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瓦时等于多少度电(0.8万千瓦时等于多少度)

近日,中国绿色证书认购平台已实现平价光伏“绿色证书”交易8.7万笔,是2017年7月1日全国绿色电力证书自愿认购交易平台上线以来的最大单笔交易,创下全国新纪录。

近日,中国绿色证书认购平台已实现平价光伏“绿色证书”交易8.7万笔,是2017年7月1日全国绿色电力证书自愿认购交易平台上线以来的最大单笔交易,创下全国新纪录。

万千瓦时等于多少度(1万kwh是多少度电)

8.7万笔平价光伏绿色电交易,即8700万千瓦时的电量,等于8700万千瓦时。如果每张绿卡50元,则绿卡收入为435万元(本项目不显示交易记录)。

光伏项目绿色牌照的交易不仅创造了国家绿色牌照单笔交易量的新纪录,而且在正常发电收入之外,还带来了数百万元的环境权益类资产销售收入。

中国最大的单体“鱼光一体化”项目

现在能发电的光伏电站都成了“赚钱”的光伏电站!据了解,绿证交易的光伏电站是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渔光一体化”项目。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通惠300MW平价光伏项目)

该光伏项目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占地7600亩,总装机容量304MWp,年发电量4.2亿千瓦时,年产“盐田虾”200吨,产值约1400万元,实现了蓝色产业的绿色转型。

(工作人员正在清洁光伏板)

根据绿色证书订阅平台,光伏电站的绿色证书交易仍在进行中。

政策支持

为了推动光伏发电低价上网,2019年以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推动“绿色证书”交易。2020年2月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实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

意见很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配额制下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不断扩大绿色证书市场交易规模,通过多种市场化方式推进绿色证书交易。

2019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用电保障机制的通知》(NDRC能源〔2019〕807号),提出将绿色证书作为市场主体完成消费责任权重的补充方式。

什么是“绿卡”?有什么用?

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色证书”)是国家针对发电企业每兆瓦时非水可再生能源用电量颁发的具有唯一代码标识的电子证书,绿色证书的购买者在获得申报权后可以声称自己使用了绿色能源。

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认购交易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4144家认购方,共认购61.91万张绿色证书。(在绿色电力交易方面,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第一批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共达到近80亿千瓦时的电量;碳排放权交易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交易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

事实上,绿色证书和碳排放交易需要企业付出一定的成本。既然如此,为什么企业愿意买单?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出台,企业将面临严格的碳排放限制。不减碳意味着企业要承担高昂的排放成本。因此,企业对绿色电力有需求。

购买绿色证书一方面是出于义务,即企业需要履行减排责任,实现绿色转型。另一方面,消费绿色能源有利于打造绿色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国际知名公司非常重视绿色电力的消耗比例。据统计,苹果、谷歌、脸书、可口可乐、微软、隆基等数百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公司已经承诺在最短的时间内(最迟2050年)实现全球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同时,当前低碳转型已达成全球共识,欧盟制定了碳关税等措施。购买绿色电力,实现碳减排,对企业出口贸易有积极影响。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企业愿意购买绿色电力,形成产品出口的绿色标志。

绿色电力消费在环保和公益领域具有天然优势。与植树造林或其他碳减排活动相比,企业购买的绿色电力消耗更容易测量、监测,并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绿卡自愿认购交易政策要点

签发主体: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依托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审核签发绿色证书。

发布单位:列入财政部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清单的光伏电站和陆上风电。对于尚处于产业化起步阶段、需要给予更多政策支持的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现行标杆电价支持政策体系仍将延续。

发证标准:按照一证对应一兆瓦时电量结算的标准,向企业颁发相应的证书。绿色证书价格不高于该证书对应的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电量。

交易方式:包括平台挂牌出售、线下双边交易、长期协议等。凭证出售后,相应电量不再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贴。用户认购的绿卡不得再次出售。

中国的绿色证书制度自2017年开始实施,目前中国的绿色证书市场仍以自愿市场为主。史上最大单笔交易对绿色证书市场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引导全社会绿色消费、促进清洁能源消费和利用具有深远意义。

在“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的新的历史使命和要求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广大新能源企业的责任和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7750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