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阶级划分标准2021(中国阶级划分图)

编者按:这一年,党的第20次胜利召开。一百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了。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团员青年凝聚在党的理想信念旗帜下,在

中国阶级划分(无产阶级是人数最多的阶级)编者按:

这一年,党的第20次胜利召开。一百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了。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团员青年凝聚在党的理想信念旗帜下,在共青团的团结带领下,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部队。作为共青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杂志,忠实记录了过去的100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青年中率先垂范,组织和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信仰,紧跟党,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做出了贡献。

《中国青年》创刊于1923年10月20日,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红色主流期刊。《中国青年百年史》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鲜明缩影,是百年党史“青年篇章”的重要记录,是共青团蓬勃发展的光辉记忆。

百年中国青年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是一个精神高地,是一面思想旗帜,是一部青春史诗,是奋进的号角。它是百年青年运动的思想镜子,也是中国青年帆船的成长笔记。它犀利,为时代潮流写下注脚,改变轨迹;它温暖而温暖,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一起扬帆远航,奋勇前进。

《中国青年》杂志推出的《中国青年百年史》栏目,旨在追溯历史,引领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彩。

新时代《中国青年》真诚如昔,思辨如昔,热血未寒。让我们勇做新时代的引领者,崇尚先锋,学习先锋,争做先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扬起风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欢迎您在微信上留言或发送您的想法到电子邮件:chinayouth2020@126.com。

《中国青年百年史》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文/李

1925年12月下旬,惠作为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代表,与茅盾等人一起,乘坐三北海运公司的“醒狮”号轮船从上海到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尽管国民党右派一再兴风作浪,破坏革命统一战线,却阻挡不了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

广州是多少代人向往的中国革命的根据地。这是他第一次来羊城,感觉挺开心的。1925年11月7日,他在《中国青年》第101期上发表《革命的广州》,高度赞扬国民党改组以来广州革命形势的发展:

这样,中国的革命运动开始了一个新时代。虽然当时有帝国主义将军及其走狗对广州政局有各种各样的诽谤和嗤之以鼻,但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他们都承认国民党和广州政府是中国国民革命的中心。

《中国青年交流》第五集封面

《中国青年》第五辑第一卷目录

惠认为,国民党存在的根本意义是为了革命,而孙中山先生组织国民党是为了革命。现在广州政府的一切行动都符合孙中山先生的意愿。因此,只有支持和赞助广东国民政府的行动,才能称之为真正信仰孙中山先生的国民党员。

惠一行来到国民党第二筹备处报到。大会秘书长吴迎接了他。两位同志热情握手。

“戴颖同志,欢迎!”吴满脸笑容,笑道:“当年我和王有木聘你到成都师范大学任教,你说‘有约’,我就知道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你去做!”

“哪里!哪里!”惠鞠了一躬,回答说:“邓中夏聘我到上海大学教书,确实比你们两个早。但到了上海后,我成了上海大学的兼职老师,我成了《中国青年》的主编。”

云戴颖

“邓中夏很了解你,好好利用吧!”吴说的也是事实。云的确有丰富的编辑经验。1917年2月,当时还是大三学生的惠被校长陈时鲜生聘为《光华学报》主编。云上任后,对该刊进行了大力改进,使《光华》杂志焕然一新,得到了蔡元培、陈独秀和的充分肯定。一个以学生为主编,在全国学术界有很大影响的期刊,在国内是前所未有的。

“过奖了!过誉了!”相见不如战友。

吴把一份代表登记表递给了云。惠·戴颖很快填好了表格,并被安排在离会场不远的一家旅馆里。

办好住房手续,惠洗了把脸,和茅盾一起,他匆匆去找中共粤东区委书记。五四运动后,陈延年与陈乔年兄弟、王光祈、何孟雄在北京大学成立了勤工俭学互助组。惠戴颖带着好奇心参观了它,跟随陈延年,并成为亲密的战友。惠戴颖和茅盾去拜访陈延年,就是为了听他讲如何在统一战线中同国民党右派作斗争。

从陈延年回到宾馆后,惠一点也不累,立即翻阅了当天的会议材料和报纸。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了轻轻的敲门声。

云开门时,听到一个熟悉的湖南声音:“子怡哥哥,我们又见面了!”

是毛泽东。

“跑哥,请坐!”惠戴颖热烈欢迎毛泽东。“自从前年年底在上海执行部离开你,我已经一年多没见你了。我很想你!”

