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哪个省份的城市(泉州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区)

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南临台湾省海峡,北纬24° 22′~ 25° 56′,东经117° 34′~ 119° 05′,东西宽153公里,南北长157公里,总面

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南临台湾省海峡,北纬24° 22′~ 25° 56′,东经117° 34′~ 119° 05′,东西宽153公里,南北长157公里,总面积11015平方公里。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源头。周、秦开始经济开发,260年(三国时期)建立东安郡,距今已有1750多年的历史。

古代秦朝

古称百越为地,《汉书·地理志》引用陈赞的话说:“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各有种姓。”

夏商时期,泉州属扬州。

西周时为福建七省之地。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

秦汉时期

泉州哪个省(渭南是哪个省)

泉州古城(30)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立闽中郡,泉之地归之。闽越部落的首领没有领导权。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封他为闽越王,领老家在闽中,权弟属闽越国。

元初二年(前85年),因逃谷未动的闽越人民繁衍,建立叶县,即今福州,属会稽县。春天属于它。

吴永安三年(260年),会稽南部一姓改为建安县,建安县后官郡设在东安县,郡治在今南安凤州,为设地方郡之始。辖泉州(今德化县为后关县)、莆田、厦门及漳州部分地区。

晋隋唐

Xi太康三年(282),建安县设为晋安县。东安县改为晋安县,辖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县名现为凤洲镇。

西晋永嘉五年(311),中原战乱,衣冠士绅南渡入闽,沿古南安河而居,今改晋江。

梁室(502 ~ 519),析济南郡为南安郡,下辖三郡:济南、陇西、水蓝;县城位于晋安(今南安丰州)。泉水属于南安县济南县。

陈永定元年(557),在晋安县岷州(今福州)设立,辖晋安、建安、南安三县。天六年(565),周敏罢兵,仍调到东扬州。

陈光达二年(568),在济南郡封州(今福州)、南安郡。南安分为莆田县,隶属凤州南安县(今泉州)。

东塔、景清庙、开元寺、天后宫和关帝庙

隋朝

开九年(589),州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凤州改为泉州(今福州),南安县废,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福建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泉州”这个名字。

大业二年(606),全州改为周敏,南安县改为周敏。

大业三年(607),废州政,改周敏为建安县。今天的全州(德化县在岷县外被废)属于南安县。

唐朝

唐太宗继位后,郡县合并为省,全国根据山川和地理区域的情况分为十路。属福建岭南道,辖丰州(今泉州)、泉州(今福州)、建州(今建瓯)。

武德五年(622年),在南安旧县建立凤州,州属今南安凤州。南安分为莆田县,属于丰州。丰州领南安、莆田、陇西三县。

贞观元年(627年),废除凤州,南安、莆田、陇西三县并入泉州(今福州)。

盛元年间(684),分析全州(今抚州)的南安、莆田、陇西三县,均属吴荣府,州属今南安凤州。不久,吴荣府被废除,三县仍属全州。1999年,在莆田县西部设立清苑县(今仙游县)。

九世元年(700年),在今泉州鲤城设立吴荣府,辖南安、莆田、陇西、清苑四县。在我的办公室前,南街成了一座城,我开始在唐城的土地上造城。

景云二年(711),吴荣府更名为全州,隶属周敏巡抚署。从此,泉州建立。莆田、清远两县归泉州管辖。

开元六年(718),泉州刺史冯仁之,以州治无县。请分析南安县东南,设晋江县。至此,泉州下辖南安、莆田、龙溪、清远、晋江五县。

天宝元年(742年),唐朝廷颁布诏书,改州为县,泉州改名清苑县,属岭南道,领南安、莆田、仙游(清苑县因县名相同改称仙游县)、晋江。清苑县23806户160295人,为中州。

