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密码任务怎么做(破译密码的电视剧)

编辑评论/注释

破译密码任务怎么做(破译密码的电视剧)

心理测试技术,俗称测谎。近年来,心理测试技术已深度融入检察工作,在办案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测谎仪,真的有这么神奇吗?测谎专家如何破译「记忆密码」?本期《智检》聚焦心理测试技术,从原理、步骤、应用等角度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请注意。

揭开测谎之谜

[第一部分]原则和步骤

心理测试技术是心理测试技术人员根据个体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关系原理,设计一系列特定问题向被测试者提问,进而诱发被测试者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测试技术人员借助多通道心理测试仪,即时、准确地记录了被测试者多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检测出被测试者的心理痕迹。

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一次完整的心理测试通常包括犯罪心理分析、测试思路设计、试题准备、测前谈话、正式测试、图谱分析、测后谈话、报告撰写等一系列步骤。在心理测试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有一整套严格细致的操作标准,心理测试技术人员必须取得相关部门授予的心理测试专业技术资格,才能独立对被测试者进行心理测试。

[第二部分]准确性和保证

从司法实践的效果来看,心理测试技术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这主要是由于三个保证:

第一,科学的测试指标。心理技术选取的测试指标大多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不受个体意识控制,能够有效反映个体情绪状态的变化,且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普遍的反应变化规律,从而有效避免指标无效、被测者伪装、个体差异等问题。

第二,严格的测试范式。整个心理测试从问题的设计与安排、情绪的诱导与引导、问题的逻辑与顺序、数据的整理与分析都严格遵循相应的测试范式,确保测试中的各种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

第三,客观量化评价。心理测试中收集的所有生理指标都需要标准化的量化评分。这既允许技术人员利用主观经验,又保证了测试结论的客观性,从而共同保证了结论的高准确性。

[第三部分]在办案中的应用

从1998年开始,全国检察机关开始运用心理测试技术办案。199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四川省检察院《关于心理测试技术应用的请示报告》的批复明确指出,“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可以用于帮助审查判断证据,但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不能作为证据使用”。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将心理测试技术列入规范管理范畴。2009年,《人民检察院心理测试技术工作程序规则(试行)》出台,对心理测试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要求、测试环境与设备、测试委托与受理、测试流程与步骤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心理测试工作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目前,心理测试技术正在深入融入检察工作,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并在办案中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是保护无辜,防止冤假错案。心理测试技术的首要功能是保护无辜者。大量实践表明,心理测试技术在保护无辜者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比如一起故意伤害案,嫌疑人在收垃圾过程中与工地保安发生冲突,保安将其右掌骨骨折。保安说,他右手的伤是嫌疑人用锤子砸自己时用手挡住造成的。但嫌疑人声称,事发时几名保安围住自己,对其拳打脚踢。整个过程中,我没有拿锤子,更没有打保安。至于保安的手为什么会受伤,他也不清楚。

嫌疑人是无辜的吗?为了查清这个问题,承办人委托心理测试技术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测试。检测结果显示,冲突过程中嫌疑人没有拿锤子,也没有打保安。测试结果与法医对损伤机制的判断一致。最终,检察院对该案作出不起诉决定。

二是辨认作案人,检测犯罪心理痕迹。心理测试技术可以准确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真正作案人所具有的特定犯罪心理痕迹,从而为准确认定作案人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

比如一起诈骗案,受害人称嫌疑人从其住处偷走了两人签订的合同,但嫌疑人对此予以否认。那么,真相是什么?心理技术人员在对全案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本案存在一系列隐蔽情节,决定采用“犯罪隐蔽情节测试范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测试。测试中,通过对嫌疑人反应图谱的准确判断,明确嫌疑人在“合同被盗地点”等案件关键隐藏情节中有明显的犯罪心理痕迹,从而判断嫌疑人就是盗窃合同的人。

