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和希望的区别用法(期望和希望的区别什么意思)

那天下午突然得知老人已经走了,我有点震惊,停止了写作,回忆起他执政的那个时代。这几天一直想写一篇文章纪念那个时代,但是感觉无论怎么写都写不出来,包括创新的时代,

那天下午突然得知老人已经走了,我有点震惊,停止了写作,回忆起他执政的那个时代。这几天一直想写一篇文章纪念那个时代,但是感觉无论怎么写都写不出来,包括创新的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还有顽症的并存。今年,是他人生的前七天,是追悼会的日子。我想,既然把握不了,那我就把我走过的岁月写出来,作为纪念吧。

期望和希望的区别(希望指望愿望的区别)

希望与失落的时代。

我觉得把他执政的十三年,也就是1989-2002年,叫做泛90年代,比较好概括。作为一个80年代初出生的人,我对这个泛90年代有比较完整的记忆。对我来说,那个时代是好事与困难并存,希望与失落并存的时代。

那时候有悲欢离合,有甜有苦,有欢笑有泪水。那是一个物质资源并不丰富的时代。我不止一次听我妈说过,在她结婚的头几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她可以吃饱饭,吃馒头。父亲经常讲“天天吃馒头,就能喝咸菜水”——我的家乡种小麦,不产水稻。90年代,我每顿饭都能吃到馒头,但生活并不富裕。我确实经常吃腌萝卜咸菜——村里家家户户都会腌一个大缸,比水缸还小。有时候咸菜没剩的时候,妈妈会给我们炒酱油。是的,你没听错。就把酱油放锅里炒一下,放点油,盐,葱花,我们把馒头蘸着吃。浮在上面的油蘸一下,剩下的就不好吃了——你可以想象一下,或者自己试试,像我上面说的炒个酱油。

我上小学的时候,父母都出去了,没人给我做饭。我和姐姐,10岁以前不会做饭,买了一袋方便面,用开水泡着,扎在两个大碗里,三五分钟后打开。我认为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方便面。在我40年的人生中,它的美味程度可以排到前十,不,前五,甚至更高。相比之下,我父母在我二三年级生病后四五天在市场吃了一顿饭。只记得有烧饼,忘记喝什么了。我一连吃了好几个。最后父母怕我突然吃那么多,受不了。还有一次,我和妹妹去赶集,碰到二叔的表哥,请我们吃豆腐脑。那种豆腐和北京的完全不一样。第一次看到北京的豆腐脑都不敢相信是这样的,而且味道这么差。现在时不时的就想回老家再吃一次豆腐脑,可惜没能做成。

虽然不富裕,但我父亲总是在过年的时候买二十斤肉。我家有五口人,我爷爷,我爸爸,我妈妈,我姐姐,我奶奶在我爸爸十七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我从来没有见过她。农历新年过后,妈妈开始忙碌起来。这一天专用于油炸和耦合,这一天专用于蒸丸子,这一天,馒头和蒸肉,这一天,炖肉。炖肉的时候,我妈会让我和妹妹出去,说如果一直呆在家里,会被熏的没胃口。炖完肉,我妈会把汤放在小罐子里,第二天,上面会有一层厚厚的凝固的油。经常夹在馒头里吃,也很好吃,有时候宁愿吃也不吃泡面。

前几天,我爱人煮了些螃蟹。听说一个200多,觉得不好吃,就吃了两个,剩下的让她吃了。以前吃过小龙虾,没什么感觉。大饭店的北京烤鸭就那样,没那么好吃。

这个有点远,还是回到90年代。

不完美的时代

当时在农村,至少在我们河北省,生活确实比较拮据,但是物价在当时并不贵,但是涨幅也不低。妈妈说,我忘了,她怀我或者我妹妹的时候,曾经想吃冰糕。是的,不是冰淇淋,只是一两个便士,但是我翻遍了抽屉,家里一个也没有。开始记事的时候,我对冰糕的印象是五毛钱,然后是一毛钱,两毛钱,五毛钱。