甘源元年(758),清苑县成为全州。

贞元十九年(803)、长庆二年(822)、咸通五年(864),先后对南安县大同场(今同安县)、小西场(今安溪县)作了分析。

贞元年间(785 ~ 804),永泰县归义乡设在归德场(今德化)。

元代(806 ~ 820)泉州有35571户23.84万人,由中州升为商州。

大中十一年(857),在泉州设立嘉禾里(今厦门)。

五代十国

后晋天府四年(939年),大同场升为同安郡,至此泉州已管六郡。

第二年(945年)正月,尹达改名福建,全州划归之;九月,泉州属南唐。南丰留唐为晋江王。

后汉甘祐二年(949),泉州在南唐升为清源军(今泉州、莆田所辖),还统领周楠(即漳州)。同年,德化划归清原军,又增加了属于尤溪的长平、澄城乡。

周显德二年(955),升西昌为清溪县(今安溪)。

梁元明

北宋

北宋时福建叫福建道,行政区划为府、建、泉、张、亭、南建六州,邵武、兴化两军。南渡后,建州升为建宁府。所以福建包括一府五州两军,共八个同级行政机构。故称“八闽”,辖42县。

兴国三年(978),吴越被宋朝灭。至此,泉州、漳州正式回归宋朝,福建全境真正纳入宋朝版图。

兴国六年(981),惠安郡位于晋江县城东北16里。至此,泉州已有南安、晋江、同安、德化、永春、清溪、惠安七县。莆田县和仙游县属于兴化军。(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三)。

兴国八年(983):福建省从浙闽西南路分出,单独设置福建路。

永二年(985年):全州划归福建道。

宣帝三年(1121年),清溪县改名为安溪县。至此,泉州下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宋代澎湖正式划归泉州,隶属晋江县。

跨海大桥,洛阳桥,崇武古城,黄金海岸

南宋

简言元年(1127年)七月,福建(泉州)擢升市舶司,交还转运使。

延安二年(1128年)五月,福建(泉州)恢复推进市贸易署。

简言三年(1129年)十二月,南外完颜政师由镇江迁至全州。

绍兴二年(1132年),福建升任茶盐官,领导福建海运公司。十月,迁至泉州。

乾道七年(1171年),泉州周知王大有在澎湖建宅200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并管理台省户籍。

大道八年(1172年),维沙耶人在晋江沿岸又犯,先设水坳村(官方称永宁村),并派驻60名水军防守。嘉定期间,振德秀智得知泉州已整修完毕,水军又增驻50人,并在永宁石湖新建军宅50间,额定兵员325人。

惜春十三年(1186年),泉州南部设林宝村,泉州东部设法石村,分兵镇守。

嘉定十一年(1218年),在林宝120名士兵移守的晋江县围头坳设置宝盖村,控制建平、青石村,加强海防。

淳祐时期(1241 ~1252年),全州户口增至255758户,1329940人,是历史上第一次人口高峰,由商州推进到纣王。

锦江大桥

元朝

元十四年(1277年),在全州设宣慰司,并率部远征南元帅府。

元十四年(1277年),袁婷在全州设置了市政升船司。

元朝十五年(1278年),福建全境入元版图。泉州升为泉州道总政府,统领南安、晋江、同安、安溪、德化、永春、惠安七县。泉州是福建省,福州是省会。

元朝二十一年(1284年)二月,设立泉州省。元朝二十一年九月,泉州省并入江淮省。元朝二十九年复建福建省。

元朝二十七年前后,澎湖设巡检司,辖澎湖、台湾省等岛,属泉州路同安县。当时澎湖列岛居民一千六百多人,10岁就有十艘船交易,故称“泉州外服”。

大德元年(1297年)为土流丘(今台湾省),改福建省为福建平海兴中书省,故徙泉州,辖州。大德三年二月,福建宣威司元帅府成立,迁至福州。

延祐七年(1320年),泉州设立盐运司,直属户部,负责厨房处理盐货,巡查盐商。

十六年(1356年)撤福建路,建福建省,为福建省之始。

泉州人那些年的异国风情(5)

明亮的

武元年(1368年),泉州任魏都督,率左、右、中、前、后五千府兵,调福建都督。这是明代泉州设立的第一批海防站。

吴鸿二年(1369),福建八路先后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全州、漳州、汀州。泉州道改为泉州府,划归福建兴中书省;泉州仍领先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县。

吴三年(1370年),明朝廷在泉州设立福建船务署,管理与琉球(今台湾省)的贸易。

武七年(1374年)正月,福建(泉州)船务公司被叫停,严禁出海,以防倭寇。泉州官方海外贸易基本停止。

武九年(1376年)裁撤中行省机构,各省设政务院、刑检院、军务院三个司,分别掌管行政、司法、军政大权,直属中央。使者部领导政府、州、县。福建中书省改为福建承宣政治部,划归泉州府。