三是审查言词证据,强化内心确信。借助心理测试技术,可以帮助承办人仔细辨认案件当事人言词证据的真实性,从而为言词证据的采信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

比如一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案件,被害人最后一次倒地,导致其脑损伤死亡。本案中,三名犯罪嫌疑人关于被害人最后倒地的供述存在明显的回避、推诿,本案证人提供的证言与三名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也不相互印证。这种情况下,承办人觉得很为难,于是将案件委托司法心理实验室进行心理测试。

接受委托后,心理技术人员在测试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对几位委托人进行了心理测试。最后,通过对检验结果的综合对比分析,明确被害人最后倒地是由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击打被害人头部和面部所致。三名被测试者的心理测试结果相互印证,有效地坚定了承办人内心的信念。在后来对证人的心理测试中,通过心理测试技术人员的耐心劝说,证人最终如实陈述了案发时目击的真实情况,证人陈述的内容与三名犯罪嫌疑人的测试结果相互印证。这为该案的成功起诉提供了重要帮助。

四是挖掘重要线索,引导侦查方向。心理测试技术可以借助特殊的测试范式,探查犯罪心理信息,帮助承办人挖掘办案中的重要线索,为下一步侦查方向提供参考。

比如一起故意伤害案件,在对证人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心理测试技术人员结合测试图上的特殊反应,判断该证人与另一个关键证人有交集。心理技术人员将重要线索反馈给承办人后,承办人立即对关键证人展开工作,最终案件取得重要突破。

五是瓦解侥幸心理,引导如实供述。面对心理测试技术人员和心理测试人员,犯罪嫌疑人在说谎时会感受到强大的心理压力。鉴于此,这也是瓦解犯罪嫌疑人侥幸心理,引导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的有效方法。

比如一起诈骗案,受害人反映,嫌疑人以帮其购买某单位办理的公务用车为由,骗走其3万余元。但基于侥幸心理,犯罪嫌疑人一直辩称自己从未发明过公务用车来处理,双方只是普通的借贷关系。但在心理测试过程中,嫌疑人在撒谎时感受到了强大的心理压力。测试技术员向嫌疑人提问时,嫌疑人沉默了很久才回答。至此,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被瓦解。

(作者单位: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张坤)

借条是投诉人写的吗?

测谎“读心术”还原真相

【基本案情】2020年1月7日,申诉人刘因不服生效民事判决,到上海市检察院第二分院申诉。上诉前,该案经历了一审、二审、发回重审、再审等程序,历时两年多。刘反映,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他分10次借给毛22万余元,但他没有让毛写借条。由于毛未偿还贷款,刘于2017年4月向区法院起诉,区法院判决刘胜诉。毛不服,向市二中院提起上诉。二中院以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为由,决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地方法院重审并于2018年3月裁定毛胜诉。刘不服,向市二中院提起上诉。二审中,毛仍辩称22万余元中,有15万元是刘向其购买“龙凤双”的款项,并提供了借条复印件。自报借条是刘在付款前取“龙凤配对章”时所写,借条原件已返还刘;其余7万元为刘与其共同经营培训机构期间私自收取的课时费,应退还本人。刘否认了这一说法。

因无法提取“借条”原件,且不具备笔迹鉴定条件,二审法院委托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对毛是否将“龙凤诉张”情节给刘进行心理测试。结果表明,毛的说法比刘的说法更可信。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刘不能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证明其付款是借款,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2018年7月,刘被判败诉。刘申请再审,二中院于2019年6月驳回刘的再审申请。

[争议焦点]

本案双方对毛收受刘22万余元的事实均无争议,争议的焦点是该22万余元的性质。刘说,22万余元是他全部借给毛的;二审期间,他在“是否拍了对方的‘龙凤对张’”的问题上,心理测试失败,辩称是因为临场紧张,不认可测试结果。毛说,15万元是刘买《龙凤呈章》的钱,借条是刘拿走《龙凤呈章》时未付款而写的;另外7万元是刘退还的课时费。为明确案件关键事实,2020年6月,承办此案的检察官委托市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对刘进行了心理测试。

