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主义的提出表明(戴高乐主义在中国)

1964年1月27日,世界外交史上出现了一条爆炸性新闻:“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和法兰西共和国一致决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将在三个月内互派大使。”这份简短的公报,在当时世界的冷战形势下,无异于一颗核弹爆炸。然而,时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戴高乐的侄子贝尔纳·戴高乐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的叔叔早在数年前就表达了对新中国的友谊和向往,并在1959年写信给他的家人:

戴高乐主义的提出表明(戴高乐主义在中国)

图:《民族记忆》节目中,中法正式建交。

“你应该了解中国,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有着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

戴高乐的和平特使:法国前总理富尔

在中国近代史上,法国作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曾经以越南为跳板渗透中国,直接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可谓为国人所痛恨。但是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法国一蹶不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首都巴黎被纳粹德国攻占,投降速度极快,让曾经的帝国主义列强颜面尽失。

图片:戴高乐在BBC广播。

法国地位的一落千丈给了戴高乐极大的精神刺激。戴高乐从青年时代就开始鼓吹圣女贞德的爱国主义和拿破仑帝国的宏伟。然而,自戴高乐出生以来,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他往往只能从“凡尔赛美丽的夜景”、“巴黎圣母院宁静的夜景”或者“巴黎荣军院飘扬的敌人军旗空”中领略法兰西帝国昔日的辉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美等国相继崛起,而法国只能在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光环下苟且偷生,无法再像几百年前的老祖宗那样独步天下。为此,戴高乐决心重振法兰西共和国的荣耀,并为此目标奋斗终生。

图片: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戴高乐将军自豪地走上街头。

和丘吉尔的尴尬处境一样,戴高乐在法国的战后建设中与当时的制宪议会产生了矛盾。正因如此,1946年,戴高乐辞去临时总理职务,离开政坛10多年。但由于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杰出贡献,许多法国人仍然爱戴他,所以他隐居在法国科伦贝的一座教堂里,但暗地里他已经做好了“东山再起”的准备。

资料图片:1940年7月14日,戴高乐将军视察第一批“自由法国”战斗机。

上世纪50年代末,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在处理阿尔及利亚问题上智穷才尽,这让戴高乐看到了重返政坛的希望。虽然此时他仍处于隐居状态,但他已经开始与法国重要的政治家秘密接触,以决定未来法兰西共和国的政策。

1959年戴高乐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后,立即开始推行与美国抗衡的“戴高乐主义”。首先,他从北约手中收回了法国舰队的指挥权,禁止美军使用法国海军的基地,并开始为有计划地脱离北约做准备。法国脱离北约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后,戴高乐把精力放在了外交事务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与新中国建交。

图片:法国前总理埃德加·福雷

在挑选处理新中国外交事务的人选问题上,戴高乐考虑再三,最终决定聘用法国前总理埃德加·福雷。这位法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不仅两度出任法国总理,还在1957年秘密访华。1958年春天,闲在家里的戴高乐偶然看了一本叫《蛇与龟》的书,作者是皮草。在书中,他高瞻远瞩地提出法国应与中国正式建交:“法国没有理由继续奉行‘两个中国’的政策。除非我们完全断绝与台湾省的关系,否则我们单方面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PRC)不仅是一种无用的态度,而且是一种非常不友好的行为。”

正是因为富尔的观点,当1963年戴高乐打算采取进一步行动恢复中法正常外交关系时,富尔自然成为戴高乐的特使,作为法国代表赴华谈判。

图: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法国总理福尔、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等人合影。

与新中国建交,是戴高乐领导的法国政府经过研究,对外宣传“戴高乐主义”的一个重要行动。虽然,从全局来看,戴高乐要考虑的法国未来全球战略政策,自然是维护西欧和法国的利益,但也正是因为这个目标,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衡量利益,以对抗超级大国美国的束缚。

为了与新中国正式建交,戴高乐曾提出三种与中国建交的方案,即无条件承认方案、有条件承认方案和最近承认方案。按照戴高乐当时的想法,如果能争取立即实现第一个方案就更好了,因为这样既可以避免正式公开声明与台湾省断交,又可以给英美甚至台湾省留下回旋的余地。