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朝廷取缔倭寇,封海,裁撤澎湖巡检司。

明廷二十年(1387年),命夏侯姜、周德兴前往福建沿海的福、兴、张、泉等地,进行海防。永宁村改永宁卫,金门千户设梧州。此外,还在尚锋、浦田、莞澳、陈坑、烈屿、祥芝等地设立巡检司,驻兵备战。祥芝巡检司又建了一座公司城,150尺一周,20尺高,六间公寓,南北两扇大门。建设厦门城。至洪武三十一年,泉州沿海地区先后设置永宁卫、福泉、崇武、中佐、金门、高埔,45个巡检司,16个防务司,加强海防。

中华民国历史

干净的

清程明制时,泉州府是福建八府之一。雍正十二年(1734年),永春升为直隶州,德化归其管辖。泉州下辖晋江、惠安、南安、安溪、同安县。清星泉永道辖泉州府、莆田县、仙游县、永春直隶府、兴化府厦门。

中华民国(1912-1949年)

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州府,在府县设置道路。泉州先去厦门路,再去南路。

民国三年(1914年)废清,设立兴全永道(泉州所在地)。清代兴泉甬道的泉州府、永春直隶府、兴化府所辖诸县划归其中。思明府改名厦门道,在厦门设立思明县,金门隶属思明县,并在金门派驻分区员。

民国16年(1927年)废道,设行政督察署。泉州被定为第四行政督察处,管辖晋江、南安、安溪、莆田、仙游、惠安、金门。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闽革命后成立兴全省,辖泉州、莆田,并在泉州设立省政府。不久即被废止,后改为第五行政督察署,但所辖县一直保持不变,直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泉州地区位图

1949年9月泉州解放(金门除外),9月9日设立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辖晋江、惠安、莆田、仙游、同安、安溪、金门(待统一)。同年12月,德化县归还给它。

1950年3月,改称泉州行政督察署,德化划归永安区;9月改为锦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行政区划不变。十月,德化归来。

1951年1月,晋江县划设,泉州市设在郊区。

1955年3月改为锦江区专员公署。

1956年5月,福清、平潭、永泰、大田划为晋江特区。

1958年,同安县划归厦门。

1959年8月,福清、平潭、永泰归还福州。

1963年4月,大田归还三明。

泉州版有趣的歪脖子

1968年9月,锦江区专员公署撤销,成立锦江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6月,莆田、仙游划归莆田特区,同安县划归晋江特区。

1971年6月,改称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3年6月,同安县划归厦门市。

1983年4月撤销莆田专区,莆田、仙游两县调回晋江专区。9月,莆田、仙游从晋江地区转出,设立莆田市。

1985年5月,撤销晋江地区,原泉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辖县制。

地形学

泉州依山傍海,山峦起伏,山谷盆地错落有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197万亩。山地丘陵占陆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岛屿207个。[14]

气候

泉州地处低纬度,东临海洋,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泉州的气候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气温高,光热充足。年太阳总辐射120-140大卡/平方厘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19.5-21.0℃(只有西北山区低于18℃)。最热月份月平均气温26-29℃,冷月也是9-13℃。全年无霜期长,沿海地区基本无霜。≥10℃的有效积温为5610-7250℃。全年日照时数为1800-2200小时。二是降水充沛,但时间空分布不均。全市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内陆地区约为沿海地区的两倍。干湿季节相当分明:3-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80%,为湿季;10-2月只占全年的20%,是旱季。降水量年变化率大,多雨年降水量不到多雨年的一半。第三,季风气候显著。冬季主要受蒙古冷高压楔控制,盛行偏北风,气温低,干燥少雨;夏半年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气温高,潮湿多雨。

水文学

泉州境内溪流多达34条,全长1620公里,地表水总量87.6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14.56亿立方米,水电储量43万千瓦。晋江是泉州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戴云东南麓,流经永春、安溪、南安、鲤城、晋江至泉州湾。水系总长404.8公里,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此外,泉州市地下水资源10亿立方米,可利用地下水7600万立方米。[15]

土地

泉州有各种土壤类型。分布最广的土壤是红壤,其次是水稻土和砖红壤。耕地属于一、二级,土壤肥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8102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