[测试过程]

参观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2020年6月30日,市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心理测试鉴定人与检察官一起到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了解心理测试鉴定人对“刘是否收到毛送给他的‘龙凤成对印’”进行测试的情况。通过听介绍、回看测试视频、查阅图集,对案件和当事人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确定测试方法和测试主题。采用测试行业普遍认可的标准测试方法(CQT)。经过认真阅卷,与检察人员深入沟通,围绕刘送给毛的钱款的性质,确定本案的“相关”问题如下:

CQT1:你转给毛的钱里有没有课时费?

CQT2:这15万元借条是你写的吗?

CQT3:本案中的20多万元都是你给毛的借款吗?

将文件检验技术融入心理测试。由于CQT2涉及笔迹鉴定的专业知识,虽然无法获取原始借据,但根据心理测试原理,“刺激-反应”的基本过程仍然是现有心理测试理论的核心框架。经研究决定,在对CQT2进行测试前,文书检验鉴定人应当按照文书鉴定标准采集被测试人刘的书面样本,观察其反应。

2020年7月3日,经考官告知刘测谎原理、方法及所需测试后,其表示愿意参加测试。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同步录音和录像。考前谈话中,考官保持客观中立,向考生解释测试的科学有效性,并强调考官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只关注考生的心理变化、微表情和行为,让考生觉得考官只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帮助调查人员探究真相。

综合分析测试图中各参数的反应强度、诚实度和说谎概率,刘在CQT1测试中对相关问题的回答显示没有说谎。在CQT2测试之前,考官向刘出示了一份借条,刘否认写了借条,并坚称他在审判前从未见过借条。在正式测试该问题之前,文献检索鉴定人通过口述收集了刘的写作样本。在此期间,刘以各种理由推诿搪塞,没有按指示正常听写。在按照欠条内容口述时,刘故意把字体缩小,边写边嘀咕:“你可以问我课时费之类的问题。如果非要我写欠条,岂不是不明不白?”文件鉴定人回应道:“如果不是你写的借条,不用担心会一模一样……”刘听后,犹豫了一会,放下笔,主动告诉心理测试鉴定人和文书检验鉴定人,肯定没有课时费。《龙凤对章》确实和他在一起因为毛没还钱,所以让他卖了。如果卖得高,他会把余款退还给毛。就这样,债务被还清了…毛逼他写了15万的借条…刘告诉自己,在庭审中,他曾犹豫过是否承认自己收过“龙凤呈章”并写过欠条的事实,但最终因害怕不还借款而退缩。据此,CQT2和CQT3的测试因刘承认“15万元借条是他写的”而终止。对比刘在采集书写样本和检测CQT1时的行为,结合所采集的图谱,主检测人员确信其没有谎报“课时费”,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公诉机关。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对全案进行综合审查后,决定对刘向检察院提出的抗诉请求不予支持。

【办案启示】

本案的成功办理,源于检察官积极运用心理测试技术辅助办案的意识。基于上海市检察院多年来重视发展心理测试技术门类,培养专业人才,体现了检察业务与检察技术的深度融合,受到业务部门的好评。鉴于民事案件对证据的证明力要求高概率标准,心理测试报告对于进一步明确法律事实、判断双方证据的证明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何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我一分钱没拿到”或者“我都给了”

利用测谎技术解决贷款纠纷疑案。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利用心理测试技术,支持市中级法院处理了一起追索权纠纷。上诉人赵、李、被上诉人、原审第三人王、证人周等五人的行为,违反了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各方妨碍司法公正、扰乱诉讼秩序的不同程度,分别处以2万元至5万元的罚款。历时三年,一个历经五道司法程序的疑难复杂案件得到圆满解决,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有效防范和惩治了虚假诉讼。