“我也想你!”毛泽东笑着说,“准确地说,那是13个月的告别。”

原来,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孙中山为了发展全国党务,决定在广州设立国民党中央,作为国民党的最高行政机关。同时,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决定在上海、北京、汉口、哈尔滨、四川设立国民党地方执行部,作为国民党中央的派出机关,发展、指导和监督地方党务,但实际上只设立了上海、北京、汉口三个执行部。有11名共产党员参加了上海执行局的工作,包括、邓中夏、回、王鹤波、向警予、罗、韩觉民、沈泽民、施存同、等。

1924年2月25日,上海执行部召开第一次执行委员会会议,通过了执行部秘书及各部工作人员名单。组织部长(胡部长),代理文书处处长(邵元冲处长尚未到任),云为宣传部部长(汪精卫部长)。由于胡汉明和汪精卫是国民党大佬,事务繁忙,所以和惠实际上分管组织部和宣传部的工作。

自国民党改组之日起,国民党右派破坏统一战线、反共的阴谋就没有停止过。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民党右派张继、谢智等人反对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斥责,后来又以国民党监察委员会的名义,把上海执行部作为反共的“观察哨”,蓄意挑刺,搜集所谓“证据”,诬陷孙中山是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四年六月十八日,他写信给孙中山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现已找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的议案和宣言》(1923年8月15日出版)、《团》杂志第7期,即扩大执委专号(1924年4月11日出版)等印刷事实。经本委员会审查,认为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员入党是党员,实际上是共产党员小组在我党的活动。他们的言行不忠于党,违背党义,破坏党德,确实不利于党的生存和发展。自从党改组以来,我们党第一次强调纪律。今天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都加入了我们党的党员,认为他们的违纪特别严重,关系巨大,不敢不管。列出事实,补充你的观点,提出你的建议。希望你们能尽快严厉处理,让我们党丝毫不动摇,翘首以待。

因为、回和其他共产党人支持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谢持此棋,之心尽人皆知。

国民党右派特别觊觎毛泽东组织部部长的职位。他们把毛泽东排除在工作之外,让他处处难堪。1924年7月中旬,毛泽东别无选择,只好辞去组织部部长一职,专门从事文书工作。

国民党右派的活动越来越猖獗了。1924年8月1日,在国民党右派(当时主管上海执行部)的纵容下,上海执行部第三、四区右派曾冠武、余,强迫全体同志在他们早已起草好的“开除党籍”致总理的电报上签名。共产党员姚和顾秀拒绝签字,并要求离开。曾冠武、于等。集在人群中,有表情有拳头,并扬言“不签字的是共产党,必须打死”。第二天,他们还打伤了共产党党员邵力子。于是,、惠、施存同、邓中夏、沈泽民、韩觉民、、、李成、刘伯伦等联名给孙总理发电报,要求总理“观察”和制裁右派。这引起了国民党右派的反感。1924年10月10日,上海各团体在天后宫举行国民大会。国民党右派召开会议,把上海大学生黄仁(国民党左派)推下七尺讲台。他受了重伤,死了。

1924年10月13日,上海执行部召开执行委员会会议。在瞿秋白、、回等共产党人的坚持下,通过了惩办杀人犯、发放抚恤金等多种措施,要求把杀人犯童和余开除出党。10月23日,叶楚伧迫于黄仁事变的压力,以“处理党务困难”为由,要求国民党中央辞去上海执行部职务,离开上海返回广州。因此,毛泽东受到国民党右派的压制和排挤。12月,毛泽东患了肺结核,中共中央批准他回湖南老家养病。

“你们湖南佬喜欢喝浓茶!”云戴颖为毛泽东泡了一杯茶,高兴地说:“你满脸通红,精力充沛。看来你早就恢复了!”

毛泽东兴高采烈地回答说:“离开那个肮脏的地方,回到韶山,空是新鲜的,心情很好。鬼魂得了什么病?它没有自愈!”

“哇!”当回在阳城见到他失散多年的知己时,他非常激动。“我们共产党是特殊材料做的,百病不侵!”

毛泽东满面春风地说:“你是我们党的秀才!”

毛泽东和惠相对而坐,寒暄了几句后就进入正题。

云说,“虽然我们已经一年多没见面了,我还是很关心你的实际活动。你在家乡调养身体的同时,创建了中共韶山特科,组织动员了广大农民,掀起了农村革命的高潮,是农民运动的榜样。”

“子怡哥哥过奖了!”毛泽东谦虚地说:“五四运动后,你写信给我,要我向陶行知先生学习,注意农村工作。我给你回信了,说我现在太忙了,没时间做城市工作者。怎么空做农村工作?”

“你回韶山和尹田去做农村工作。一旦你做了,它就会被完成。不容易啊!”

“主要是得到了家乡人民的支持!”

“因为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我们相信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人民。”惠呷了一口茶,接着说:“我在《革命半月刊》上读过你的代表作《中国社会阶级分析》,受益匪浅!我120%同意你的理论观点。”

“这篇文章,我认为有新意,因为内容来自韶山地区调查的实际材料。供从事农民运动的同志参考,先发表出来。”

“我在编辑《中国青年》的时候,经常收到很多青年朋友的来信,要求多写一些反映农村实际情况的文章。你的杰作正是他们所需要的。现在李秋实是《中国青年》的主编。你认识他。他和我商量,想转载你的文章。”

“代我向秋实同志表示感谢!”

