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排名(2022快递量全国排名)

在电商普及率和疫情的影响下,2021年,我国快递年业务量将进入千亿件时代。近日,随着童渊、大云、德邦、申通快递相继公布2021年全年业绩,8家上市快递公司去年的

在电商普及率和疫情的影响下,2021年,我国快递年业务量将进入千亿件时代。近日,随着童渊、大云、德邦、申通快递相继公布2021年全年业绩,8家上市快递公司去年的成绩单全部出炉。杜南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顺丰、四通一达这前六家公司的快递份额合计超过80%,其中中通、大云、童渊作为业务量前3,占比接近53%,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快递行业不仅贯穿于生产、配送、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还涉及123个行业。具有重要的“平滑”功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分析人士表示,各企业去年的表现反映出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一的快递业务扩展到综合物流生态,协同趋势越来越明显。顺丰和京东物流凭借多元化的业态,取得了远高于同行的收入水平。中通成立20周年,净利润和业务量双双第一。但与此同时,由于生产资源投入和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在行业内依然存在。8家上市公司中,4家利润负增长,2家亏损。

总收入:顺丰总收入超过5家同行总和。

2021年,全国快递业务收入达到1.04万亿元,同比增长18%。在营收方面,南都记者发现,2021年,顺丰和京东物流凭借多元业务协同发展形成的综合物流生态圈,实现了远高于行业的收入水平。与此同时,中通和童渊也不断拓展新业务,如跨境、海运空、冷链等。,以构筑他们的生态系统“护城河”。这反映出单一业务驱动增长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物流行业的竞争正逐渐从原来的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和生态竞争。

2021年,顺丰实现营收2072亿元,同比增长34.5%,超过“四通一达”+德邦6家上市公司的营收总和。这主要是由时效性快递和国际业务的收入推动的。其中,限时快递业务占顺丰总收入的46%,主要来自个人物品/工商文件的流通、高端消费和生产流通中的高效响应需求。

贡献总营收近16%的经济快递业务,在顺丰去年的增速(54.7%)中表现亮眼,主要是因为快捷电子商标的单票营收环比增长,比市场电商均价高出2-3元/票。

中国快递排名(2022快递量全国排名)此外,得益于第四季度以来对嘉里物流的收购,2021年顺丰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392.0亿元,同比增长199.8%。同时,2021年国际快递、顺丰丰好、新厦汇的供应链业务实现快速增长,进一步扩大了顺丰国际业务和综合物流业务的规模。“最近国际业务相关收入占比30%左右,逐渐成为顺丰的第二条增长曲线。这种业务结构使公司更抗压,更容易与国内行业区域竞争。”SF高管在最近的一次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这样表示。

“通达系”企业中,中通、大云、童渊收入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其中童渊增速最快,接近30%。除了受到快递业务增长的推动,去年还显著受益于海运空和国际业务收入的增长。从产品来看,其国际快递和包裹服务的收入增长率高达94.82%,远超同期其他产品的水平。其“航运空+国际化”战略的生态协同效应直接体现在业绩上。

2021年,京东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47亿元,仅次于顺丰。其中,占总收入一半以上的外部客户收入增速超过70%,拉动整体收入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来自集成供应链客户的收入达到711亿元,占总收入的67.9%。京东物流表示,将继续通过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助力实体经济,成为技术驱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商。

净利润:半数企业负增长,JD.COM申通亏损。

过去几年,由于行业“价格战”的加剧,大部分快递公司都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据南都记者统计,2020年7家上市公司中,6家盈利,4家净利润负增长,百世亏损。到2021年上半年,8家快递上市公司盈利普遍承压,负增长,半数亏损。

这种情况随着下半年行业“价格战”监管的收紧而有所缓解。就2021年全年而言,如果剔除处于投入期的京东物流,其他6家公司将盈利,申通亏损,3家公司净利润负增长。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产能的投入导致运营成本较高。

中国快递排名(2022快递量全国排名)盈利能力方面,中通表现最好。2021年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7.8%至49.5亿元,超过顺丰同期水平。事实上,去年由于加大资源投入,顺丰一季度亏损超9亿元,上半年已被中通超越。过去一年,中通业务量增长的同时,制约了单票收入的下降,带动了经济毛利的增长。这背后,也是整个行业逐渐脱离“价格战”泥潭的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通道的反映。

盈利能力最能反映一个企业全年的经营战略。为了实现快速发展,有的选择“壮士断腕”,有的选择“负重前行”。例如,百世最终在2021年实现“扭亏为盈”,全年实现净利润2.1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20.5亿元,主要原因是出售旗下中国快递业务,为极兔产生了相关收入。京东物流延续了前几年的亏损趋势,由于加强和扩大物流网络导致的一系列基础设施成本增加,2021年录得156.61亿元的亏损,可见其仍处于高投入驱动高增长的阶段。