浙江省宁波市检察院心理测谎现场。

【基本案情】2009年,赵、李向王出具借条50万元,约定借款月利率为2%,并由、周提供担保。2017年,王在借条上出具了一张收条,称保证偿还借款50万元并附带利息。2018年,将赵、李诉至宁海法院,要求其返还所偿还的借款及利息。赵、李说借条是开了,但没拿到钱;、周、王称以现金支付50万元。宁海法院判决赵、李向偿还全部借款及利息。赵、李不服,向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19年,宁波中院认为吴某可能涉嫌虚假诉讼罪,驳回其起诉,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吴某不存在虚假诉讼的犯罪事实,属于法院管辖的案件。2020年,吴某再次向宁海法院提起诉讼。宁海法院另作判决,赵、李不服,再次上诉。双方各执一词,一方坚称“一分未收”,一方坚称“全部给了”。双方矛盾日益激化,均拒绝调解。

【心理测试流程】试限一天天临近。面对僵局,审判长提出使用测谎技术协助办案。赵、李、都表示愿意。

随后,审判长向宁波市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发出测谎申请。宁波市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心理测试专家接到申请后,从执法人员处充分了解案情、当事人背景信息和被测对象的心理生理状况,与纠纷焦点等相关情况进行沟通,并以此为基础拟定测试方法和测试题目,先后对3人进行了心理测试。

首先,赵受到了考验。谈及案情,她清晰而冷静地表达了自己的逻辑。考官与她沟通后,向她解释了心理测试程序和技术问题,并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了激励测试。通过现场展示测试图,她真切地感受到,只要说了谎,就会出现主观的、不可控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被科学仪器设备记录下来后,就很容易把它们和诚实的回答区分开来。此时,赵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沉默良久后,她向主试者坦白:“我想说实话,但我需要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主试回答:“这是你的权利。想好了再来。”

赵回家后想了想,就和李说好了要测试一下。主测试员先后测试了赵和李。赵这次说了实话:她和是朋友,但她不认识王。起初,是找她向王借钱,并由他出面担保,但夫妻俩只借了30万元,其余20万元都是借的。交货当天,她拿了30万元走了,剩下的20万元被和周拿走了。考官随即对这一说法进行了心理测试,采集了她的多通道心理生理图谱,回答所有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赵在问题上的陈述是真实的。李某对本案的陈述与赵某的陈述一致,赵某的测试图也表明其质疑的陈述属实。考试结束后,赵、李主动与审判长联系,并立即到法庭对新的证言进行了笔录。

第三个被测试的人是,他一直坚持说他在交货那天亲眼看见赵拿了50万元。测试过程中,通过问焦点问题,屏幕上的曲线起伏,微妙的变化一一展现。他对相关案例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逐渐转化为可观察的生理表征。测试结束后,主测试人员对测试图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被测试人的现场表现进行综合判断。他认为吴某回答不诚实的可能性很大,然后与他进行了一次测试后的谈话。吴某在谈话中的表现进一步验证了他的心理和生理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但他仍然拒绝承认这一点。在与主检测员进行了长时间的心理对质后,他最终同意了检测结果,但解释说这20万元是妻子周拿走的。

事后,审判长分别询问了和周的案情,他们均承认20万元是周收取的。至此,真相大白,涉事五方都在撒谎!

【办案启示】此案涉案人员众多,关系复杂。测谎专家根据案件本身和被测试对象的特点,灵活规范地运用心理测试技术,高效识别各方陈述的真实性,并进一步利用心理测试的结果和机会进行谈话,促使其如实陈述案件事实,从而实现词性证据的转化和固定。心理测试的成功实施成为本案的突破性转折点,为案件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辅助审查判断证据、预防和惩治虚假诉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宁波市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已利用心理测试技术,协助民事检察部门、行政检察部门、法院办理虚假诉讼案件83件170人。从反馈情况看,总体效果良好,没有出现错案,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作者:兰周潭)

来自:检察日报

资料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7961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