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的成分是什么?(火药的成分口诀)

相信大家都知道,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被称为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火药是中国发明的,至今已有1000多年了。那么火药是谁发明的呢?对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金术,那么火药中含有哪些成分呢?今天,让边肖揭开这神秘的火药。

火药的成分是什么?(火药的成分口诀)

中国是第一个发明火药的国家。隋代,硝石、硫磺、木炭三元系火药诞生。黑粉正式出现在唐朝(9世纪末)。火药是古代炼金术士发明的。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沉醉于神仙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道士制造“丹药”,并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奥米康

唐高宗永春元年(682),唐代一位炼丹家首创硫磺燃烧法。硫磺和硝石磨成粉末,加入皂角(含碳)。元和三年(808),唐宪宗创造了火石法,与硝石、硫磺、马兜铃(含碳)一起燃烧。这两种配方是三种药物的混合物,已经初步具备了火药所含的成分。

火药最初的使用不是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各路军队的杂技表演,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送药木偶。宋代的“抱锣”、“硬鬼”、“哑剧”等杂技节目,都使用了“爆仗”、“喷火”等新研制的火药制品,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同时,宋人还以火药表演魔术,如喷烟火、喷云朵以逸人变物,以达到神奇迷惑的效果。

谁发明了火药?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中国古代著名炼丹家葛洪长期在洛阳居住,隋、唐初京兆花垣(今陕西省耀县)诞生了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而且他涉猎经史学术数百种,接触道经、佛经,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攻论,收集了方药、针灸等内容,编著了《千金方耀》、《千金方毅》等书籍,在医学上有很大贡献,被后人尊为“医王”。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方士,名曰“孙真人”。他在总结前人方士经验的基础上,收集了河洛地区和关中地区方士的配方,最终提出了较为有效的焚硫法配方。总之,火药的发明和传播与孙思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奥米康

所以知道了火药和谁有关之后,我们再来看看火药是由什么组成的。

火药的成分

火药是硫磺、硝石和木炭的混合物。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对这三种物质有了一定的认识。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烧制陶器时就知道木炭,并把它作为燃料。商周时期,木炭被广泛用于冶金。木炭比木柴灰分少,强度高,是比木柴更好的燃料。硫磺是天然存在的,人们已经开采了很长时间。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接触硫磺。比如温泉会散发出硫磺的味道,冶炼金属时逸出的二氧化硫刺鼻难闻,会给人留下印象。古人最早掌握的硝酸盐,可能是屋角和屋根下的土壤硝酸盐。硝酸盐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它的颜色和其他盐差别不大,使用起来容易出错。在实践中,人们已经掌握了一些鉴别硝酸盐的方法。南北朝陶弘景《百草植物志》中说:“烧之,紫烟升腾,云为硝石。”这类似于现代的火焰反应鉴别钾盐的方法(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硝酸盐和硫磺曾被认为是重要的药材。汉代《神农本草》中,硝石在上品中排名第六,被认为能治20多种疾病。硫磺被列为第三种中药,它还可以治疗10多种疾病。这样,人们更加重视硝石和硫磺的研究。虽然人们对硝石、硫磺和木炭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把硝石、硫磺和木炭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在一起制成火药,仍然是炼丹师的贡献。

独家世界观:火药在我们看来是危险的,但如果前几个战争年代没有火药,战争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谁也不是最大的赢家。火药易燃易爆。古代发明家能找到研究火药的方法,可谓煞费苦心,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做研究。这种精神值得学习。火药的发明使得中国古代的战争相对少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当然也提升了中国的地位。

火药是个可怕的东西,但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从唐代一直流传到近代,所以它的影响源远流长。

1.火药起源于炼金术。

炼丹术起源很早,战国政策中就有记载,方士给景王献长生不老药。汉武帝也有“长生不老”的妄想,向民间要丹药,招募方士,自己炼丹。从此,炼丹成为一种风气,流行开来。方士,所谓方士,历代都有出现。炼丹师的目的是寻找长生不老药,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炼丹术流行了一千多年,最后还是一事无成。但是炼丹术中使用的一些具体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这些方法展现了化学的原始形态。

炼丹术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火炼丹”。和火药的发明有直接关系。所谓“火炼丹”,讲的是一种无水加热的方法。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了火法。火法大致包括:煅烧(长时间高温加热)、熔炼(加热干物质)、艾灸(局部烘烤)、熔化(融化)、抽(蒸馏)、飞升(也叫上升,即升华)等等。这些方法是最基本的化学方法,也是炼金术这种愚蠢职业发明的基础。一个炼丹师的虔诚和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挫败感,让炼丹师不得不反复实验,寻找新的方法。这为火药的发明创造了条件。在火药发明之前,炼金术已经获得了一些人工化学物质,比如硫化汞。这可能是最早的化学合成产品之一。

炼丹师着火,启发了人们认识和发明火药,火药就这样被发明了。

2.火药的发明

尽管炼金术士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方法,他们的方向是寻求……的药长生不老,所以火药的发明有一定的偶然性。