照片:罗斯福、丘吉尔和戴高乐。

1963年8月,戴高乐和他的妻子邀请皮草行共进午餐。午宴期间,戴高乐委托富尔作为他的代表再次前往中国,商谈中法正式建交的重任。富尔满口答应。为了避免当时媒体的关注,富尔通过中国驻瑞典大使馆转达了他想访问中国的意见,并公开表示此次访问纯属“私人访问”。对此,周恩来总理深知富尔此次访华的重要使命。周恩来与毛主席商量后,立即指示有关部门邀请富尔以中国外交学会会长张奚若的名义来华进行私人访问。

中法两国优雅的外交艺术:各退一步

1963年10月22日下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富尔夫妇准时走出一架大型军用客机。为表示中方对富尔此行的高度重视,中国专门派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全国政协副主席包尔汉等负责人到机场迎接。双方热情握手。这是富尔时隔6年再次访问中国大陆。

图:富尔在与周总理交谈。

10月2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富尔并举行中法元首会晤。对此,富尔首先开门见山地对周恩来总理说:“法国国家元首戴高乐将军希望与中国领导人进行正式会谈。他认为像我们这样的两个世界大国仍然不能举行正式会谈是非常不正常的,所以戴高乐将军派我来中国代表他与中国政府谈判。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掩盖他对中国人民的感情,但是如果这个消息被公开,那么我们两国就没有办法安静地坐在这里讨论问题。然而,这次访问仍然是官方的。戴高乐将军曾经给过我一封亲笔信,表明了他的态度。你可以留下来看看,过两天再还给我。”

周恩来总理接过信浏览了一下,然后还给了富尔,并礼貌地回答说:“从戴高乐将军的信中可以看出,法方非常重视如何增进两国关系。无独有偶,我们也一直有这样的渴望。这些年来,戴高乐将军执政,做了一些出色的工作,特别是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做了一些勇敢的尝试。虽然这会让一些大国不高兴,但我们觉得一个国家应该有独立的外交,一个国家的事情只能靠自己解决。”

图:周恩来总理(资料图)

两天后,10月25日,周恩来总理与富尔在钓鱼台国宾馆15号楼举行了第二次会晤。在这次会面中,富尔将戴高乐总统此前设想的三个方案放到了谈判桌上。对此,周恩来总理充满信心地回答说:“中国政府对这三个方案都进行了慎重考虑。基于中国与中国完全平等的地位和双方积极改善中法关系的良好愿望,我们法国政府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即积极地、逐步地建立外交关系的新计划。”周总理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建议有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法国政府向新中国政府发出正式照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提议立即建立外交关系和互派大使。

二、新中国政府照:中华人民共和国(PRC)作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欢迎法国政府照,愿立即建交。

第三,双方同时发表上述照会,并互派大使。

图片:周恩来总理正在工作。

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建议是对附加条件的一个小小的修改。这样,法方就可以不公开宣示“两个中国”的立场,而代之以照会声明和法方的默许。同时在谁先断交谁先建交的问题上给对方留有余地。

当然,周恩来总理也知道新中国很难在原则上让步,但他可以考虑退一步,看看在如何坚持原则的问题上,富尔的态度如何。

毫无疑问,周恩来总理对具体方法的灵活态度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他稍作思考后回答说:“法方经过研究,决定将有条件承认转为有条件承认。戴高乐将军很清楚,你的解释符合国际法,因为主权不可分割。如果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它就不能承认“两个中国”的存在。我可以向戴高乐将军报告这个消息。中国的解释是国际法的通俗表述。”显然,富尔在谈判中也退了一步。

资料图片:1963年10月至11月,周恩来会见戴高乐总统的代表、法国前总理富尔(中)。

看到法国方面如此积极的态度,周恩来非常高兴。显然,法方的诚意值得新中国退一步。所以在后来的会谈中,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就是直接建交的建议。11月2日上午,周恩来和富尔在和平饭店对该方案进行了最后的研究和讨论。

最后一次谈判时,富尔坦率地对周恩来说,“法方能否先与新中国建交,再与台湾省断交?”

