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视觉暂留现象(什么叫视觉暂留现象图片)

照片清晰逼真,分辨率高,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印象派和写意。人物传记准确、真实,但很多人喜欢看小说。纪录片是真实的、科学的,但更多的人喜欢看故事片。历史剧和现实剧都充满了历史感和真实感,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科幻片。

什么叫视觉暂留现象(什么叫视觉暂留现象图片)

为什么人们喜欢那些虚构的艺术?难道人类不把真理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吗?

在经验主义者眼中,“听觉是虚构的,眼见为实”,人们从视觉感官中得到的是事实,而事实就是真理。但事实上,听觉可能给我们虚假的八卦,视觉也可能给我们虚幻的梦境。大量的幻听、幻视、视错觉提醒人们人类的感官是多么不可靠。当我们用点燃的香烟快速画圆时,红色的烟头看起来像一个圆,这就是“视觉暂留”现象,即人眼消失后,图像在视网膜上停留约0.1-0.4秒。有趣的是,科学家和艺术家利用视觉暂留现象拍摄连续画面,然后以每秒24帧的匀速旋转。一系列静态画面会因视觉暂留而造成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生动的运动感,从而产生电影画面连续的动态感。眼睛看到的东西,比如烟头,电影的连续画面,都不是真实的影像,而是错觉。戏剧影视,这些综合艺术都是建立在虚拟和幻觉的基础上,却给人真实的感受,这是典型的二律背反。从这个角度来看,你所看到的,听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这是因为人是一种局限性很大的动物。电影《罗生门》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们都认为自己看到的是真实的事实,但这些所谓的事实却受到自己观察视角和主观意图的限制,导致了对同一件事的多重描述。

就算是真的,也不一定是真的。我们耳熟能详的“身在曹操阵营,心在韩”就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说法:徐庶的尸体确实在曹操阵营,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他的心一直转向刘备,对曹操采取敷衍的态度。可见“心在汉”才是徐庶真正的思想,这才是更真实的状态。人的身体虽然在这里,或者在做什么事情,但是对此不感兴趣,心不在焉。这种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看似确定的事实不一定是真的。

什么是真理?真理到底是什么意思?

它是真实的人内心最强烈欲望的表达,是用内心世界衡量的一种状态,是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的高度融合,是现实与应然的结合。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理解道理,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都有很强的表现力。现实主义艺术,如摄影、写实,以再现为基础,试图描绘事实是其追求目标;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写意艺术都是以表现为基础,力求描绘真实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想象力丰富的人会穿过事实的迷雾,到达现实的核心。曾经有人质疑毕加索面对面无法如实写生,他画的公牛完全是涂鸦。毕加索没有反驳,只是拿起画笔,先画了一头公牛的素描;然后用极其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公牛最有特点的部分——这就是极简主义。这位艺术家的轶事清楚地表明了表现手法是如何去除模糊现实的表象,直达现实的核心。

表现主义以一种极度夸张和扭曲的方式,直接剥离了事实之外的包装,将真实层面的核心呈现在我们面前。卡夫卡的《变形记》直接让我们看到,人在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后,变成了一只甲虫,但这只甲虫不被家庭和社会接受,最后只有死路一条。是推销员格里高利·萨姆沙变身大甲虫的荒诞情节,他服务于内心,人情冷暖,世界赤裸,异化悲剧。

卡尔维诺的《一分为二的子爵》是一个象征性的寓言。它讲述了梅达尔多子爵在战争中被炮弹一分为二,一半极其邪恶,一半极其善良。邪恶的子爵到处作恶,善良的子爵总是行善,善与恶处于痛苦的冲突之中。后来因为同时爱上帕梅拉,在决斗中两半受伤缝合,他重新获得了完整的身体。寓言把战争摧毁人性、人性善恶二元论、爱情拯救人类等抽象复杂的命题具体化了,却以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方式把它们打碎、碾压、重新整合。它展现了人的本性,把复杂而深刻的哲理一一呈现给我们。

作者:苏祖祥

来源:晚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8796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