炼金术士通常在使用黄金和石头药物之前,用硫磺和砒霜等烈性毒药“燃烧”它们。“伏伏”就是投降的意思。为了减少或降低毒性,这一过程被称为“捕火”。初唐名医、方士孙思邈在《单晶嵌硫法》中记载,将硫磺和硝石磨成粉末,放入银罐或沙罐中。挖一个坑,坑里放一个锅和地面平齐,四面填土。把没有被虫子吃掉的三个皂角球一个一个点着,然后放在锅里,把硫磺和硝石点着。烟火烧不着的时候,用木炭炒至三分之一木碳消失,再退火。在它冷却之前,加入混合物,这样可以点火。

中唐时期,一个叫清虚子的人在《抑火明矾法》中提出了一个抑火方子:“硫磺二十二两,硝二十二两,马兜铃半”。对于右端,混合均匀。挖个坑,把药放在缸里,和地面平齐。煮一块火,弹珠大,放进去,烟渐渐升起。“他在孙思邈的方子里用马兜铃代替皂荚。这两种物质代替碳燃烧。

火的药方都是含碳的,硝石要加硫磺,硝石要加硫磺。这表明炼金术士打算使药物燃烧以消除其毒性。

虽然炼丹师知道硫磺、硝酸盐和碳的混合物会引起激烈的反应,并采取措施控制反应速度,但由于药物的埋伏而导致炼丹房起火的事故还是时常发生。《太平广记》里有一个故事,讲的是隋朝初年,一个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访一位老方士。那天晚上住在那里。杜春子半夜惊醒梦中,看见高炉里“紫烟穿屋”。突然,房子着火了。这可能是炼丹师在配制易燃药物时的疏忽造成的火灾。还有一本炼丹术的书叫《真元妙道略》,里面也讲了用硫磺、硝石、雄黄、蜂蜜炼丹的火。火把烧伤了人们的脸和手,甚至直上屋顶,烧毁了房子。这本书警告炼金术士要防止这类事故。这说明唐代的方士掌握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硫、硝、碳三种物质可以形成一种极易燃的药。这种药叫“上火药”,也就是火药。因为火药的发明,在自制药丸的过程中,火药发明后作为药物使用。《本草纲目》中提到火药可以治癣、杀虫、祛湿、瘟疫。

火药解决不了长生不老的问题,而且容易着火,所以炼金术士对它不感兴趣。火药的配方从炼丹师转移到军事家手中,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之一。

3.火药的应用

中国发明了火药,最早用于制造烟花,不久用于军事,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火箭。大炮和火枪在中国的军事应用宋代火药已经相当成熟,使中国的科技远远领先于世界。

唐代的火药

在火药发明之前,火攻是兵家常用的攻击手段。当时,在火力攻击中,使用了一种叫做火箭的武器。它在箭上绑上一些油脂、松香、硫磺之类的易燃物质,点燃后用弓射出去,烧掉敌人的阵地。如果用火药代替普通可燃材料,效果会好很多。在火药发明之前,用投石机投掷石块和油脂火球来消灭敌人。火药发明后,用抛石机投掷火药袋,代替石头和油脂火球。据宋代陆贞《九国志》记载,公元(10世纪)年,郑率军攻打(今江西南昌),“起兵”时,在城内烧龙船沙门。这可能是最早的用火药攻城的记录。

宋代火药

到了宋代,火药武器发展迅速。据《宋史:公元970年》记载,兵部令史风极盛入火箭法。这种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绑上一个火药筒,点燃后,利用火药燃烧后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将箭簇射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公元1000年,身为士兵的神卫队长唐宓将自己制作的火箭、火球、火蓟等火器赠送给宋朝。1002年,冀州团练将石浦制成火箭、火球等火器并进行表演。

战场上火药的出现,预示着军事史上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使用冷兵器过渡到使用枪械。武器中使用的火药的最初形态主要是利用其燃烧性能。《武学通要》中记载的早期火药武器,还没有脱离传统火攻中纵火武器的范畴。随着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火药的爆炸性能逐渐得到利用。

由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粉制成的火药称为黑火药或棕火药。这种混合物容易燃烧,而且燃烧剧烈。如果火药在封闭的容器中燃烧,就会爆炸。火药燃烧时,能产生大量气体(氮气、二氧化碳)和热量。原本体积很小的固体火药突然膨胀到几千倍,然后容器就会爆炸。这就是火药的爆炸性能。利用火药的燃烧和爆炸特性,可以制成各种火器。北宋使用的用途不同的火药武器,都是利用黑色火药燃烧爆炸的原理制成的。蒺藜火球和毒烟球是爆发力比较小的火器。到了北宋末年,威力巨大的火器“翔棒枪”和“田真雷”也出现了。这种火器主要用于进攻或防守城市。公元1126年,李刚防守开封时,用霹雳炮轰退的金兵的围攻。与金、北宋的战争,进一步完善了火炮。震天雷是一种铁火器,也是一种铁壳的爆炸武器。这种武器在元军进攻金人的南京(今河南开封)和金人守城时使用。《晋书》对震天雷有这样的描述:“火药如爆炸,热力达半亩以上。人和牛皮破得不留痕迹,甲和铁是透明的”。这个描述可能有点夸张,但却是火药威力的真实写照。