周恩来决定在这个问题上作出程序性让步:“考虑到富尔先生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了许多要求,考虑到戴高乐将军不支持‘两个中国’的承诺,以及法国与台湾之间的一些复杂情况,我们允许法国先与中国建交,然后通过由此形成的国际客观形势自然结束与台湾省的关系,但法方需要以书面形式表明这一立场。”

图片:法国总统戴高乐的老照片

富尔肯定了这一提议,但他对最终需要法方书面表态感到尴尬。他希望法国政府能够理解和照顾法国的客观情况。因此,周恩来提出了一个灵活的解决方案:在法方不支持“两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单方面声明,法国则默认支持和肯定。

对于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无可挑剔的中法建交计划,连富尔都觉得挑不出什么毛病。他马上告诉周总理:“来中国之前,我没有得到戴高乐授权签署正式协议,所以我要立即把这个计划交给戴高乐将军,把我的命送回去。”

冲破外界阻挠,中法终于建交

对于富尔访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和台湾省当局自然非常警觉,于是在此期间加紧活动,企图阻挠新中法正式建交。1963年12月24日,蒋介石致信戴高乐,要求澄清法国政府与新中国政府的关系。但不到一个月后,戴高乐在信中回复道:

图:戴高乐正在演讲。

“我想告诉你,法国政府确实希望在近期与北京政府正式建交,法国不能长期忽视一个已有的既成事实。”

显然,戴高乐并不打算听蒋介石的劝说,但在治国之道上,他不得不考虑周全。他派以前在国民党当过“大使”的裴契科夫将军到台北,替我取这封亲笔信。

美国反应强烈,不断向法国政府施压。1964年1月7日,法国外交部会见美国驻法大使波伦,告知他法国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1月16日,美国副国务卿哈里曼向法国大使递交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反对照会,称法国此举侵犯了“西方自由世界的利益”,并对法国的举动表示“深感遗憾和失望”,但这些声明无法阻挡中法建交的大趋势。

图:戴高乐彩色照片(电视剧资料图)

富尔回国后,法国政府继续派出外交官员与中国保持密切联系。经过多轮磋商会议,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交公报正式发布,并表示双方将于3月初互派大使,从而揭开了中法关系的新篇章。建交50多年来,中法共同开创了许多大国关系的先例: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第一个和中国和平利用核能的国家也是法国;中国在西部建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最终落户巴黎,中法两国也首次互办了文化年…

未能实现的心愿

鉴于戴高乐为中法建交所做的巨大努力和贡献,这位著名的法国领导人自然逐渐进入毛主席的视野。对于二战中的知名人物戴高乐,见多识广的毛主席自然知道。他不仅读过《戴高乐回忆录》,毛主席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能力。读完古今中外所有名人传记,毛主席都会认真分析。毛主席提倡联系当今中国的实际情况,辩证地看待书中的人或事。他总会把他们分成两部分来评价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戴高乐也不例外。

当时毛主席对戴高乐的看法和当时国际上的评论完全不一样。他和周总理一致认为,戴高乐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敢于摆脱美帝国主义的干扰,绝不向强权屈服。据此,毛主席认为戴高乐成为法国总统后,将对欧洲摆脱美国控制、维护民族独立发挥重要作用,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推论。

图:在影视剧《外交风波》中,请韩转告戴高乐,随时欢迎他来中国。

对于这位“老朋友”,毛主席曾委托作家韩素英给戴高乐捎口信,说“希望你能邀请我的老朋友戴高乐来中国访问,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诚然,这也是戴高乐将军的愿望,他自己也有一天会踏上中国的这片土地。1970年9月9日,家中下岗的戴高乐曾对即将前往中国的侄女玛丽·科尔比说了这样一句话:“自然,我需要受到中国政府和毛主席的邀请……如果有一天我能去那里,那么我首先要做的就是亲自和毛主席谈一谈。”

照片:1970年11月,戴高乐逝世后举行葬礼。

戴高乐原计划于1971年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但不幸的是,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在家乡突然去世,享年80岁。据他的司机回忆,戴高乐的去世是意料之外的:当天晚上7点半左右,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正在书房里打纸牌游戏消遣,看着每天的晚间新闻,突然房间里传来一声巨响。当人们冲进他的房间时,发现将军突然倒在了地上,地上散落着无数的纸牌…经调查,戴高乐的心脏动脉瘤突然破裂,导致了不幸的发生。

得知戴高乐逝世的消息后,毛主席立即向戴高乐的夫人发去了深切的慰问电:“向这位抗击法西斯侵略、维护法国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表示诚挚的哀悼和敬意。”这一天,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和外交部都下了半旗。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对外国元首逝世有如此高规格的礼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8249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