那时候村里经常停电。记得小学的时候,我们点蜡烛上课。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我的小学甚至还有夜校。说到上学,我还记得有一次我没有作业本。应该是一二年级吧。我还在我的家乡——那还是我祖父的房子。我哭着让我妈去买练习本,可是家里没钱。我用一张黄色的大纸把它折叠成练习本大小,然后剪下来。有时我会买一张大白纸,折叠几次,做成练习本大小。我还记得,小时候,我成绩不好。有多糟糕?班里学生多,考试卷子不够,就没给我和其他几个同学。老师给了我们几个问题,让我们在纸上回答。我忘了我考了90多还是60多。总之我爸妈很高兴,但是我一查,发现老师错了几道题。如果不是,恐怕我还是失败了。

那时候我在学校要升级,考试成绩不好的要留级。可惜二年级升三年级时留级失败。我记得我造句的时候,总是不会。当我听到我同学的例子时,我很惊讶他们是如何造出这么好的句子的。我的造句也被老师看了,但是是反面案例。老师念“山上有座大山”的时候,全班哄堂大笑,我也笑了,但是老师接着说那是我的句子,我却一点都没记住!那次重复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十岁左右的时候,晚上睡不好,有心事。然而,这也是我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复读完年级,成绩突然提高了。我记得我从三年级升到四年级,我是班里的第二名。看到班里新来了一个复读生,也就是我以前的同学,我很开心。我觉得可以让他们看到我的进步,但是我没有意识到。过了几天,他们回去了。因为政策变了,没有复读,所以比较失望。

和上学有关的另一件事是,每年麦收后,我们都要去地里摘麦穗。学校会有一个特殊的节日,让我们这些学生捡起麦穗,交还给学校。每个人都忘记了自己要付出多少,只记得我们都不够。当然,我们很懒,没有每天去接他们。父母会从自己的食物中为我们收集足够的食物,并交给学校。

说到粮食,那时候农民要为国家出钱。是啊,家家户户都得掏钱,忘了每个人得掏多少钱。有一次,那时候我在读高中或者大学,都是要交钱的。村里开会后我问大家交多少钱,到了村里就变了。比村子里的高。据说多出来的部分得给干部发工资什么的。很多老百姓不肯交,然后干部就去他们家催交。我记得我妈问为什么村里的要求比村里高,但她忘了干部是怎么说的。后来听说村里砸了干部的车,但后来派出所把砸车的人拘留了,各家都交了好多钱才放出来。

我仍然记得1998年的洪水。那年是全国大洪水,我舅舅的地就在京杭大运河旁边。那年还有防洪压力。在我叔叔家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那个年代的暑假,我都是骑着自行车走几里路,或者我妈带我去我家,然后我就住在我舅舅家,有时候一住就是几十天。那一年,我和表哥们去了大运河,看着黑水一个劲儿地往上涌,淹没了大堤上的花生、棉花、玉米...为什么是黑水?听说是造纸厂排放的水,河水污染严重。县里的防汛人也来了,记者也来了,报道防汛如何教村民夯实大堤。我表姐也蹭了个镜头,也不知道播没播。

开放的时代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电视。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电视绝对是个稀罕物。记得邻居家给小区买第一台电视的时候,邻居都去了,满屋子都是。我忘了我看到了什么。现在回想起来,场景很多,有动画片,有西游记,有老虎追人或者马的场景。这应该是一部关于杨子荣的电影吗?好像有聊斋。我害怕一些场景。我很担心剧中的人——孙武空能过这一关吗?这个人不会死,是吗?现在想想,无剧透时代挺好的,代入感很强。

说到电视,不得不说春晚。那个年代的春晚绝对是最好的一届。星光熠熠,我最喜欢的相声,朱时茂,赵巩汉林,洛桑,牛牛冯巩,宋丹丹,赵本山,马季……还有我最喜欢的偶像,杨钰莹,唱的很好听。十年前,她回归的时候,唱的是《我在春天等你》。我含着泪在电视机前等着,脑海里会回想起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她的情景。她用可爱俏皮的方式演唱了《手牵手》和《轻轻地告诉你》。时至今日,我仍然时不时地听它。

