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暂留现象原理(视觉暂留的时间约为多少)

众所周知,人眼是由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组成的屈光系统。物体形成的静态图像正好落在视网膜的黄斑区,可以产生视觉。如果图像在0.1-0.4秒内没有消失,而另一个静态图像落在视网膜的黄斑区,就会形成连续(叠加)效应,即视觉暂留现象。

视觉暂留现象原理(视觉暂留的时间约为多少)

视觉停顿现象是由伦敦大学教授彼得·马克·罗杰于1824年首次提出的。人眼观察一个场景时,如果物体快速运动,视觉物体发生变化后,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图像不会立即消失,因为光信号转化为生物电信号和感光细胞合成感光色素需要一定的时间。

视觉暂留是人眼的生理特性,既是生理现象,也是物理现象。也是电影和动画的基本原理。

实验可以大致测出0.1-0.4秒的视觉保持时间。

使用特定的软件,将播放速度调整为帧率10(即每秒10帧,每帧0.1秒),在第一帧插入一张图片,在第二帧插入一个空白键帧。播放时,第一张图像消失,第六帧插入另一张图片,第七帧插入一个空白键帧。从第一张图片消失到第二张图片出现需要4帧,视觉持续时间约为0.4s。

人们常说:听力是假的,眼见为实。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眼睛偶尔也会欺骗你。下大雨的时候,你可以清楚地看到雨滴呈直线或对角线落下。当你坐在行驶的汽车里,垂直落下的雨滴会变成斜滴。节日燃放烟花时,可以通过舞动烟花看到一条发光的直线或圆圈。关掉房间里的灯,快速旋转手电筒,你会看到一个明亮的光环。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即每秒钟电流方向变化100次,电流大小变化200次,但人眼看不到灯泡的闪烁。还有一些高频眨眼是人眼难以察觉的,比如电风扇、电机、飞轮的转动,高速摄影。

拍摄视频或视频片段时,可以看到帧数、帧数、帧率等概念。,这些都和视觉暂留有关。

每秒24帧是电影中常见的格式。电影放映或拍摄时,每秒钟有24张静态图片,每一帧都是静态图片。帧的快速连续显示将形成动态视频。帧速率越高,视频就越流畅,越真实。24帧,也就是每帧0.042秒(25帧正好是0.04秒),视觉持续性是0.1-0.4秒,0.1秒/0.042秒=2.38(0.1/0.04=2.5)。所以眼睛的分辨率是每秒23.8帧(约24帧)。如果有视疲劳或眼疾,视觉暂留时间会延长,图像或其阴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消失。

一张静止的图片,如果旋转,图片中的静止人像实际上会移动,如下图。

也可以做个小实验。把一张纸板剪成圆形,分成七等份,然后用红、橙、黄、绿、靛、紫七种颜色的笔涂上去。然后,让它快速旋转,你会看到彩色的圆圈变成白色的圆圈,因为七种颜色的光可以组合成白光。

视觉暂留现象最早是中国人使用的。据史料记载,宋代的灯笼最早运用了视觉暂留的原理。在灯笼里点一根蜡烛,蜡烛把轮轴上的剪纸照亮到周围的纸上。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空的气体密度变小并向上运动,带动轮轴转动,图像不断运动,生动有趣。法国人Paolo据此发明了拍照盘,在盘的一面画一只鸟,另一面画一个空笼子。一根绳子穿过圆盘,当圆盘快速旋转时,鸟出现在笼子里。

在人的感官中,耳朵也有“视觉暂留”的现象。人耳的分辨率是0.1秒,即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至少可以有0.1秒(很容易计算:距离超过17米)。小于这个时间或距离,人耳无法分辨,听不到回声。所以在更小空的房间里(比如听觉暂留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因为同样音色和频率的声音很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8217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