“那就这么说定了!”

“为了我们年轻的朋友,我得再打磨一遍。”

毛泽东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第一次修改后,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的《中国农民》第2期(1926年2月)再版,后又对部分文字进行了修改。直到1926年3月,《中国青年》第116、117期才连载,在中国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毛泽东一开始就指出了区分朋友和敌人的重要性: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中国的革命持续了三十年,收效甚微,因为它不能联合真正的朋友去打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没有一个革命党走错了路,这场革命没有失败。如果我们确信我们不会走错路并取得成功,我们就必须注意团结我们真正的朋友来攻击我们真正的敌人。

怎样才能区分朋友和敌人?毛泽东说:

要分清真正的敌友,必须对中国各阶级的经济状况、阶级性质、大概人数和对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一个人的政治态度。不同阶级在不同阶级位置上有不同的阶级利益。为了这个阶级的利益,他们对待革命的态度当然是不一样的。当被压迫阶级意识到革命可以提高他们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时,他们必须支持革命。相反,统治阶级必然会反对、破坏和镇压革命,因为革命危及了他们的经济利益,动摇了他们的统治地位。因此,考察各社会阶层对革命的态度,我们必须以他们的经济地位为基础。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斗争中分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这场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用几句看似简单的话,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青年》第116期封面(1926年3月13日)

《中国青年》第117期封面(1926年3月13日)

接着,毛泽东具体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

第一,大资产阶级。

“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从属于帝国主义。”毛泽东说,“这个阶级完全不符合国民革命的目的,永远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

第二,中产阶级。

毛泽东指出:“他们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是矛盾的:当他们正在遭受外国资本的进攻和军阀的压迫时,他们需要革命,支持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在国内无产阶级勇敢参加革命和国外国际无产阶级积极援助的情况下,当他们对想要取得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到威胁时,他们就怀疑革命。这个阶级就是所谓的民族资产阶级,其政见以国民党右派为代表。”

毛泽东还说,这个阶级有右翼和左翼两部分,其右翼“只要民族革命斗争加剧,这种人就会很快跑到帝国主义军阀的队伍中去,和买办阶级做好伙伴”。左翼“在某些时候相当具有革命性(比如抵制洋货的涨潮)”。但“妥协革命容易,不能持久”。因此,中国的中产阶级,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包含着许多危险的成分,所以我们绝不能希望它勇敢地走上革命道路,忠实地跟随其余阶级从事革命事业,除了少数有特殊历史和环境情况的人。

第三,小资产阶级。

毛泽东认为,小资产阶级,如农民、小商人、手工业主和小知识分子,都属于这一类。在详细分析了这一阶层的经济状况后,他说,这一阶层“在和平时期对革命的态度不同,但在战争时期,当革命浪潮高涨,可以看到胜利的曙光时,不仅小资产阶级的左翼参加革命;学校也可以参加革命;即右派被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左派的革命浪潮抓住了,不得不跟着革命走”。

第四,半无产阶级包括六类:半自耕农、半受益农、贫农、手工业工人、店员和小贩。它的主体是半自耕农和贫农。

“所谓农民问题,一半以上是他们的问题。”毛泽东特别指出,贫苦农民既没有足够的农具,也没有流动资本。“他们是极其勤劳的农民,容易接受革命宣传。”

第五,无产阶级。

由于中国经济落后,产业工人只有两百万,但他们“成了国民革命运动的主力军”。毛泽东说,“他们能做到这一点的第一个原因是专注。无论哪一类人都不如他们‘有组织的集中’。第二个原因是他们的经济地位低。他们丢了工具,留下了两只手。他们没有发财的希望,又受到帝国主义军阀买办阶级极其残酷的对待,所以特别能打仗。”

通过对中国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的深入分析,毛泽东在文章的最后说: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我们现在可以回复了。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买办阶级、大地主和反动知识分子,即所谓中国大资产阶级,都是我们的敌人;一切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是我们的朋友。摇摆不定的中产阶级,他们的右翼应该把他当成我们的敌人——也就是现在离敌人不远了;左翼可以把他当作我们的朋友——但他不是真正的朋友。我们应该时刻提防他。别让他破坏我们的战线!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阶级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尝试。它吸取了许多共产党人在童年时期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积极成果,奠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础,为中国青年投身革命指明了方向。1951年10月,这篇文章被收入《毛泽东文选》第一卷,根据这篇发表在《中国青年》上的文章进行了校订。

“中国青年百年史”专栏

先锋,中国青年的前身(上)——刘仁静与先锋

先锋,中国青年的前身(二):施存统和云

施存统和刘仁静在青年运动问题上争论了什么?

《先驱报》停刊,《中国青年》创刊。

《中国青年》的办刊宗旨

读什么书,怎么读

学术与救国一心一意向着灯光走上去

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上)

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下)

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监制:皮军

终审判决:林育红

审校:刘筱柳·鲍恩

编辑:王楠(实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7781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