除了电视,我还想到了赵薇的《朱桓公主》。当年大陆影星几乎被港台明星统治。正是她率先突围,成为第一个国民偶像——杨钰莹是第一个国民之星。这两者还是不同的。那么,杨钰莹,我们从远处来,我们震惊于天人;在这里,赵薇,我们跟着,每天都在想我有多好...后来两人分别有了负面消息,杨钰莹退出了,时隔多年后12年复出。很高兴看到这一刻。在经历了世纪初赵薇的负面经历后,时隔二十年,去年神秘感彻底消失。在90年代,毛阿敏和刘晓庆都犯了错误。好在后来都回归了,大家又可以看到他们的风采了。

那时候村里会给村民放电影,放露天电影,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乐趣。镇上也会有戏文,爷爷以前也是骑着自行车走十几里路甚至更远去看戏。每当有戏剧上演,剧院周围总是充满了兴奋。各种吃喝玩乐真的很挤。那时候村里做白活,会请人唱戏,但是老人爱看,年轻人不爱看。后来,邀请了跳现代舞和唱流行歌曲的人...虽然这是一件悲伤的事情,但它给观众带来了乐趣,尤其是孩子们。

那时候,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我爸爸带我去河边抓鱼。我记得河里有很多鱼。河水下跌的时候,河堤上满是小鱼,没有手指头大。逢年过节,村里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你放鞭炮会让我比你响,你会跑得比你高...那时候村民盖房子没人管,只要有宅基地就行。但宅基地一般都在村边上,年轻人自己创业,经常在村边上盖新房,导致村边上全是新房和大瓦房,村里全是老房子,房顶上长满了草...

充满挑战的时代

以上都是我自己的经历。除了我经历的,还有后来才知道和明白的事情。

泛90年代对中国来说并不轻松,挑战很多。先是1989年的风波,然后是银河号事件,黄海核潜艇危机,台湾海峡事件,全流域洪水,港澳回归,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世纪初撞机事件,裁员潮,然后是非典的爆发。回过头来看,这些事件的密集发生,给国家带来了挑战,也给他带来了压力。

幸运的是,我们最终度过了这些难关,当然,也付出了一些代价。很多人对90年代的三大耻辱事件耿耿于怀,觉得国家太弱了。2001年小布什上台攻击中国,把中国作为主要对手打压。尤其是撞机事件,让人觉得中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但是,鉴于当时的国力差距,如何打赢一场战争?

我们上初中的时候,学的是地理。有一天看到一张地理图,忘记了书的具体名字,但是我清楚的记得在那本书的后面,有1994年世界GDP最高的十个国家。那一年中国GDP 5000多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七,第一美国7万亿美元左右,第二日本4万多亿美元,第三德国2万多亿美元,第四第五第六法国英国意大利都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日本的八分之一!我深受刺激。我觉得中国少了一个零?但仔细想想,中国多一个零,就是世界第二了。出版社不可能犯这么严重的错误。当时中国人口十几亿,GDP却和加拿大2000-3000万差不多!中国人均收入只有日本的百分之一!这种差距让人窒息!

现在,不得不说国家当时的隐忍是对的。“潜龙在渊”,忍不如直接骂和打,但后者的前提是要有那个实力。显然,当时的中国还没有那个实力,忍一忍,努力变强才是唯一正确的做法。没有当初的隐忍和韬光养晦,如何能成就今天?2016年,中美在南海发生对峙。特朗普上台后,发动了中美贸易战。拜登政府继续打压中国,但今非昔比。我们已经冷静了很多,有一定的实力应对。

感谢他的隐忍,也感谢他的决心。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改革的深化和加入WTO,中国已经融入全球流通,成为“制造工厂”。是的,我们曾经用无数的衣服鞋子换来一架波音飞机,但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这种“积累”,就无法实现财富的积累——你看,没有一个国家有资本的这种“积累”!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是美国的六分之一多一点,日本的四分之一多一点。今年日元大幅贬值,可能达到日本的30%。这一成就有很大一部分是他的功劳。

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个人更能直观的感受到时代的进步:今天,我们每顿都能吃到粮食和肉;除了钟的《最好》,我们还体会到了冰淇淋的自由;现在的孩子几乎不知道什么是停电,电视机也越来越好,虽然开放日屈指可数;现在农村孩子不用交麦子给学校了,作业本也越来越好看了。许多河流的水又变得清澈了,鱼虾自由地游荡...

回首往事,不禁感叹老祖宗的丰功伟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8161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