能邀请媒体,包括一汽自己的。因为你不是媒体,你是汽车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德国人同意了。所以我带你来这里。这些天来,我一直在起草协议文本。最后按照耿主任的要求完成了。饭后,耿厂长和德国方面的领导到了,开始签字。

我记得很清楚,许主任很感慨地说,真不容易,一年多了。这就像一场征服柏林的战争。

许主任先去吃饭了。

过了一会儿,几位领导吃完饭,开始回房间换衣服。几位德国领导人也吃完了饭。

这时一汽的副总卢富源出来了,看到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合同的签订一定要保密,拍的照片和视频一定要收起来,不能让媒体知道这件事。

当时我就纳闷了,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要保密。

9点左右,厂长耿等领导到了。耿厂长来到签约会议室,环顾四周。我记得很清楚。厂长耿说:不要把德国国旗弄反了。我只是仔细看了看德国国旗。真的很容易弄反。

一汽全体员工到一个房间,又开了一次会。

一汽副总经理李与大众汽车领导(右二)及一汽谈判团团长、翻译马怀奇打招呼。

这时,德国领导人也到了。我注意到他们是开着红旗CA-770轿车和红旗CA-630旅行车来的。德国领导人住在南湖宾馆。

德国领导人和在外宾楼工作了几天的德国工作人员握手,应该是对他们的辛苦表示同情。德国的工作人员也去了一个房间,估计和姚也开了一个会。

快10点了,工厂秘书科的同志们正拿着厚厚的文件夹。把它放在签名桌上。这是历史性的协议文本。世界两大集团之间的合作就是从这一大堆子文件开始的。

这时,耿主任带领一汽全体成员走进了签约会议室。不一会儿,德方全体成员也进入了签约会议室。

耿厂长在与德方领导握手后,发表了即席讲话,对双方员工的努力表示感谢,圆满完成了谈判任务,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期待在德国会面并签署最终文本。

我记得很清楚,德国领导在致辞中说,他代表哈恩博士向耿主任表示祝贺。他说,哈恩先生一直在关注这次谈判的结果。这是德国的午夜,他从来没有休息过。直到知道可以顺利签约,他才休息。

问候结束

进入签约仪式的核心签约时刻。

一汽的签字代表是副总经理吕福元和李光荣。这两位是这次与大众谈判中最重要的代表。

德国大众签约的是大众海外事务总经理Bauer___ Bauer,另一位是奥迪法务总监Peter Frerk___ Dr. Peter Foehrer。

签完后,服务员端来了红酒,所有的签名人都举杯庆祝。

然后,合影。签约后,双方还交换了礼物。

左一为中方翻译、德方谈判代表团成员李·博士。

最后,德方人员登上等候在外的红旗CA-770轿车和红旗CA-630旅行车,离开外宾楼。

我们的任务结束了。临走时,副总经理吕福元叮嘱他要保密。

回到单位后,我把胶卷送到了当时一汽唯一的三工位彩扩公司。只是发展了,没有扩大。

这件事很快就被遗忘了。

过了几年,1998年,我从长春汽车研究所调到一汽汽车销售公司。有一天,时任汽车研究所声像部部长的王力打来电话,说许副总经理打来电话(此时许主任已经是一汽集团副总经理了),问有没有一汽和大众第一次签约仪式的照片。快点把他们送到集团办公室。德国人看起来很疯狂。

我刚想起来有这么一件事。但是时间太长了,只洗了胶卷,照片没有放大,只好找胶卷了。

天啊,我拍了那么多片子从来没整理过,但是找起来太麻烦了。那你必须找到它。于是,我开始翻箱倒柜。功夫不负有心人,其实是找到了,而且是有日期的。1988年5月11日。阿弥陀佛。在过去的十年里。

一套马上就印好了,送到集团办公室。

结果我发现是一汽大众要了这份合同的照片和视频,因为德国大众的奥迪在成立90年前就要出画册,但是只有文字,没有照片,签约的德方人员回忆一汽有拍照。于是通过一汽-大众的查询,找到了一汽参与签约的工作人员,不记得是谁拍的了。问了报社和宣传部,都不知道这件事。最后,当问到老主任许时,他想起来了,于是他打电话给汽车研究所视听室主任王力。结果照片有了,视频找不到了。原因是,为了保密,我把视频藏起来了,忘记藏在哪里了,但是找不到了。还好照片有。

后来才知道,签约的是一汽和大众奥迪的技术合作,3万辆奥迪100轿车由SKD和CKD组装生产,产品由一汽销售。这是一汽和大众的首次合作。也是未来一汽和大众进一步合资建厂,打造一汽大众的前奏。

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要保密?多年以后,我问耿主任。耿回忆,当时还在谈与美国克莱斯勒的合作,谈了快两年了。他越谈论它,它就越困难。我们没有钱,但是克莱斯勒的价格很便宜,但是对我们来说还是贵。这时德国大众来了,我们还能接受他这个价格。他也渴望在中国找到合作伙伴。虽然德国大众已经与上海合作,但德方认为上海不具备生产奥迪这种高档车的生产基础和技术条件。

一汽联系大众的时候,会谈很顺利,上级部门和领导也很支持。就这样与德国大众的奥迪签订了技术合作合同,生产3万辆整车,产品仍由一汽销售。这个时候保密,主要是他们在跟克莱斯勒谈,跟丰田接触,都想跟一汽合作。而且这次是草签,还需要德国大众董事会的批准。所以要保密。

与德国大众签约后,耿主任带领一汽领导层主要领导,对日本丰田和美国克莱斯勒进行了回访,主要是安抚谈判对手,然后直飞德国,与德国大众正式签约。一汽和大众正式成为合作伙伴。从技术合作到合资,一汽大众成立。

克莱斯勒和丰田都后悔了。他们都比大众来得早,因此……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两位英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翻译、德方谈判代表李博士,一汽谈判组主任、德方翻译马怀琦。有句金句,成败在于细节。这两位是细节的大功臣,有很多故事。

后来才知道,所谓保密就是一个月左右。双方合作的信息一公开,我们拍的照片和图像就可以解密公开,但是没人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8817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