火器的发展依赖于火药的研究和生产。《武学通要》中记载了三种火药配方。火药中硫和硝酸盐的含量,唐代是1比1,宋代是1比2,甚至接近1比3。类似于后世硝酸盐占黑火药四分之三的公式。在火药中加入少量辅助成分,是为了达到易燃、爆炸、中毒、烟幕的效果。火药是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发展的。

1044年,曾公亮主编的《吴京通要》一书,介绍了三种火药配方,用不同的辅料达到易燃、爆炸、中毒、烟幕的不同目的。

由于宋朝战乱不断,对火器的需求与日俱增。宋神宗设立了一个军事装备监管机构,负责全国的军事装备制造。军监雇佣工人四万多人,监分为十个车间,每个车间生产火药和火药武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史书记载了当时的生产规模:“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枪三千支,皮枪二万支同日出”。这些都促进了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

管状火器出现于南宋,火枪发明于公元1132年。这枪是用一根长竹竿制成的。首先,把火药放在竹竿里。战斗时,火药被点燃,喷向敌人。在观察刻板印象时,安德施使用了“20多支长竹竿火枪”。公元1259年,寿春地区有人制作火枪,用粗竹筒制成。这种管状火器与火枪的不同之处在于,火枪只能喷出火焰来烧死人,而火枪是装有“窝”的。火药点燃后,产生强大的气体压力,将“巢穴”射出。“窝”就是原来的子弹。火枪是发射射弹的管状火器的前身。现代枪支是由管状火器逐渐发展而来的。所以管状火器的发明是武器史上的又一次伟大飞跃。

火枪也被称为哑炮。可能是用竹筒做的,所以得名。《永乐大典》中引用的《行军须知》一书提到,宋朝在守城时,用火筒杀死登城之敌。到了元明时期,这种原始的用竹筒制成的管状火器,改为铜制或铁制,铸成大炮,称为“器”。

公元132年的青铜器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带有铭文的管状火器。

明朝

明代发明了多种“多管火箭”,如同时发射10支箭的“火弩流星箭”;一群蜜蜂射出32支箭;能射出多达100支箭的“百虎飞箭”等。明朝的王子朱迪(后来的明朝皇帝成祖)在白沟河与皇帝文健战斗时使用了“一窝蜂”。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管齐射火箭炮,堪称现代多管火箭炮的鼻祖。特别是当时的水战中使用了一种叫“火龙出水”的火器。据《武备志》记载,这种火器能在水面上飞行三四尺,最远可达两三里。这种火箭是由竹子和木头制成的。龙形外壳上绑着四个大“火”,腹部藏着几个小火箭。大“火”点燃后,推动火箭体飞行,“像一条火龙出水。”火药燃尽后,点燃腹部的小火箭,从龙口射出。命中目标会让敌人“烧人烧船”。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两级火箭。此外,书中还记载了具有一定爆炸和燃烧性能的原型导弹,如“神火飞鸦”。“神火飞鸦”是用薄竹条薄纸糊成乌鸦形状。它装有火药,由四枚火箭推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管并列火箭,工作原理与当今的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非常相似。

随着火箭的发展,人们有了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空的愿望。据史料记载,14世纪末,明朝有一位勇者坐在放有当时最大的47枚火箭的椅子上,双手捧着一只大风筝,试图借助火箭推力和风筝升力实现自己的飞行梦想。虽然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万虎被誉为乘火箭飞行的第一人。为了纪念千千万万个家庭,月亮周围的一座山以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名字命名。

火药用于军事始于中国:人们发明了火药,并很快在军事上发挥了作用。在火药发明之前,古代的军事家经常用火攻作为克敌制胜的战术。“火箭”常用于火力攻击,即易燃油脂、松香、硫磺等。附在箭上,点燃后射向敌人。但由于这种燃烧火力小,容易熄灭,所以火药出现后,人们用火药代替了上面提到的可燃材料,用它制成的火箭燃烧起来猛烈得多。有时火药中加入巴豆、砒霜等有毒物质,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四处飞散,相当于“毒气弹”。但这些只是利用了火药的燃烧性能。随着火药武器的发展,火药的爆炸性能逐渐得到利用。北宋时,用来击退游牧民族的所谓“霹雳”、“霹雳”都是铁壳做的。因为它的力量远大于纸、布、皮革,能把枪里的气压提高到一定程度后爆炸,所以威力大,杀伤力大。从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到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这种转变标志着火药使用成熟阶段的到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8274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