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价格表(新能源汽车报价)

关注蓝字,别迷路~12月2日消息,芬兰太阳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Lightyear表示,该公司开始生产太阳能电动汽车,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直接利用太阳光发电的量产电动汽

关注蓝字,别迷路~

新能源汽车价格表(新能源汽车报价)

12月2日消息,芬兰太阳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Lightyear表示,该公司开始生产太阳能电动汽车,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直接利用太阳光发电的量产电动汽车。

据了解,该公司首款车型“光年0”售价2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85万元)。它在车顶和引擎盖上装有太阳能电池板等。该车可通过“晒太阳”进行自充电,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可提供约70公里的续航里程。

太阳能的出现是否会影响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格局?动力电池行业会受到冲击吗?

太阳能汽车仍然需要电池供电。

有了太阳能汽车,真的需要锂电池吗?

中欧智能网联汽车协会秘书长石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太阳能充电只能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补充,主要是锂电池。不太可能出现完全依赖太阳能的情况。

据了解,由于太阳能发电的不稳定性(雨天无法发电),“光年0”并不完全由太阳能供电,太阳能只是辅助充电装置。车辆内置60kWh电池组,续航里程约625公里。

也就是说,支撑太阳能汽车运行的“主力”仍然是动力电池。现阶段,太阳能电池的出现还难以撼动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的地位。此外,太阳能汽车还面临着成本高、发电效率低的问题。

“(太阳能汽车)有几个问题。第一,太阳能发电的转换效率不高,大部分太阳能电池板都是硬板状态,所以在车上的铺设面积不会太大,所以它能提供的功率也不会太高,无法支撑汽车的续航能力。其次,这种太阳能模板安装在汽车上,也会推高汽车的价格。”石琳说。

林举例说,像芬兰的这家电动汽车公司,太阳能汽车已经卖了180多万辆。如果和大家开锂电池车的感受差不多,就很难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花那么多钱买单”的理由。

深科院院长张晓容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太阳能汽车虽然具有“无污染”的优势,堪称“最理想的终极环保方案”,但也存在制造成本高、光电转换效率低的缺陷。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还不能作为主流产品,也很难成为未来的趋势。

据Lightyear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Lex Hoefsloot称,该公司计划在芬兰的维美德汽车公司Oyj汽车工厂生产约1000辆“Lightyear 0”,从每周一辆的生产速度开始,到明年下半年逐渐增加到每周五辆。目前,该型号已收到约150份预订单。

如何看待公司太阳能汽车的订单量?林认为,芬兰电动汽车公司没有透露谁订购了这150辆订单,有可能只是为了更好地融资而进行宣传。

还没落地的国产太阳能汽车

事实上,国内一些企业早已开始探索利用太阳能作为车辆的辅助充电装置。

中通客车在2021年度网上业绩快报中回复投资者称,公司已完成太阳能增程智能驾驶客车研发,具备太阳能动力增程和自动驾驶功能,可实现太阳能接入动力电池。

但在今年7月的一份公告中,中通客车表示,公司研发的太阳能增程式智能驾驶公交车可作为辅助电源。目前只开发了一款原型车,这项技术还没有商业化。

林说,几年前,汉能集团在李也提出要做一辆太阳能汽车,声称它可以在五六个小时的光照下行驶80公里,比芬兰的太阳能汽车“更强”。它还生产了四款概念车模型,并与奥迪达成了技术合作。但是已经七八年了,却一点消息都没有。

据天眼查介绍,汉能太阳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从事太阳能汽车技术、节能设备、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2016年7月,汉能控股集团发布了四款定位不同的全太阳能动力汽车——Solar O、Solar A、Solar R、Solar L,号称“无插电无限驾”。

但随后,汉能似乎放弃了自己造车的想法。2017年8月,汉能集团旗下阿尔塔设备公司与奥迪签署了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战略合作备忘录。阿尔塔设备有限公司将负责设计太阳能电池板的嵌入式车顶,将太阳能输入汽车的动力系统,为空的配置提供动力。

预计2017年底,奥迪将携手汉能子公司,推出首款集成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的全景车顶奥迪原型车。但后来这个项目无疾而终。

2016年,特斯拉还通过接手SolarCity布局太阳能业务。马斯克曾披露,该公司的工程师被要求研究太阳能屋顶的可行性,但后来该项目被证明“不可行”。2022年11月,据电动汽车行业网站Electrek报道,特斯拉在美国各地大规模取消太阳能项目,同时对其太阳能调度、规划和设计部门的部分员工进行了裁员。

林认为,太阳能汽车要真正发展起来,首先需要解决发电效率的问题,技术上要成熟。其次,需要纳入各国重点扶持补贴范围。如果不能获得更多的补贴,以目前的售价很难实现市场化。

编辑:万剑一

校对:高远

版权声明

王金城

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时代证券平台的所有原创内容。我们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人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合作请联系证券时报助手,微信ID:证券时报。

结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8462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