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什么时候有学堂的(古代是什么时候有学堂课的)

每年9月往往是学生开学的日子,“开学季”成为这一时期的热门话题。尤其是经过高考的洗礼,一批新生开始进入大学,开始了他们新的人生旅程。我们对今天的开学自然很熟悉,

每年9月往往是学生开学的日子,“开学季”成为这一时期的热门话题。尤其是经过高考的洗礼,一批新生开始进入大学,开始了他们新的人生旅程。我们对今天的开学自然很熟悉,没必要讨论太多。但是,古代的学生是怎么开学的呢?他们举行开学典礼了吗?

今天我们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分为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的年级。那么中国古代有这样的区分吗?其实中国古代只有小学和大学,没有中学之分。

古代是什么时候有学堂(学堂古代称什么)插图

先说学生入学日期。因为中国古代是以农立国,一切都是围绕农时开始的,学生上学也不例外。除了春季,学生在秋季和冬季入学。比如崔密《四人月令》记载的汉代,汉代的小学入学时间多在正月农事开始之前,八月暑热退去,十一月砚冻之时。这些时间通常是农闲时间,因为在农忙期间,农业是一件大事,学生们必须帮助家人做农活。毕竟民以食为天!

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南北朝时期,学生的开学时间逐渐统一。这个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是冬天入学,所以历史上盛行“春夏种地,冬天入学”的说法。后来,冬校入学成为农村学校的传统。虽然不同时期具体时间略有不同,但总体是一样的,10月份开学。当然,具体开始日期与期限长短密切相关,从三个月到一年不等。比如明朝,学生在腊月上学,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三月。

既然知道了古代学生的入学日期,那么其上学年龄到底多大呢?

现在的学龄儿童通常在六七岁开始上小学。当然,古代没有幼儿园,他们的入学年龄也确实比今天晚了一点。一般古人八岁上小学,十五岁上大学。如朱在《四书章句注》中的《大学》中说“古人八岁入小学,教以扫之,处理进退。”

其实在古代,上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青年才俊的例子很多。

例如,在唐朝,孙思邈七岁就上学了,李贺七岁就能写高轩的文章,等等。当然,大器晚成者也不例外,如《三字经》中记载的“苏,二十八岁,始为实干”。明代魏派《庄曲遗书·裕民文》说:“凡为父或兄者,如有六七岁至二十岁之子者,皆应送于社会。”所谓“社学”,就是地方政府在朝廷的命令下设立的乡村小学。别看20岁,但真的是沧海一粟。据《舒威刘岚传》记载,是“三十多岁,始入小学”。

我们知道古代学生的日期和年龄,那么他们的学费是多少呢?根据现有的记载,这个学派最早出现在夏朝,当时叫“郭”。夏、周、三朝都在官府读书,所以当时能上学的都是贵族。自然是官办学校,当然是公费的,学生上学不交学费。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学术从属于百姓,大量没落贵族来到百姓身边。孔子就是其中之一。孔子开创了私人授课的实践。他贯彻“有教无类”的原则。学生无论出身如何,只要自带包袱,潜心学习,都可以收他们为徒。正如《礼记》所言:“可由狗以一壶酒、一捆之物赐与或献之。”这就是所谓的“学费”。学费虽然不高,但主要表达了“尊师重道”的趋势。

到了汉武帝时期,儒学百家被废黜。朝廷官学和私学的建立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政权更迭相当频繁,使得私塾如雨后春笋般重新兴盛起来。因为私立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穷人家的孩子,学费低。然而,即便是这点微薄的学费,还是负担不起。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没钱总有实力。如果真的有交不起学费的学生,毕业后会留下来为学校工作一年。帮助老师处理学校事务,有时包括家务。

然后就到了最重要的事情。古代有开学典礼吗?我们自称是礼仪之邦。可想而知,开学这么重要的事情,不可能有开学典礼这样的仪式。在周代,“入礼”与成人礼、婚礼、丧礼同等重要,被视为人生四大礼之一。

“入学礼”包括很多环节,有正衣冠、行拜师礼、洗手净心等。

穿衣被认为是开学最重要的时候。古人说“先穿衣得体,再懂事”。入校时,学生并排站着,王老师依次帮学生整理衣服。学生入学后,会举行拜师仪式。

首先要跪拜在孔子的牌位上,跪在地上磕头九次。

第二,谢谢你,先生。三磕头。

最后,洗手,净心。

仪式结束后,学生们会按照先生们的指示,把手放在盆里“净手”,前后各洗一次。寓意在于希望同学们能洁身自好,去杂存精,以后专心学习。

入学礼还有最后一项内容,当然也至为重要。

这个活动叫“朱砂开光”。当时王老师拿着蘸了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的眉心点了一个红点。因为“痣”与“智”谐音,有吉祥之意。

当然,古代学生的招生内容很多,这里很难一一列举。这里只是对最重要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陈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古人对学习的重视。俗话说“十年种树,百年育人”,这就是学校的伟大之处。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穷人家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理想的事情在历史上层出不穷。

文本:李露先生

参考资料:《礼记》《舒威刘岚传》《三字经》《四书章句注》。

文字由历史大学团队创作,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7566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