童渊的盈利也离不开自己的航空公司空和国际业务。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03亿元,其中YTO运通国际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亿元,元洪航空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73亿元,两者合计对净利润总额的贡献接近20%。

上个月刚刚宣布被Debon收购的德邦,2021年净利润为2.0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下滑198.57%。其中,2021年前三季度处于亏损状态,直到第四季度才恢复。这主要是由于德邦转型大快递业务以来,整体业务量较低,中转和终端效率利用不饱和。因此,这一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断上升,对公司的整体毛利率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有业内人士认为,德邦与Debon的合作将有望推动快递领域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品质化。

包量:头部企业日均超5000万单。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21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到1085亿件,同比增长30%。今年,“快递进村”按下油门,全年农村地区快递包裹收发总量370亿件,国际及港澳台寄递业务超过22亿件。与此同时,快递市场集中度保持高位。据南都记者计算,“四通一达”合计市场份额已达70.73%,6家上市公司合计份额超过80%,其中行业TOP3份额接近53%,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中国快递排名(2022快递量全国排名)来源:企业财报(2021年百世Q4包装数量未披露,按市场份额计算)

就业务量而言,2021年,中通、童渊、大云、顺丰的快递业务量基本保持了30%左右的增速,与行业市场保持一致。头部企业日均包裹量已经超过5000万单。中通实现业务量第一,全年完成包裹223亿件,同比增长31.1%,市场份额小幅扩大至20.6%,成为全球首家突破年业务量200亿件的快递公司。根据第四季度的数据,其日均包裹量已超过6800万件。

大云仍然保持业务量第二的位置,仅次于中通。2021年共完成快递业务票184.02亿张,同比增长30.10%。增速高出行业平均增速近0.2个百分点,快递市场份额达到16.99%,较去年同期上升0.02个百分点。不过,与去年相比,大云的份额略有下降,与行业第三名童渊的差距缩小。

值得一提的是,南都记者注意到,去年12月,童渊曾以614.68亿元市值时隔4年超越大云同期水平,而今年4月,童渊在股价表现上仍优于大云。这反映出行业市场的竞争依然激烈,大云的第二名地位能持续多久还有待观察。

在2021年的财报中,百世并未披露其快递业务(中国)的包裹总量。2021年12月,百世宣布完成将国内快递业务转让给极兔快递的交易。根据前三个季度的数据,2021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百世投递的包裹量约为51亿件,到第三季度其在快递市场的份额已降至5%以下。不过,Best International在东南亚的业务量仍在增长,年包裹量超过1.5亿件。

单票价:正增长,单“价格战”结束。

2021年,快递物流行业主管部门对市场竞争引发的“价格战”监管趋严,行业进一步步入高质量发展通道。

杜南记者梳理发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企业的快递机票价格开始出现正增长,呈现上涨趋势,带动了业绩的提升。尤其是往年“价格战”最激烈的11-12月,a股四家快递公司的单票价格增速不降反升,反而集体转正,这种趋势一直延续至今。大云在财报中提出,中国快递业的发展环境迎来了可逆变化的新局面,单一的“价格战”竞争模式基本结束。

中国快递排名(2022快递量全国排名)2020-2021年企业单票收入变化趋势

从全年的数据来看,以2021年为例,顺丰的平均票额收入保持在16.25元/件,在同比下滑8.57%的情况下,仍然是同行的7~8倍。顺丰控股表示,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公司积极优化产品结构,减少低毛利产品的数量。到2021年第四季度,其单票收入已上升至16.56元/张,与2020年第四季度基本持平。

中国快递排名(2022快递量全国排名)再比如,童渊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单票快递产品收入2.26元,成本2.13元,毛利0.13元,毛利下降11.19%。南都记者发现,虽然上述成本、毛利等指标与去年基本持平,但毛利降幅较去年的-58.98%明显收窄并趋于改善。此外,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ZTO运通的单票毛利分别为0.24元、0.28元、0.27元和0.34元,整体呈上升趋势。

去年,快递集团董事长赖明确表示,“制造不必要的低价亏损件或以利润换取短期市场份额增长,既不明智,也不可持续。”价格回调的背后,是快递企业逐渐脱离“以价格换市场”的理念,普遍发展为客户分组、产品分层、优质服务的竞争格局。根据明兴交通的研究分析,在考虑到规模效应仍然提升了订票成本空后,快递公司的利润有望显著提升。

由杜南万财社记者傅晓玲撰写

制图:傅晓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765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